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德育案例:做一把细腻的钥匙

2508

  工作中很多场合都离不开德育,案例,正常的德育,案例内容与格式怎样呢?以下是文本库精心整理的德育案例:做一把细腻的钥匙文章,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德育案例:做一把细腻的钥匙

  德育案例:做一把细腻的钥匙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被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把学生比作这把“坚实的大锁”,那么开启学生这把“大锁”的钥匙大致有两种,即“严师”和“仁师”。中国有句俗话,“严师出高徒”。这里的“严”,应严中有宽,严中有爱,严中有道,严中有度。如果一味将“严师出高徒”奉为圭臬,那就可能导致简单粗暴,甚至走向极端。这种“严师”不能开“锁”,只能坏“锁”。

  严师易遇,仁师难得。做一名开启学生心灵之锁的“仁师”,就是要懂得尊重、理解、关爱,通晓激励、唤醒、鼓舞;就是要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就是要“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保护幼小的心灵”;就是要针对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千差万别的个性特点,变“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案例基本情况:

  我班张同学,一向就给人一种古怪精灵的印象,每个老师看到他都觉得这小孩特别有灵气。初中的一年来他的确如此。虽说成绩没有冒到前列,但总体让人感觉很舒服。我也特别喜欢这个男孩。初二学期刚开始,表面似乎一切正常,但我总隐隐感觉到有点不对劲。我每天观察着这帮学生,原来一向唧唧喳喳的小张不声不吭了,上课没有精神,下课也不活跃了:总是坐在位置上发呆。课余找他谈话,就是低着头,任你批评与教育,末了答应你一声,没有任何表情,看了你一眼就走了。我纳闷,这是小张吗?怎么变得如此冷漠和颓废起来了?我还请清楚楚地记得在初一时每次与他交流或教育批评他的时候,他总是瞪着那双圆溜溜的眼睛看着你,镜片后那天真的眼神让你不禁又好笑又好气。他会在你的眼前被你批评地眼泪啪啦啪啦得直掉,但当他听到老师说很喜欢他的时候,还挂着眼泪的脸上会立刻绽开花朵。从思绪中回到现实,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找回那个小张。

  二、原因分析:

  说说很容易,但实施起来却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我时常找他谈话,有时候是因为作业或听课的问题,更多的时候还是看不惯他那种象吸食了*之后的颓废样子。每次谈话结束的时候我总是重复着那句话,“你知道吗?老师非常想念初一时的那个你,那个天真,活泼,充满灵气的小男孩。我希望那个小男孩早点回来,不要让老师等得太久”。也只有当我讲到那句话的时候,我发觉他的脸上才有些动静。但随之便又是一片茫然。那种表情真的很让人感觉到心痛,就象是小时候自己喜欢的一个东西破了或丢了之后特别伤心的那种感觉。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好象没有任何的进展。而那时我起疑了,是不是我多心了,是不是就我这门功课上他是这样的。于是我和任课老师接触了一番,发觉他有问题,有退步的迹象。无意中在办公室说到他的时候,小朱老师的一句话也证实了我的看法,她也说小张象是变了一个人。于是我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把这事的原因定了两个可能:青春期的萌动和迷恋电脑游戏。

  三、教育过程:

  我们先对第一个假定进行侧面调查。执行这一任务的关键人物是小朱老师,据她反应,我班的学生在她的课上很喜欢和她讲话的,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可能是他们年纪相差不多的原因吧,课后学生也非常愿意和朱老师交流班级里的动向。学生七嘴八舌告诉朱老师:小张同学真有那么一回事。他们叽叽喳喳锁定的目标之一是另外班的一位女同学,那是个后进学生;还有可能之一是我自己班的一个女生。

  轮到我亲自出动了。我私下里调查了另外班的那位女生,人也不是特别漂亮,学习态度也不是特别好。我还犯嘀咕呢:小张怎么会看上她呢?接下来我便找了几个自己认为信得过的学生深入了解了一下,最后发觉没有什么。我也联系了自己班里那位女生的家长,通过家访,我从她父母口气中也发觉两人没有那么一回事。我还是有点惴惴不安,最终我还是与小张面对面谈了一下,他坚定地否决了,并且明显露出不服气,眼里充满对班主任胡乱猜疑的敌视。

