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9729

  工作中很多场合都离不开学习体会,研修班,骨干,正常的学习体会,研修班,骨干内容与格式怎样呢?以下是文本库精心整理的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文章,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由陌生到接纳的过程

  2xxxx年4月20日去zz大厦报到,从那天晚上到第七会议室集合,直到4月28上午才结束,期间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在会议室,听了两天的报告,然后就是学习的同时策划、研讨研修专题和视频。

  这次的学习,不同于以往的学习,平常只是用好耳朵和笔,好好记录,即使思考也不用当场表达,一切都是自身的活动--而现在,不仅要学习思考,还要把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更要参与到组内的各项任务中,董升将老师和李秋焕老师分别作为专家和组长带领我们一起研究、构建专题内容,真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结束的时候,四组十二位成员之间已经结成下了深厚的友谊。

  下面就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汇报一下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及感受:

  4.20

  晚上集合,z博士为全体一百多位数学老师进行了分组。第七会议室内,六个小组围坐的桌椅都事先排好了,当我们去一组坐定后,发现我们几位都是临沂的,彼此熟悉,真好!接着认识了辅导专家潘老师,组长姚老师,第一天晚上,在专家的引领下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我、郯城的梁老师和北城小学的卢老师分到一组,负责A段视频的脚本编写。虽然还找不着头绪,但是我们三位成员信心满满,只要有样子可参考,我们都不笨,绝对没有问题。

  4.21听z教授的讲座。

  上午《学习活动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在这个报告中,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学习的含义、学生活动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教育的启示。一直以来大家对学习存在的误区让我震撼:学习不是立竿见影的,凡事都有厚积薄发的过程;学习不是匀速前进的,凡事都会呈一定的曲线轨迹;学习不应该是统一步调、齐头并进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学习并不一定能使人进步,因为也有消极的结果.....  学生学习活动特点有:综合性、动态性、开放性、系统性、节律性、多样性。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课堂中要多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设计时不要封闭学生的思维;好课堂应该是有温度的;课堂上要注意调整课堂节奏,快慢结合,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师生之间要相互积极地反馈;保持适当的课堂教学节奏;让学生进行多途径的学习。

  下午z教授做了《从备课到教学设计--超越课堂、超越自我》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师要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还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然后更多的是一个超越自我的测试,通过测试,惊人的发现自己竟然存在这么多的劣势,真是知识面太狭窄了,有点惭愧。

  启示: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了解学生的特点,研究学生是前提,这也就是平常嘴边的“目中有人、心中有学生”。

  晚上,集合研讨之后,最后公布最终分组,我竟然被调到了四组。怯生生地去问能不能不去,结果徐云鸿老师鼓励我,是被当做骨干调过去的--到了四组,人家都已经磨合地差不多了,一个人也不认识,不知道该干什么,直到结束回房间,心里有着淡淡的懊恼。但告诉自己,如果不能改变,那就赶紧学习,迎头赶上。加上四组的QQ群,恶补。

  4.22

  上午听了z院长做的讲座,讲了2xxxx双对接研修的特点与任务。蒋院长刚大病初愈,但是作为研修平台的总设计师,竟然到现场给我们做报告,让我们感叹他的敬业。

  听完蒋院长详细的报告,有一种感受,那就是研修这件事情是好事,如果真正能够按照蒋院长规划的那样,让老师们真正参与整个过程中,对老师的成长作用真的会非常大,可是面对目前的现实,有一种深深的遗憾,那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为什么这么让老师们受益的好事情,做下来却变成了怨声载道的应付公事了呢?我感觉这个问题值得一些管理人员去反思。

  下午,让人更加激动,我特别崇拜的吴正宪老师来到了我们第七会议室现场--吴老师依然那么年轻,那么有激情,很有代表性的问好“老师们好!”接着开始了一个下午的讲座《数学教育给予学生的应该是什么》。吴老师从《强调学科德育》《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跟教务处几位主任在学科德育课题中的观点和方向竟然是正确的!--它根本不是虚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其中第一要素就是学科教师,数学老师应该把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乐园。在对如何看待学生问题上,吴老师一句话“课是上给孩子们的,不是上给听课老师,更不是上给评委的”,我们爱孩子要从尊重开始,对话要用“心”交流,让我们如醍醐灌顶--正好反思在附小正在举行的市数学讲课比赛,有多少位老师是在把课上给我们亲爱的孩子们的?扪心自问,真有点汗颜。

