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参加市教科研中心年度评估有感:出去,回头看

8494

  这篇参加市教科研中心年度评估有感:出去,回头看文章由文本库精心采编,如恰好您也正在撰写教科研,有感,评估相关文章,本文章的相关教科研,有感,评估内容写法可作为您的参考,让您写作出理想的文章。

参加市教科研中心年度评估有感:出去,回头看

  参加市教科研中心年度评估有感:出去,回头看

  市教科研中心一年一度的期末评估今年在11月26日拉开了序幕,我很荣幸作为抽调人员参加了评估全程。从26日上午,市教科研中心小学科各位领导从评估的意义、细则的解读,到每个环节的培训,都让人感觉评估工作的重要和神圣。这是对各县区教研室以及小学教育进行的全面调查和综合检阅,对每个县区都很重要,大家都会把自己县区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期望着给评估人员留下一个最美好的印象。所以参加此项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

  两周的时间,随评估团到了9个县区的驻城小学,每天高节奏的工作,让我们从早忙到晚,从听课、说课答辩、抽测到检查档案材料,竟然也没感觉到疲惫,特别在每天下午评估组汇总情况时,我们总能在于科长和z老师那充满智慧的概括语言中,深深地被折服、被打动,好多时候我们都是在由衷的赞同和感叹中度过,更常常为于科长那声“好”而笑声不断......平常工作更多的是闷着头在做,还有不少问题让自己感到很困惑,很少有机会向其他学校学习,经过这次评估,我忽然变得豁然开朗,好多问题都在顷刻间变得清晰。

  下面就这9天的评估学习中,点滴感受简要总结如下。

  一、校长决定着一所学校的高度。

  走进每一个县区的驻城小学,都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和感受,从进校园的那一刻起,一草一木都在向大家无声诉说着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从学生的一言一行到教师的言谈举止,从外部环境到课堂内外,都是一所学校的印象,更是校长的形象,一个校长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在进入z一小门口时,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小的那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从教干到老师,一整天我们都沐浴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付校长的“生本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很深的诠释;河东工业园学校,一下车,高校长就拿着麦克带大家一路解说,直到接待室,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色都在高校长的谈笑风生中融化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z一小,年轻的女校长,刚上任没几天,但简洁干练的语言,直指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她是一个“明白人”,对学校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在那里,于科长给我们又上了生动的一课,为大家展示了重庆一行所拍的关于学校特色的照片,结合照片简单的讲解,让在场所有的人再一次明白了学校“特色”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打造它,我们几个评估人员都被讲解地有点“热血沸腾”了。

  有多少所学校恐怕得有多少种印象了,这里面都有校长的印记。原来也经常听关于“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之类的表述,可从来没有现在感受的这么深刻,因为这个人他是学校发展的“灯塔”,他的思想才能决定学校发展的高度。

  二、教学管理人员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深度。

  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很琐碎,教学研究活动也比较多,在这众多活动和管理过程中,如何组织实施对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是一门学问。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学常规贯彻地怎么样、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没有实效、学校的各项活动是不是对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有指导意义......都取决于这些人。

  通俗地想,学校的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务处主任分科管理的。所以分管各学科的主任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对教学管理的态度和对学科的研究程度,都直接影响到所带领学科的发展。我们这次走过的9个县区驻城小学,多数学校的教务处(教研室)分管主任都是本学科省市县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大多都讲过省市课,这些人首先在教学方面就是学校的领军人物,不仅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内要有所建树,在引领学校学科发展方面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沂南一小的英语团队、兰山一小的教研团队、莒南一小新调整的教干队伍、河东工业园的教学管理团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人在搞好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需要组织各种活动来推动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比如常见的教师理论学习、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养、外出学习管理、青岚工程等,每个学校都会定期组织一些活动。这次在评估中,每个学校的这类材料都是应有尽有。可这一盒盒的档案中呈现出来的状况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同样是这些活动,因为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人做,呈现出来的结果也是会有差别的。

  在活动中,于科长带领我们梳理各单位的亮点和问题时,更让我对这项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组织教师们最需要的教研活动;为他们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这才是这群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们组织的活动开展情况直接决定了学校教学研究的深度。

  三、教师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厚度。

  学校的教学工作是通过教师这个群体传递给每位学生的,所以学校的发展还是要看教师群体的水平和程度。

  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算是最常规的教学工作了,这几项工作基本涵盖了一位教师的全部智慧,这也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最有力的保障。如何做好这些事,需要学校教干的引领,但更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所看到的多是经历多轮磨课,汇集多人的智慧才形成的最终结果,有时候这样的课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学得来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其中的理念,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更多的应该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常态的课堂也能彰显出应有的魅力。