  我松了一口气,彻底相信第一个假定错误,开始执行第二个假定的调查。我们一方面与他的家人联系,一方面从同学那里探听,也没有多少结果,而与他谈话,他不承认也不否认,我拿他没有办法。我几乎开始要放弃了,我觉得自己也尽力了,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也做了,可心里还是觉得这样的学生蛮可惜的。所以当一切的行动停下来之后,我还是冷眼留意着他,上课常提问他,尽量让他少开小差。我的口上虽然不再提他了,但心里却放不下,期盼着有奇迹的出现。

  一个星期又过去了。一次与小王老师的谈话让我猛地打了一个激灵。小王老师说“小张在初一的时候很喜欢和唐同学比学习的”。是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让他的座位回到原来的那个位置呢。先前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位置调动很多,把他调回去,把其他同学的位置也适当作个调整,或许优秀学生之间会有激发学习潜能的效应。当然我心里是没有底的,但我还是愿意尝试了一下。当我在班级里宣布调正座位的决定时,我特别观察了一下小张听到和小唐同桌后的反应:一个浅笑。啊,多么久违的笑容!我也对他笑了。

  四、教育效果:

  事实证明,效果真的来了。他又活泼了,又是初一时候的那个小男孩了,而且我平时特留意他们,发觉他们真的在每次作业和检测的时候都会较劲,而胜利的一方总会露出无比开心的笑容,有时侯在我面前他们还要刻意屏住,怕我批评。而我心里也觉得好笑,回到办公室也会把他们的表现当话题说说。小朱老师的一句话肯定了我的做法。她说,“小张又回到了原来的那个样子了。”我很开心,看得出他也很开心。而我又会在适当的时候把他们拿出来作比较,从旁来鼓励激发他们继续进步。最终,他们在这次的期末质量分析中交出了令大家非常满意的答卷,小张的进步非常大,他超越了唐同学。我相信这次的巨大进步也是他今后再接再厉的动力。

  当然,小张同学的成长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很多,难免还会有其他的波动阻碍他的顺利发展,但是教育如果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发与提升,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那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充分的保证。

  五、教育思考: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教育是心灵之间的对话,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抚摸和唤醒。缺乏了解,师爱就会盲目;缺乏足够的尊重,师爱就会变成支配与控制;缺乏关怀与给予,师爱就显得空洞和苍白;缺乏责任,师爱就显得轻薄。教育需要我们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他们的差异和独特需要,去感化学生、昭示学生、熏陶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选择、自我进步的时间、空间与主动性,从而体现出教师所特有的人文教化功能。

  “发展是学生的基本权利”,正如本文开头那个寓言所揭示的哲理那样:每一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再硬的铁棒也撬不开。但愿每位教师都做“一把细腻的钥匙”,走进学生心灵,感动学生,打开学生这把“大锁”。作为一个老师,只要能做到细心,爱心,有责任心,相信我们都是一把细腻的钥匙,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肯定会打开无数坚实的大锁。

文本库-www.wenBenk.com

篇2:德育案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德育案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有一则感人的故事,有一天,鱼对水说:“我一直在哭泣,可是你永远都不知道,因为我在水里。”水深情地对鱼说:“我能感觉到,因为你一直都在我心里 。”这一份“心中有你”的情愫难道仅存在于恋人、亲人之间吗?不!它更存在于我们的德育工作中,那便是爱,如果说:我们的工作中一定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我想,爱学生应该是第一个!

  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我一直在想:“什么才是班主任生命的真谛?”一路走来,理智与情感的征服,有过伤感徘徊,有过失落痛心。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翻遍千言万语,想要找一个字代替,才发现爱是最深的痕迹!我想:爱与责任,应该就是班主任生命的本质!

  “把爱洒向后进生”是班主任爱的责任,也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一大难点,在走进后进生心灵的这条路上,我有太多太多的感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个大世界,我们难以用眼睛去透视孩子内心深处的苦与痛,只有爱,方可穿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温暖受伤的心灵,让孤寂的心走向丰盈与幸福。

  一、基本情况分析

  小雨,男,父母已经离婚,孩子判给父亲,但其父为躲债而在外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母亲工作繁忙,想管教孩子,却只会粗暴地责骂,不懂管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导致孩子从心理上排斥她、抗拒她。由于无人管教,该生从小学时就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性地出入网吧,把网吧当作是自己的安身之所。

  二、具体原因分析

  2xxxx年9月1号,在新学开学第一天,我认识了班上第一位学生---小雨。刚开学我就发现他上课时经常爱睡觉,我对他的印象特别深刻。经过一段时间仔细观察后,我发现小雨不爱与他人沟通,上课时不怎么爱抬头看老师,上课时常有走神的现象,目光有时呆滞。鉴于他这种情况我主动找到他原班主任及科任老师了解他的一些情况:小雨的父亲是打工的,从上个学期起经常到外面的网吧去玩网络游戏,一玩就是通宵,所以上课就没有精神。成绩开始慢慢下降。他的母亲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一开学就找到我。鉴于小雨的情况,我及时与他母亲交换意见,我们一起制定了转化他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三、具体措施