  晚上,最让我感动,吴老师深入到每一个小组中,悉心指导,把每一个专题的研究问题都给确定了。这个过程中,吴老师一个组一个组地参加,真正跟组内老师一起研讨互动,六个组下来已经接近22:00,吴老师的声音已经有点沙哑,真是让人动容,这样的好专家--怎么能不让人敬重.....  4.23

  上午吴老师又做了一个上午的报告《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让我更加明确了数学教学就是给孩子们心中栽种下一棵棵的知识树,并且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样数学知识就会变成纵横联通的网络,数学教师心中有棵“树”,教学的时候才会有“术”。真是受益匪浅。

  启示:数学老师要读读哲学、要潜心研究教材,自己把小学阶段的知识梳理成“树”,这样才有可能给孩子们栽种树提供可能。

  从下午开始,进入了各组内的研修阶段。直到4月28日上午。

  每天白天晚上都集中在会议室内,交流着、工作着。

  回过头来想整个过程,自己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到接纳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指的是我对这次学习的接纳--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做点什么,一切都是在培训中慢慢熟悉,逐步接纳;另一方面是我在研修组的学习,开始在一组,当被调到四组时那种陌生的感觉让我无助,到后来跟专家老师一起研讨学习交流,越来越多的了解,也让他们接纳了我。这个过程中,感受颇多,如今回味起来剩下的应该就是幸福了。因为参加这次研究,学到了知识,给自己充了电,还结识了我们组的十几位专家和老师,通过交流,对自己的教学和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尽管过程有点漫长,也有点“累”,但学习着也幸福着。

编辑:www.wenbeNk.Com

篇2:参加数学课专家报告会学习体会

  参加数学课专家报告会学习体会

  --本真数学课堂 本色教学研究

  2xxxx年11月16日,周六,很荣幸在z一小聆听了z老师那“安静”的数学课以及精彩的报告。深深地被这略显不同的公开课打动了。朱老师没有夸张的语气,没有花哨的课件,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安静”地做着--开始的时候,我还感觉有点不以为然,没想到越听越感觉出味道。下午的讲座更是对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提出了一种非常好的思路。仅仅是一天的时间,却让人收获很大,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周末。下面就学习收获结合自身的教学教研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数学课还有这样冷艳的一面

  在网上看过朱老师执教的《分数乘分数》一课,就为他那精巧的设计而喝彩。那节课上就围绕一幅数轴图,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和算理都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没想到,这次没出家门,就可以一睹朱老师真人风采,非常开心。

  朱老师的课给了我两个感受:

  1.意外

  朱老师执教的第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从两个乘法算式入手,逐渐引出用1和2组成的所有加法、减法和除法算式,让孩子们在疑惑中开始探究之旅。因为像1-2和1÷2这样的算式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东西,打破了他们原来认知结构的平衡,同时也引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让学生折出一个分数后,都要摸一摸它的大小。并且在同一面上,让学生分几次折出不同的分数--当这满张纸上都布满方格、写满分数时,在学生不断摸的过程中感受这些分数的大小后,最让人惊奇的是原来用意在后面,学生竟然可以生发出那么多的分数加减乘除算式!这些算式完全来源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直观图中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写出来的,这些算式表达的都是学生对这些分数意义的直观理解,而不是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这些普通老师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情,第一次见,所以非常惊叹。

