文本库

孙维刚教学法学习有感

4846

  新年度工作希望与机遇并存,唯有做好准备才能抓住,您是否找不到教学法,有感,学习相关素材,无法写作教学法,有感,学习?放心!文本库采编的教学法,有感,学习文章,愿合适您使用。

孙维刚教学法学习有感

  孙维刚教学法学习有感

  孙维刚老师在谈到如何对待做题时,讲到了做题的重要性:“通过做题,掌握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在一道题目面前,能正确有效地观察、解剖、判断、决策,制定方案,加以解决。进而达到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孙老师看来,做题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虽然也同意这样一个看法,但是以前总觉得理科要想达到“熟能生巧”,必须经过大量的习题训练。现在看来这个看法太“幼稚”了。

  接着,孙老师给我们讲了他对做题的两层理解:一、“正确对待做题,首先是指,题不在多但求精彩。”二、“不能为考试而做题,更不能抱着希冀将来试卷上的考试题有眼前这道题的心理,否则,必将导致死记解法和题海战术。”

  我看了这个真是让我有顿开茅塞之感,我以前觉得,我们做题的时侯,要注意总结,那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这样就可以在遇到题目的时侯,应用自己总结和训练成熟的方法去对付。想想看这当然也是一种背题的办法。

  无独有偶,我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在总结发言的时候会,深感自豪的说:我找遍所有的资料,让学生把各种题目类型都见过,都练熟,到考试的时侯,学生就会什么也不怕了。乍听起来,确实如此。可是这个观点不正是孙老师所批判的,另一种题海战术,为考试而做题吗?我曾听到某些学校领导在对老师们训话的时侯也说:基础部分学生掌握好了,我们要多给学生找各种各样的题目,多练,找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练。”这不是指导教师们搞题海战术,让老师们教学生死背题目吗?这样的指导估计不会出来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孙老师的做法是什么?

  “我们做题的方法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这又大大超乎我的想像。看来,做题很有讲就,绝对不能高题海战术。还是孙老师说的好:“有句俗话,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题海战术,是覆舟之术。”

采编:www.wenbenK.cOm

篇2:参加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学习感悟

  参加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学习感悟

  一、台前幕后

  很荣幸作为名师评委参加了2xxxx年z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沂南赛区的新授课专题评选活动,我们经历的只是四天半、35节课的精彩演绎,又有几人知道为了这次活动能发挥最大效应,于科长为此付出了多少;为了展示一堂精彩的课堂,参赛选手付出了多少,选手的幕后团队付出了多少。

  1.课题的出炉

  “每个老师适合上什么课题县区教研员比我清楚,老师自己更清楚,我们尽量给他提供适合他的课题,让他有一个最好的展示。”于科长本着“教研员做任何活动都要尽量从老师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我们开展的活动才会成为教师最期盼的教研活动,我们教研员也才会成为受教师欢迎的人。”的出发点,在教研员群内征求意见,采用画"正”字的方式统计推荐课题,经历了来回2轮次的征求意见,才确定了比赛课题。

  2.活动的形式

  本次活动如何组织?怎样才能发挥活动的最大效益,真正做到“展示的是一堂课,成长的是一个团队”?基于这些思考,于科长决定比赛仍然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为了让与会教师有更多的收获,弄清每一节的的亮点在哪?为什么称其为亮点?还有哪些不足?怎样做更好?本次活动增加了评课环节,同一课题结束后由县区教研员或者骨干教师现场评课,这一举措,尽管遭到了部分教研员的反对,但从会后效果来看,于科长的坚持是对的,以往学习,老师们听完课,只是知道一节课上的好,至于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却说不清楚。听了评课教研员和于科长的点评,很多与会者都表示这次学的透彻,听明白了。

  二、课堂印痕

  学习期间,恰逢《烽火双雄》摄制组也在新星宾馆,进餐时听他们议论:“这个人物不能这样出来,应该让......,这样才比较自然”,对比我们的课堂,是何其的相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打造一节优质课,前期的磨课过程不就是一遍又一遍的试戏吗?