  具体的帮教措施如下:首先与他父母亲联系,由老师与家长双方面进行教育,老师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对小雨的学习情况及时肯定,对他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对待他的态度应尽量好,对他的行为尽量不带有强制性,以说服教育为主,经常找他谈心,希望他能感觉到别人对他的关心并不断与他交流玩网络游戏的害处。

  可是网瘾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割掉一茬又长一茬。上学期下午第七节课刚结束,班长和纪律委员就到办公室,向我汇报了他这一天在课上的表现,说是除了我的数学课外,其他课上他都在睡觉。旁边同学反复捅他,他还是照睡不误。可第七节课上他开始灵活了,不停地转过头去,骚扰后面认真听课的同学,害得老师点了他几次名。两位班干部希望老师了解一下情况,对他进行教育,以免影响班级纪律。

  听了他们的告状,我陷入了沉思:小雨昨晚肯定旧病复发,又到网吧了。如果我简单粗暴,他肯定说假话欺骗我,怎样让他立马说出真话呢?我的两眼扫到了一个垃圾桶,心里便有了主意。

  我站起身,向教室走去,把小雨叫出了教室,并叫他把一个垃圾桶倒掉,然后在楼下等我。我指着那垃圾桶说:“你看,这个桶刚才是很脏的,可经你一倒、一冲,它就变得干干净净了。人的思想、行为有时就与这个垃圾桶一样,不经意间会积累污垢,甚至有时会去做一些丧失理智的事,你说是吗?”他点了点头。我继续道:“人往往会在真正长大以后才会明白年轻时的无知,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失去的有时会永远失去。所以我们该在青春年少时尽量避免自己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我放慢语速,诚恳地盯着他的眼睛:“今天你在课上老是睡觉,你能跟老师说说是怎么一回事吗?”他渐渐地低下了头,嗫嚅着说:“昨晚我睡在爷爷家,到晚上九点时,我把作业完成好后,觉得没事干。爷爷又睡了,我开始管不住自己了,对自己说,去玩会儿,反正爷爷睡了,没人发现的。结果到了那里就管不住自己了,一直玩到早上5点才回家,所以......所以......”我没有发火,以平静的态度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当一种坏习惯或坏毛病缠绕自己时,你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有时得借助外力,去和这种坏习惯斗争,老师相信你,今天说的都是真话,也希望你能透过今天的事,发现自己的软弱与不坚定性,今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时,能与自己斗争,并取得胜利,好吗?”看老师一点也没责骂,他紧绷的脸开始放松了,现出了一种轻松的微笑。

  四、教育效果

  现在的小雨,已经从原来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了,到现在止,还没出现过晚上再到网吧的现象了。上课走神的时候少了,能做到大部分时间抬头看黑板,听老师的讲法,下课能主动问老师问题,在老师和他谈心时,出现问题能主动与老师交流。我还让他当上的多媒体电脑管理员,他很乐意的接受了,并做的很好。

  五、教育反思

  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爱,班主任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得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和亲近,形成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作为班主任要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相信“岁岁年年花相似,日日天天人不同”,破除心中固有的看法,每天要用新的眼光看问题。要学会用辨证的思想考虑问题,深入学生心理,研究学生心理,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类似上例这样的学生还很多,他们也正面临着健康成长的沟沟坎坎,需要我们鼎立相助。我们要以一颗爱学生的心态投入到学生中去,用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而爱是一切事物的润滑剂。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们不但要教好书,而且也要育好人。

  “德育,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德育要做精品。任何事情做到精品的程度,它的教育性就显示出来了。”的确如此,无论做什么,只要我们把它做得精细、做得到位,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能够达到。小小的提示语,精心地设计之后就能发挥出较好的育人功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虽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但能“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都要通过唤醒、引导、鼓舞等手段来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乃受其教”,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负责。

篇3:德育实效性研究案例:随风潜入夜润物应有声

  德育实效性研究案例:随风潜入夜 润物“应有声”