  2.安静

  朱老师在两节课中都不止一次地要求学生“静静地想一想......”“独立思考,写一写......”,这都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朱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虽然是在安静地想,思维却是无比的活跃。从呈现结果上可以看出,孩子思维之门被朱老师打开的盛况。--这是一般老师所不太敢尝试的,因为在我们的字典里,似乎学生安静下来时间稍长一点,马上就跟要冷场了似的,特别是在参赛课中,普通老师没有几个敢于这么给学生时间的,大家都忙着让课堂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样子,孩子能够手里有东西操作,汇报时气氛热烈一些,给人感觉很热闹--不管结果如何,似乎是经历了一个体验的过程。但是今天,在朱老师安静的课堂上,却让我们看到了体验的另外一个涵义,学生安静地思考、汇报,其中蕴含着学生活跃的思维,给了学生深刻的数学学习体验。

  反思我们的课堂,多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更多的关注了形式上的东西,这样对增加学生研究的兴趣效果会更好一些,特别是低年级,最好还是以生活为载体,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对于有的数学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不大,当我们苦苦寻找着情境贯穿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想过像朱老师这样从数学本身出发,忽略了数学内部的结构对孩子来说一样有吸引力。通过这次听课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数学抛开了热闹的外衣,还有冷艳的一面。

  二、教学研究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朱老师的讲座比课更生动,他所有的语言都透出一股坦诚、热情,我被他感染了。听着朱老师的讲座,我有一种深深的冲动,也想做一个数学的忠诚研究者,把数学、学生和课堂研究到底。特别是听一小刘校长介绍朱老师连教育局副局长都辞了,就做一位数学老师的时候,我真是心潮澎湃,我这个小小的业务教干何足挂齿,我也可以不做这个,就专心地做一个好数学老师,影响和带动本学校本学科教师研究数学、研究教学.....  1. 研究数学教学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

  不仅可以从生活的角度,还可以从数学角度,数学的源头出发。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在自己发展过程中遇到矛盾而开始的。由此为我们以后再研究课堂教学时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路,不一定非得局限在生活中,更可以从数学本身出发去寻找数学发生发展的足迹,特别是对高年级孩子来说,这样的出发点可能会更有效。

  2.校本教研档案的留存显示着学校的积淀

  从朱老师的讲座中,让我明白了校本教研中的档案留存有多么的重要。当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组织老师们进行教研活动时,更多的只是安排具体的活动而已,没有纵向地思考过,如何让我们的研究能够每年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让研究发展成为每一个明天都是今天的延续,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假如我们能够有心做好这样的档案留存,将对学校的校本研究会有巨大的作用,老师们也不用每年都在同一个层面上徘徊--反思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每年的活动看起来也林林总总感觉不少,如果每个学期的都放在一起看的话,似乎每个学期都是如此--这也是我所了解的每一所学校似乎都是这样安排的,大家只是注重了当前学期的活动开展资料的整理,看不到与以往活动之间的关系。比如:集体备课,每年都是随意定主题,组织老师们参与活动,制定单元计划和规划重点课时备课,每年都如此。确定的单元也是随机的,没有考虑领域和课型的规划,仅仅是活动而已。

  听了朱老师的讲座,对我们以后的教研活动会有很大的帮助。这就需要再安排教研活动时有计划有规划,要有目的地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安排内容,下一个学期再安排时要考虑与上一个学期安排的活动之间的衔接或者联系,假如还是安排这个内容,以往已经研究过的就可以放一放,再往深层次延伸,这样的研究才有价值。

  3.一节课的研究引领学科的发展

  朱老师讲的《一课研究》对我的触动很大,朱老师团队已经开发出的系列著作引起了我的关注。面对一节课,我们可以从不同纬度去研究,每一节课都能够有多种解读和演绎,所以学校的课堂教学研究完全可以从一节课入手,引领老师们进行同课异构、深度剖析,直至把这节课研究透,这样一节课一节课地研究,用这节课承载着不同的领域、不同课型、不同结构的内容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让老师们对数学有更深刻地了解,在研究中成长地更快。

  4.骨干教师的成长需要技术

  骨干教师怎么才能聪明起来,唯有读书,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自信。书中可以寻找到好多东西,来解读我们的问题、困惑,让我们有更充分的底气去面对自己的职业。