  一部优秀影片应该有好的故事、鲜明的人物个性,节奏有张有弛,尤其重要的是要有好的立意或很好的社会话题性,同时视角必须准确。评价一部影片是否成功,关键看能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能不能让观众回味,多年以后还能否依然记得。一堂优质课同样如此,结合部分课例浅谈如下:

  1.好的故事。

  好的故事源于好的剧本,于科长选好了课题,各位选手无不精心准备,9个题材,35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为了将故事展现的更顺畅,各参赛团队精心制作剧本,力求将新课标理念融入课堂,力求通过一堂课展现出更多,力求让学生通过这节课能获取更多。在评课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教师教学用书,尽管于科长一再强调教师教学用书的重要性,但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除了讲授公开课时看过,又有几人细心的研读过,教师教学用书帮我们分析了每部分教材的地位作用、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教学重点难点,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说明了如何运用操作、直观、启发来引导学生思考,给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构建了骨架,尤其是年轻教师,借此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知识点的呈现特点,可以少走不少弯路。所以用好教师教学用书是用活教材继而活用教材的前提。

  2.鲜明的人物个性。

  选手性格各异,风格不同,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不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老师风趣幽默,言语间就深深吸引住了学生,课堂上传来阵阵笑声,我一直坚信,能让学生主动学,并学得开心的课堂才是真正成功的课堂;有的老师展示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能在学生思维的转折处进行巧妙的点拨,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为什么有的课堂感觉老师讲的很多,可学生却还是听不明白,我想是不是老师的提问和引导没有切中问题的要害,有时候,真的就是一句话这么简单;有的老师教学机智足,如B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老师利用双语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宣传栏上的一句话“掌握知识并善于思考的人就可能成为‘智者’这句话开启课前谈话,并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善于思考,充分激发了学生想成为“智者”的愿望,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灵动的思维可见教师的机智;还有的老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如执教B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老师,课前和学生用英语对话,一下子拉近了与双语实验小学学生的距离,并且评价及时,准确到位的评价,既鼓励了学生,又能很好地衔接了下一个环节。

  3.节奏有张有弛。

  本次评比,课堂时间缩至35分钟,于科长解释是和省比赛接轨,我想这对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内容,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课堂教学环节更丰满,不流于程序,有的选手机智地调整了课堂容量,只讲述了一个知识点,如D4《三角形的分类》一课,只重点处理了按角分,这样就能把教学内容处理的更加细腻。三次探究活动都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及它们各自的特征,尤其是第三个探究活动,学生在经历想一想、猜一猜、画一画、看一看(课件直观演示)的过程后,三角形按角分类的集合图的得出显得水到渠成。有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删繁去简,多次调整教案,最终找到了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省时高效的一条路。如C2《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教师对教学环节的处理巧妙,将估算和口算融为一体,一般的计算教学,口算、估算和笔算三者之间,只是很好的建立了口算和笔算的联系,对于估算的作用只是体现到初步判断我们的笔算结果在哪一个区间,而这位老师却利用估算巧妙地引出了口算,既节省了时间又没有失去估算的价值,很好的构建了口算和估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探究笔算的过程腾出了时间。遗憾的是,我们平时的课堂,在没有时间限制的前提下,有的教师只是为了能完成一节课,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应该探究的地方没有舍得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以致后面的结论是只有一两个学生能说出,教师就带到了下一个环节,甚至直接抛出,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怎样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一直思考的话题。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相信经过此次大赛的洗礼,我们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做的更好。

  4.好的立意。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听完35节课,我们为课堂的巧妙设计喝彩,总结来看,一堂成功的优质课要具备以下几个环节:怎样让学生产生学的欲望(情境创设)、学的是什么(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怎样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为什么是这样(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了干什么(知识的应用),为什么学(学这部分知识的背景)。

  A4《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从羊变石子到石子变珠子,让学生经历了位置制的演变过程,对计数器的认识印象深刻,为下面应用计数器深入理解十进制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一课题,A1老师的处理同样精彩,从筐子到计数器的过度也很巧妙。A7《克和千克》一课,从感受1克到感受10克、感受50克、感受100克、感受200克、感受500克,最后到感受1千克。在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中,进行一次次的对比,一次次的尝试,加以教师恰到好处的掂法指导,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孩子的学习太幸福了。D6《找次品》的设计思路:

  (1)从课前的抽牌游戏,使学生明确缩小牌的数量越容易抽到,为后面教学找到次品就要让称一次后次品的范围最小服务。

  (2)从3瓶里找次品,让学生明白首先要让天平两端的数量同样多才能找到次品。

  (3)从5瓶里找次品,重在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和全面考虑问题的严谨性。

  (4)从9瓶里找次品,利用抽牌游戏获取的经验,找到将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最简便。