  班主任的关怀要“润物应有声”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因此严格要求......... 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有人说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是最烦的主任。但却是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在校期间相伴相随的知心人,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茁壮成长过程中起重要角色的人。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德育实效性有效开展的有效途径.。我们教育的对象不是一个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思想的人。因此,我们的教育方式不能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是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我们爱的教育艺术,在爱的教育中使之得到扭转,在爱的教育下使之得到升华。

  有人把老师比作园丁,修剪着祖国的花朵。有人把老师比作春蚕,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人把老师比作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把老师比作大树,为学生撑起一片天空。然而我更愿做那霏霏的细雨,精心地、持久地滋润着每一棵幼苗。我不愿意“细无声”地滋润每一颗树苗,相反,我要让润物的声音变得“铿锵有力”。让孩子们能切身感受到班主任那份最为真诚、最为真切的那份关怀。

  班级中的案例介绍

  班级中有这样一个男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不是做小动作就是开小差,甚至有时还睡觉,更不用说能认真听讲了;学习上遇到困难就逃避。而最为严重的是越来越强烈的逆反心理,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对他人大打出手。这样的行为方式给家长、老师常常带来许多麻烦,家长的教育也似乎从某种程度上是适得其反。可想而知,作为班主任,碰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孩子。

  开始慢慢了解这个孩子是从一次写作开始的。这个孩子为了逃避写作文这件让他“痛苦万分”的事情,他尽然早上早早来到学校偷偷地将所在一组作文本全部扔掉------当时的我还不是班主任,只是他的语文任课老师

  后来,当关注越来越多的时候,才发现问题越来越严重!

  接下来的工作我便分别从孩子本身、孩子家庭、孩子父母入手,制定了一套“润物”计划------

  “润物有声”计划的实施

  孩子很聪明,但是性格孤僻,想法极端,对老师有一种强烈的戒备心理,常用谎言来欺骗老师。在班里与同学交往甚少,周记中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厌倦之情和对他人的排斥情绪。对父母存在不信任感,自己认为父爱缺失。

  所以采用“情感投资”的“有声”方法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真诚地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与父母、同学的关系。指导、培养、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准自己目前在班级、学校、家庭中的位置,认清形势,看清处境,激发他的羞耻之心,奋发之情。这情感的投资就像是润物般,一点一滴地滋润着。用自己行动的“声音”和关爱的“声音”去亲近他。于是我时常找机会单独与其一起散步、聊天,打破他戒备的心理防线,让其能从心底里接纳我。每次下课,我都喜欢搭上他的肩膀,拍拍他和他聊聊他最感兴趣的足球话题。集体活动了,在出发的汽车上,我挨着他坐下,和他一起说说最近发生难忘的事------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透过他天真无邪的笑容我看到了他内心的那份幸福、满足和感激。像“水滴石穿”般,慢慢地他愿意向我敞开心扉,讲述了他尘封的往事,倾吐了他不为人知的心声。我终于以我的爱触动了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并不断认同他的改变,以此不断激励他内心的那份潜在奋发向上的动力。

  为了激发学习的兴趣,我不忘课堂这一有效的教育途径。常常在教学中抓住孩子学习的闪光点来表扬,以此增强自信心理。他喜欢漫无边际的想象,利用这个特点,在语文教学设计时,我常常为之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每每得到老师对他回答的肯定,他的笑容便成为这世上最为纯洁而又天真的。

  父母在孩子眼中应该是最被信任的对象,但是这孩子却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值得信任。而小时候最为崇拜的父亲变得越来越陌生。

  对此,我采用“双管齐下”交流方式:加强与孩子父母的交流,加强家校的联系与合作。从孩子的周记中,我了解到由于母亲对孩子的不信任使得孩子对母亲的信任感越来越少。而父亲的忙碌及对孩子的“淡漠”使孩子与父亲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所以孩子常常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引起家长的关注。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通过家访、电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沟通时就孩子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家长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做了交流。家长听后非常震惊,震惊于孩子的错误认识,震惊于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更震惊于孩子内心那份最纯真的感情。当然,我也不忘通过家校路路通每天都与其家长取得联系,汇报点滴进步和仍需改进的地方,寻找机会让其父母发现他的优点,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和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在,我常常能在校门口看到孩子父母的身影特别是工作繁忙的父亲身影,我也常常看到作业本上、试卷上看到父母鼓励的话语和分析的得失。

  “润物有声”计划的阶段成果

  通过以上的多方面努力,对之道德教育日见成效。他已渐渐地能正确认识自我,他的自尊心、人格得到了任课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这也从而激发了他的自信心,也找到了在同学、班级中的位置,因此他的行为得到了转变,学习上也肯努力,作业也能按时认真完成,并能和同学们融洽相处,乐于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监督和帮助。所以我说,润物也需要“铿锵有力”的声音。