  对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留有安静思考的空间,不要打扰他们的注意力--这一点,真是深有体会。朱老师举的例子就好像是在我们课堂上看到一样,我们这些一线普通的教师,好多属于老母鸡类型的,课堂上会不住声地提醒孩子注意这注意那,大量的提示让孩子的注意力没办法集中起来,也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思考了。

  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把握,听朱老师的讲座,豁然开朗。在数学教学中,不同的课型承载着不同的任务,比如新课教学中,应该大量给孩子提供探索的机会和时间,让孩子真正参与这个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在接下来的练习课中,那就要大量地有针对性地练,好好设计练习题,确保学生不仅在练习中能够熟练掌握新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应对考试中也能够应对自如。作为骨干教师,应该不仅仅会上新课,练习课同样也能练得很精彩。

  从课堂到研究,朱老师娓娓道来,我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报告会对我们来说太宝贵了,我们可以从专家课堂上、研究中学到好多东西--让我们欣喜地感觉到专家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的成果也是从教学实践中得来的,对我们这些普通人做研究同样有着指导意义。接下来,要做的研究那就从课堂开始,注重研究的纵向联系,让我们的研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研究落到实处,真正让研究成为老师们成长的踏板。

篇3: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集训体会:成长的脚步

  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集训体会:成长的脚步

  --匆忙的行程挡不住成长的脚步

  5月11日至12日两天,z师范学院又对我们进行了第二次集中研修。所有的研修成员再一次聚集在林业大厦,偌大的会议室内,六组分组围坐的桌桌凳和一条条电源线,见证着所有人的努力和智慧。尽管短短的两天,除了仓促还给了我一份淡淡的不舍,带着第七会议室满满的回忆,踏上回家的旅程。下面采撷点滴感受作以汇报。

  匆忙

  5月11日早上五点多,赶到车站坐上了去济南的公共汽车,颠簸了五个多小时,到达林业大厦时已经11点多了。办好入住手续,直接去了会场,很多人都是10号晚上到的。坐下就打开电脑开始工作。中午饭后还没来得及休息,接到研伴班老师的信息,赶紧赶去录像室,D段视频已经开始录制。

  录完,回到会议室,继续完善网上资源、撰写总结。

  晚上校对D段视频,互相点评磨课研讨问题,不知不觉又忙活到了很晚才回房间。

  12日,上午,除了把手头上资源再进行上传和补充外,我们小组又对李成林老师的课堂录像进行了实录整理,每人分一段,一字一句地整理课堂实录。当我们敲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点50了。为了能赶上3点的车,接着又得赶到车站买票。

  匆匆地,就这样又踏上了回家的路,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到家。

  这样匆忙地赶路,有一种深深的疲惫感。

  感动

  当赶到林业大厦会议室的时候,大家都很安静地正在做手头的活,有交流的老师声音也很小,基本影响不到第三个人。但当我走进会议室的时候,我们组的全体成员竟然用热烈的掌声和满面的笑容迎接我,他们用这种方式来拥抱我,让我顿生一种温暖,幸福感油然而生。

  中午录制D段视频,参与录制的成员很紧张地坐在桌前,我和班老师一个在电脑旁控制屏幕,一个抱着电脑认真地标记在录制过程中的瑕疵--为剪辑视频做准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D段视频的录制。一路欢笑回到会议室继续工作。

  第二天的实录整理,每位老师都专注地盯着屏幕,不放过李成林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边听边记录,间歇交流如何记录更科学更便捷.....  当我要去车站,提前离开时,大家都用暖心的话语叮嘱“一路平安”.....  短短的研修,让我们聚集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打造研究的主题和课例。在这个磨课的过程中,每位成员在董升将和李秋焕两位专家的带领下,不仅收获了好多专业的知识,还收获了深厚的友谊,大家彼此关照、互相帮助,收获了一路的幸福和成长。