  在此次评估中,共听课9节,像这样的评估活动,每位老师一定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虽然不能如参赛课那般打磨,但教研组内的试讲应该还是有的,也应该算是“团队智慧”的结晶了。这些课堂上,尽管有的环节设计给人感觉不是太科学合适,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有的老师课堂中课标理念的影子,这是很让人欣慰的。但在给这些老师评课交谈中,每位老师对待课堂的态度却又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们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极少数的时候让人心里会溜上一丝失望。

  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够积极地进行课堂审视,善于反思、善于研究和总结,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变得更深刻,也就是这些人有能力决定学校教学工作的厚度。

  四、学生展现着一所学校的信度。

  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怎么样,是要通过学生呈现出来的。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呈现的都是学校的办学品质。

  在评估时,我们透过抽测时学生的行为、听课时学生的课堂表现,都能清楚地看到。从来没有想过,在考试的时候,学生还能有考不下去的状况。这可能就跟学校和任课教师的管理有直接的关系了。

  学校为孩子搭建展示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各种活动展板都可以证明着一切,除了这些,更多的应该是日常的教育和管理。所以作为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活动,对孩子进行影响,教育就可以在一种无声无息中渗透到孩子的心里。给孩子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他们健全良好的人格,这样不管是知识学习还是能力发展,都一定会呈现出让人欣喜的结果。这也是评价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依据。

  总之,两周的时间,漫长而又短暂,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透过每个学校的不同情况,对比自己学校的各项工作,对教学、管理进行思考,琐碎忙碌的工作忽然清晰了。我深刻地感受到,从校长、教干到教师,如果每个人都能尽到自己的本分,把自己应该扛起的责任时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就一定能够办好一所高质量的学校。除了这些,我还收获了从于科长和同组成员身上感受到的那份对工作严谨、炽热的态度,这对我的影响也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当我们能够把研究当做自己最热爱的事情来做时,过程也就变得充满了乐趣。

  非常感谢市教科研中心的领导,感谢这9天的评估,让我能够走出学校回头审视跟自己息息相关的教学教研工作,让我对明天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然后知不足,期待着在新的学期,能够真正做到“开展老师们最需要的活动”,让每位师生都能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文本库-www.wenBenk.com

篇2:《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读后有感

  《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读后有感

  这几天,才开始翻阅借的书,其中一本名师访谈录,本来想这样的书也许会不太想看,于是一直没有打开过。

  没想到,开始读第一篇访谈,我就被书的内容吸引了,竟然有一种读小说般不忍放手。

  《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对林良富老师的访谈,从舍与得--职业生涯的演进、学与思--基于问题的学习、行与知--怀抱理想的实践、疑与信--扎根实践的思想、收与放--志存高远的追求,这几个方面,向我们全面描述了林老师的工作、学习、思考经历,其中有人生的高潮也曾有事业的低谷,但最终是林老师执着的追求和努力,让林老师收获了专业的飞速发展和人生的精彩。读来很受感动,特别是林老师独特的思想以及面对挫折却不停止前行的脚步,真是让人佩服,这可能也就是优秀的特级教师跟我们平常人的不同之处吧.....  读书、思考、坚持、坚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些都是必须具备的要素。反思自己,尽管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在做一个好老师,可是读书没有成序列,思考也不够深入......专业发展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心中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继续用百倍的努力和学习才有可能会成功。

  当下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所思付诸行动......

篇3:《把握概念本质是有效教学的根本》读后有感

  《把握概念本质是有效教学的根本》读后有感

  刘加霞教授的文章中把方程与方程思想阐述地特别透彻,有一种不再雾里看花的感觉。原本模糊地认识逐渐变得清晰了。

  刘教授认为:方程的学习不仅仅是知道这个定义,学习方程的价值在于会用方程解决问题,逐步学会用代数的方法思考问题,即培养学生代数思维能力,也就是进行方程思想的渗透。

  她认为:方程思想的核心体现在建模思想和转化思想上。方程是用等号将相互等价的两件事情联系起来,等号的左右两边的两件事情在数学上是等价的,这就是数学建模的本质表现之一。方程根本没有经过任何运算,它只是阐述了一个事实本身,一个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事实本身,只是在说明两件事情是等价的。

  要强调用数学的符号把要说的话(两件事情等价)表达出来,体会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的过程。

  方程的学习有两点很重要,一个是抽象、概括,另一个是做事情的运筹和逻辑的条理。方程的抽象在于围绕既定的目标(解决给定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抽象。在方程的教学中,从现实情景到用自然语言等价地表达出来是一次重要的抽象,也是方程建模的关键,然后才是用数学符号等价地表达出用自然语言表达出来的事情。