  (5)从8瓶里找次品,利用刚才获取的经验,类推如果待测物品的数量不能平均分成3份,也要尽量均分。

  (6)从10瓶、27枚金币中找次品,验证最优方案的可行性。层层递进,巧妙过度,学生再学不会,这事真不赖老师。

  以上课堂的精彩瞬间告诉我们,不是我们教不会学生,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学习某一知识最佳的呈现方式和方法。

  对比我们的常态课,教师过多的注重了“学的是什么”和“学了干什么”,而弱视了“怎样学”、“为什么是这样”和“为什么学”,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就不能举一反三,不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不能积累足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无法形成一种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在遇到新问题时,就不能借助已有经验进行类推,孩子的思维受到了束缚,能力也得不到提升。难怪初中教师都怨小学教师把孩子教“死”了,也许我们做的真还不够。课间与其他老师交流,他们都感慨,如果学生每天都能得到像优质课堂这样的锻炼,这些孩子会不得了。要求我们每一堂课都这样上不现实,也没有这个精力,但尽量缩小常态课和优质课的距离,我们可以去努力,可以先从思想上改变,从教学理念上革新,只要想到了,我坚信我们的常态课堂一定可以越来越好!

  5.影片特技。

  随着高科技的应用,影片中一些特技镜头让我们大呼过瘾,在课堂上,课件的巧妙使用同样会让课堂添彩不少,如E1《统计》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上产生的真实数据,现场生成了扇形统计图,随后通过几次细分“其他”一栏所占的比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了其中的变化,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B5《认识小数》拓展延伸的那棵大树图相信会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很长时间。

  同样的一块石头,在一般人眼里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在艺术家眼里可能就会是一件瑰宝。一次优质课评比,在有些教师眼里就是一次活动而已,是为执教者搭建的展示的舞台。而在有些教师心里,她不单是给执教者创造了展示的机会,更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能学到多少,关键看个人能悟到哪里,优质课堂堂精彩,能否将优质课带来的痕迹植入今后的常态课堂,让更多的人受益,才是会议的最终目的。

  “戏”拍不好可以重新来过,但我们的课堂每节课都是直播,“演”的不好,直接影响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还等什么呢?

篇3:市优课展示观课有感:一个有梦想的人

  市“优课展示”观课有感:一个有梦想的人

  2xxxx年5月7日,我市在z小学举行的市“优课展示”活动,我能够参与观课,倍感荣幸!一天九节课,另加两小时的评课活动,除了中午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外,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天黑而起,深夜而归,却精神抖擞,不知疲惫。

  惊羡

  九节课,三节新授、六节复习课。每一节都深深的吸引着我,边听、边记、边感慨。可以说节节精彩纷呈,课课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想来,还是惊羡于执教者完美的教学设计、惊羡与执教者挥洒自如的课堂风范和教学艺术、惊羡于执教者的别具匠心和独具一格。这九节课给我带来的惊叹和羡慕,在我内心翻腾不已,使我久久回味、一品再品。

  来自新授课的惊羡

  三节新授课,每一节都打破常规,别具风采。例如《克与千克》,整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由掂到估再到称,从1克、10克、50克、100克、200克、500克到1千克,从小到大注重了学生对质量的体验和感受,帮学生建立了1克、1千克的质量概念。再者《认识小数》,刘龙生老师立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由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元、角、分引出小数、认识小数、了解小数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再过渡到米、分米、厘米。整节课,刘老师的语言生动有趣、幽默诙谐,曾两次用到变、变、变,第一次很形象的将1元变为10角,又变为100分;第二次又很自然的将元、角、分变为米、分米、厘米,为新知识的学习开辟了新的视角。还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课伊始,王金刚老师直接揭题,并提问: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当学生回答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时,我不禁捏了一把冷汗,而王老师则巧妙地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探索、观察、验证、思考,从而得出结论,真正体现出了大师风范。