  展望

  能够去参加这个培训的都是各地市的优秀骨干教师,跟他们交流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两位专家,更是让我们在研究的道路上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特别是对于读书,让我们都感受颇深。为了补上这一课,从回来到现在我已经先后网购了七本书,朋友又送了两本,这几天正狠狠地补,不读不知道,一读才明白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的空项需要填补。期待着在今后能够坚持读书,还可以借助我们研修的QQ群,多跟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不断促进自己成长。我们研究的课例到暑假也就要投放到研修平台了,到时候全省的老师们就可以共同见证我们的研究。

  不参与这个真不知道,原来打造一个研究专题需要付出这么多的努力,除了我们这些人的精力,还有吃住这么长时间的物力和财力--这样想下来,研修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感谢这次研修学习,让我们又一次经历了蜕变和成长,每次学习都有所成长,每天一点进步和超越,希望能够逐渐成就一个相对完善的自己,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足矣。

篇4:省骨干教师培训阶段总结

  省骨干教师培训阶段总结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满怀着喜悦的心情,携带着对教好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渴望,有幸参加了山东省临沂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这些优秀先行者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

  目前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乌云见天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虽然只有短短的21天,但这21天里,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

  其实,培训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21天的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给我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综观目前我的教学,最注重的似乎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它就是我们教师的生命。于是整天围着学生转,课内效益不高,就利用课外补,花了大量时间,出现了学生累我更累的局面。反思我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科学经验。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科学,并以自己多年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如何使我们的科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科学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科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科学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科学大餐”!

  此外,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科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科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科学:抓住科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科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乐学、爱学科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科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科学方法,体现科学课的灵魂,使科学课上出“科学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和新老师一样,不能因为自己新而原谅自己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因为对学生来说小学教育也只有一次。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

  对于科学教师来说,只有反思性学习才会有效的促进自我更新取向的专业化发展,才会把更多更优良的课带给学生。教师的经验也并不能自动成为教师学习和培训的资源。只有实践加反思才会使经验成为教师学习的资源。教师的经验好比宝库,开启的钥匙就是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一有桶水。学海无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之过矣。”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马虎,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有真才实学。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

  第三,加强交流。

  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必须是着眼于未来,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努力使自己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给自己定好位,必须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许多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启发解决......科学课堂困难重重。只有作好科学教学的充分准备,进行精心的预设,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

篇5:品社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品社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4月26日,我们一行21人在县教研室邱主任的带领下,来到美丽的z,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学习生涯。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品德与社会地理与环境、历史与文化专题课堂教学研讨会”。会上,我们观摩了五位骨干教师的精彩展示课,五节课堂教学,分别诠释了地理与环境.历史与文化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课后由讲课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说课,县区的骨干教研员进行了精彩的评课。结合着这五节课陈常梅老师和李利老师就的这两种课型的策略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市教研室徐文达主任作了会议总结并对五节课进行了点评。会议还特别邀请了中央教科所德育中心王磊主任参加,王主任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品德课要关注四个基本点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观点、基本态度。

  一、课堂精致

  五位执教者分别展示了地理与环境、历史与文化两个专题的课型,精巧的设计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秦艳老师执教的《万水千山》一课,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新课,趣味较浓,三言两语变引导学生如何认知地图:抓住认图三要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颜色分析出我国的地形地势地貌等。赵伟老师执教的《地球生命的摇篮》一课,将地球上的事物看作为地球妈妈的身体,以“地球美丽”、“地球易碎”对比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关注节约。李利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诉说》也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道理。宋金花老师执教的《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运用大量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将学生拉入了惨不忍睹的历史中,然后理智的将学生带出了历史,走入现实,让学生明白了“记住历史,但不延续仇恨......”的道理.....  二、报告精彩

  几位领导的精彩发言,引发掌声阵阵:

  王磊主任的关注四个基本点,点明了今后品德教学中应该关注的方向。

  许文达主任的会议总结,他谈了自己的感受,认为这几节课的特点一是自主能力更高了,二是合作实效更高,三是探究深度更高,四是内容更加注重提升。并指出今后品德教学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策略解读更加深入,修订的两个策略采用“三三”模式,贴近品德实际,更加实用,便于操作。

  以上就是此次z之行的个人浅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