  当初丽在PK中执教《方程的意义》一课时,我们也进行了挖空心思地设计,最终落脚到课堂中--让学生经历抽象的全过程,在多个实例中概括出方程,从而实现建模的目的。当时只是就一节课看一节课,没有这么深的理解,也没有那么广阔的视野。如今看来,才为当初的设计找到理念的支撑,那就是把握方程的本质,逐步抽象,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

篇4:听市数学讲课比赛有感:"杀"出重围,见证实力

  听市数学讲课比赛有感:"杀"出重围,见证实力

  在写这篇感悟之前,真想给它取个洋气的、受用的名字,可是思来想去还是写出自己真实的感觉更对得起自己的体会,就用它来体现我对这次讲课比赛的感受吧。

  感受之一:“残酷”

  用上这个词不知道是不是把这次比赛显现的有些冰冷,可从比赛的模式来看,那怎一个“残酷”了得。同课异构,多年前就已经采用的方式,可是用在平时大家查资料都无处可查的复习课中,就各外凸显出授课者对同一课题教学把握水平的高低了。无章可循,无证可查,大家在讲台上教学思想的碰撞,无不表现出后面团队的实力高低。站在讲台上的授课者已不是代表个人或小部分群体,而是背后整个县区教研团队的综合实力。压力不仅仅在老师这里,而是整个团队的压力。每一位专家在点评之前都先要阐明:纯属个人观点,不妨碍评委的认识,因为每个人见地不同,所以感受肯定不同。可见比赛之残酷。

  感受之二:百花齐放

  正因为有了上面这种比赛形式,才使得每节课都绽放出不同的芳香和味道。对同一课题的理解,有的重在梳理知识间的关系,有的重在学生方法能力的指导,有的重在规律和方法的掌握,有的重在知识的应用。正所谓“一人难趁百人意”,大家都想取得好的成绩,如何让各位评委取舍,怎样才能脱颖而出,优中更优?这使得每一节课都高潮迭出,显现自己的最强实力。

  感受之三:学习--思考--收获

  能听到这么高水平的赛课,对于我来说是难得的机会。抱着一颗认真学习的心,仔细聆听和观察每一节课,都会引起我诸多思考:这节课大的教学思路要表现什么?教学目标地位在哪几方面?这个知识点其他几位老师怎么处理的?每一个处理的优缺点是什么?如果是我来处理用什么方法呢?每每想到这里感到又有些愧对学生,原来还有这么多好的方法和规律没有呈现给学生,真是惭愧!所听的每一节课都让我收获很多。

  感受之四:掌声、欢笑、泪水

  学生在从内心发出的一句“老师,您这几天为了讲课辛苦了”,获得台上、台下热烈的掌声,无不代表着对讲课的老师付出的尊敬。授课老师激昂的声音、富有煽情的语气,让台上、台下的观众都会心微笑,轻松之至。讲课或许太投入,竟然听不见下课的哨声,当下课后那委屈的泪水流下,无不是对自己又一次历练的成长。一个个镜头显示出温馨的场面,让人现在回想起来还意犹未尽。

  感受之五:点评更胜赛课

  大家在听课后共同的感受是:更愿意听专家点评。那是因为专家的视点更具体,点评更突出。尤其是于老师的“老于说课”,对于每一节课每一点思考都一针见血,让人在思考中获得认识,对于复习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既然是比赛,肯定要分出个一二三出来,在强者如林的对手中想要"杀出重围",脱颖而出,必须用实力说话。见证成绩的时刻也就是见证实力的时刻。

篇5: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家访有感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家访有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有了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师德修养有较好效用。

  所谓“课内比教学”即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课内比武,人人讲课人人评,人人评课促专业素养的提高。“课外访万家”则是教师周末,节假日走出校园,走访每一个学生,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忠诚地与学生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家长的希望,让家长、学生和老师与学校之间架起和谐沟通的桥梁,以便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当此次在陈厅长的电视会议后,我校早已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我也不例外,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主讲了《化石吟》一课,以备课,组织学生、发动学生自学、讲演、分析、体悟情感、赏析诗文多个角度来学习此文,真正做到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氛围较好,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美中不足的是部分潜能生的积极性还不够高,今后在组织学习活动时仍需帮扶此类学生以求共同进步。

  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我在这近两个月内陆续走访或面谈了约十八名学生家长,与他们平等对话,愉快地交流,既掌握学生在家的动态,也对学生在家的教育环境和方式有所了解。

  经过此次活动,我有几点思考:

  一、在“内比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高效课堂理念,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内比”活动中,还要将不同课型的课展示出来,更多地研讨,力求更好。

  三、在“外访”中了解留守生的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当前首要问题,今后要更多地关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