  来自复习课的惊羡

  如果将新授课喻为“种好一棵树”的话,则复习课就是“育好一片林”,“种好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则很难。在平时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复习课上成了一碗“夹生饭”。这次的六节复习课,其中五节是临沭县的课,临沭县的复习课已经自成一体,成为我市小数届的一面旗帜,引领着我市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通过这次观课,带给我的不光是震撼,更多的是“拨开云雾见月明”,解惑也。

  一、重视知识的生长点、落脚点、延伸点。

  生长点--往前看,它的学习基础是什么;落脚点--巩固练习,提升技能;延伸点--往后看,它又是为学习那些知识做准备的。这些在每节复习课中均有体现,例如赵晓艳老师的《20以内进位加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知识的生长点是《和是10的加法》及《十加几等于十几的加法》,落脚点是20以内进位加的练习及应用,拓展点则是为学习20以内退未减、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等等的知识基础。

  二、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梳理构建的过程中,不论哪个学段,都是将各个知识点串成线,再沟通联系连成面。在这一过程中,执教者都是把课本搬到了大屏幕上,利用电子课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建构,在建构知识网络前,执教者都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何合作?如何整理?于是有了温馨提示、合作提示等等。例如解现艳老师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整理与复习》中的温馨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2、要求简洁、清晰,体现知识间的联系。3、整理完后,小组讨论交流,有什么需要补充。

  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任何一个新知识,总有原有知识发展和转化的结果。它可以将某些数学问题化难为易,另辟蹊径,通过转化途径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转化思想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整理与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整理与复习》、《简易方程的整理与复习》及《圆的整理与复习》中均有体现。《20以内进位加的整理与复习》中的“数形结合”体现了数学之美。还有“分类思想”、“对比思想”等在这几节课中时有渗透。

  思索

  更多来自于自身的~~~~~

  从教十二载,最初的激情已淹没在平日的繁忙中,连自己也淹没在忙碌的日子里,偶尔碰触内心而泛起的涟漪,却使自己愈加空虚。

  看到九位执教者在台上的精彩表现,在惊羡的同时,更多体会到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他们是有梦想的人。

  相比之下,彰显不足。

  是呀,我要改变----

  方向

  于漪老师说自己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索,善于反思、勤于研究,才能有更多收获。

  做一个有梦想的人吧,为了背后期待的目光;做一个有梦想的人吧,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一个有梦想的人吧,我们或许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不能丢却像名师学习的心愿与努力,拒绝平庸,做一个心怀梦想、时刻保持上进心的教师。

  怀揣着梦想上路

篇4:骨干教师学习汇报

  骨干教师学习汇报

  10月30日,在z校长带领下,17名骨干教师赴z一中、z一中学习,周六下午返回。这次学习收获颇丰。周日上午9:00在接待室,z校长亲自参加汇报交流学习体会。周日晚,高三一级部由z老师、z老师和z老师分别给大家做了汇报交流工作。最后,z主任做了学习汇报总结。汇报内容如下:

  一、目标决定高度定位决定结果

  z一中今年高考15个北大清华,北大校长实名推荐、清华领军计划两个资格获得学校。广饶县人口50多万。文化课报考人数为2097人,重点本科上线数为770余人,6名学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山东省赛区)中,z一*有12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3名同学以优异成绩入选山东省选拔队,将代表山东省参加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总决赛。z市优质课六个学科4个全市第一,定位是到省里参加比赛。昌邑县人口58人,一中与本县文山中学平分生源,3个北大清华,重点上线405人,今年信息学奥赛7个一等奖。

  二、教研抓的细、落得实。

  每周两个小时大教研相当于我们大集备。

  三、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

  有次序、上档次、激励提示,处处育人。每一级学生给学生留下纪念,热爱自己的家园、珍惜一草一木维护自己家园。

  四、有一套完整成熟的评价机制

  学校有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统一命统一阅卷、网上阅卷。

  五、教师敬业奉献、学生拼搏努力、领导率先垂范。

  为此,高三一级部嫁接和落实的几个措施:

  一、改变教学研究流于形式现状,语数外大集备四个环节、抽出至少两节课时间,在5楼会议室研讨。

  二、加强班级和年级文化建设,外墙和教室内营造一种浓厚的氛围。学生进一步增强爱校意识。

  三、加强与这两所学校试卷交流,解决英语阅读和试题的问题。

  四、增强危机感,提倡教师奉献精神、学生拼搏精神。

篇5:教师通讯员培训学习体会

  教师通讯员培训学习体会

  充电以后劲更足,不用扬鞭自奋蹄

  每一次学习和思想的交流都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我于5月25日至28日参加了《z日报》和z教育社在z联合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zz等报社社长、编辑部主任和四位优秀记者就记者职业道德,新闻写作等,进行了培训和交流,他们把自己多年的写作经历和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幽默风趣,散发着智慧的报告和讲课,给我带来了一场思想与心灵的洗礼,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对工作和生活的全新认识。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获益颇丰。现将学习体会简要总结如下:

  第一,对教育宣传有了新的认识。

  宣传是对一个单位工作情况的介绍和推广,也是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练,更是理论的升华和传承。宣传不仅可以提高单位的社会知名度,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还可以增强本单位职工的自豪感,激发其工作动力;也可以促进每个员工对本单位工作的思考和认识,增强本单位的再生能力。教育新闻宣传是一个单位、每一位通讯员甚至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宣传也是一种生产力,宣传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一个单位不重视宣传、不愿宣传,是不明智的。因为,工作和成绩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你不宣传是对每个人劳动的不尊重,是对他们智慧的扼杀和轻视,他们的工作动力慢慢就会消减。如果你认为,本单位没有什么可宣传的,说明你没有做工作吗?不是的。是因为你还没有总结和提练,或者说,你没有思考和沉淀,恰巧说明你没有能力和水平。所以,新闻宣传千万不是可有可无。

  第二、要想写出好的新闻稿件,要用心做人,用心生活,用心工作。

  在讲课中,编辑和记者们举了很多、很好的例子,教我们怎样去找新闻的价值。他让我们要有一颗好奇心,要有一双观察事物的眼睛,收集身边的每个小细节,每个发光点。随时把能有一点感悟的东西记下来,事后再经常拿出来思考。要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善于和身边某一件事情联系起来,就可能写出一篇好新闻。此前,写通讯稿时,我常常会感觉到无从下手,似乎很多现象只能提到一、两点,不能深入进行分析。报社的老师们谈了他们多年来的创作经验,要写好一篇好的新闻稿,还要学习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留意近期各种新闻媒体的舆论热点,了解当地发展及社会民生热点,学习优秀通讯稿写作技巧,并开动脑筋去创新,在老题材中发现新内容,用故事性、娱乐性、有用性的表达风格充实写作,才能创作出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稿。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新闻随处都是,要具有新闻的敏锐和更强的新闻开发能力。对某一现象的报道、某一存在问题的报道等都可以成为深度报道的材料。就看我们如何去发掘、去研究、去探索、去观察。一篇有价值的新闻绝不是听别人说出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亲自去发掘,去找寻的。要写出好新闻就是要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消息,追求与众不同,精心写作。

  第三、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新闻写作的方向和思路。

  通过这两家报刊编辑的介绍,我对今后一段时期,报纸宣传的重点有了明确的认识。一是反映本单位学习实践****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二是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实施新课改的新举措,三是规范办学的新行动,四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新措施,五是师生开展文体活动的新经验,六是教师培训的新途径,七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八是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基地建设新情况,九是农村教师补给新举措,十是学校道德工作新经验等。

  第四,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包括把握全局的综合能力,验证、过滤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采访的能力,运用网络与数码技术进行写作的能力,平等交流的能力,理论水平和写作水平等。要研究新闻,通过多读报纸,多研究报纸,以此来映照重要事件或日常生活中的新闻点。特别是对要投稿的报纸更要下大功夫。过去我写东西构思不好不动笔,写完了不想改。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写东西并不需要完全构思好了再动笔,只要脑子里有一个创意、有一个素材就要马上动笔,这样就会发现,只要一动笔,原先模糊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甚至可以变得更开阔;初稿完成后不下功夫改也是不行的,要逐字逐句的不断的修改,特别是标题,更要反复推敲。可以说改一遍一个样,等什么时候觉得比较满意了再上投,命中率也就会高许多。

  本次培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新闻写作的技巧,更激发了写好新闻的信心和决心。我要衷心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会把这次学习的知识、经验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今后新闻写作要突出重点、抓住典型,做好重点报道、典型宣传。在上大报大刊上做好文章。注重与各级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巩固和开拓宣传渠道。今后我要多观察、多思考,勤动笔,挖掘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素材,为学校的教育宣传工作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