  个案研究反思:

  这个孩子的进步是令人欣喜的,也促使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对一个内向、任性、倔强的孩子,怎样做到“润物有声”?对待如他这样的后进生犯了错,是批评还是讲理?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怎样启迪孩子的良知和爱的意识,让他们感受被关心的愉悦,从而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在教育和转变这孩子的过程中,我感到班主任要广泛、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同时,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打动,感染学生,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不要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后进生,对于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过,在转化的过程中,这孩子也会故态复萌,不讲道理,欺负同学,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也是转化后进生的难点,这要求教师一定要胸有成竹,不厌其烦,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人活在社会上无非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学生作为一个人也不例外 ,所以我们应多给予他们理解、体谅和支持,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性,发现其闪光点,引导他们热爱自己、热爱生活,人只会学会爱自己,才会积极生活,并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不断跟踪教育,以期待从根本上转化他。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都不太愿意放弃自己那威严的特权,总以为对孩子们大声的呵斥和强行控制就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总以为他们都是些孩子,总以为他们的世界和我们老师的世界截然不同,总以为他们那颗幼小的心灵不能和我们自以为成熟的心灵碰撞出火花,总以为我们无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认同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即使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老师中仍然有握着那僵死的特权不放的。其实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孩子也渴望和老师进行心灵的交流,他们也希望在情感上得到平等、关怀和理解-----即爱,包括亲情式的爱和友情式的爱。这是我亲身感受到的。每当我想生气时,我就在心里对自己说:他们还是孩子啊!

篇4: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关注每一个学生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关注每一个学生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而作为班主任,这项任务则显得更为重要了!每个学生都是个不同体,所以教育的方法也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

  在我班上就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孩子辉,他是一个来自江苏盐城的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便离开了他,并随父亲打工来到昆山居住。他脾气暴躁,总喜欢在班级里惹事生非,做一些行为偏差、出格的事情,如:举椅子砸同学、在楼梯上推搡同学,如果有同学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把这个“不小心”当成有意的伤害,从而进行报复;上课违反纪律,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老师稍对他做出批评,他就喜欢往外逃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辉是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在与同学沟通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上课总是走神,总抱着爱听不听的态度,对于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也不能有序地进行,课外作业更不能及时、认真完成,对待小练习更是敷衍了事。但在思维逻辑方面,辉不比别的同学差,数学成绩也总是保持在中上游的状态。

  此时,我觉得若再不引他回正轨,那这个孩子肯能就会就此一发不可收拾了。

  首先,与其家长沟通,并帮辉分析行为偏差的弊端及其后果,教育其明确必须改正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辉比我所接触的任何一个三年级学生都懂事,他心中都明白自己这些偏差行为是错误,会让同学受伤,会让同学都不敢亲近自己,但在面对的时候就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于是,我就站在与他平等的立场上和他商量,“辉,能不能在做任何决定之前,先停5秒钟,思考一下再去做。这样,也许就可以避免很多“暴力”事件了。”

  其次,与辉商量,一周内、一月内不违纪,力争自控。在这段时间里,我要求他每天放学之前来跟我汇报自己的情况,并帮他分析,同时也会询问其他同学,关于辉的表现情况。虽然一开始可能还不是很理想,但我发现,自从辉答应我尽量控制自己之后,表现一天天地在转好,而且还变得乐于帮助同学了。于是,我就意识到了,引起他行为偏差的原因可能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然后,与班上其他学生沟通,做到用“心”来温暖辉、关心辉。在班上,我鼓励学生在参加文体活动的时候不要排斥辉,平时多帮助他,用我们的爱心来温暖他的心。

  经过2个月的努力,同学和老师都反应,辉变得不一样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更在乎的是公平和身边的人的关注,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他也用了错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于是,在这个时候,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而且,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是需要别人耐心的关爱。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更应该无私的奉献自己的爱,用我们的心来关注、用我们的爱来感化这些行为上存在偏差的学生。

篇5:小学德育案例:让爱温暖孩子的心

  小学德育案例:让爱温暖孩子的心

  我一直认为德育应摆在教学之前。尤其做班主任以后,这种感受更是深切。要想带好一个班级,就应该先了解每个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离婚的家庭也与日俱增。单亲孩子的增多,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z,女,11岁,五年级,单亲家庭,是我们班出名的学困生。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1、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

  2、经常不完成回家作业,爱跟母亲撒谎;

  3、在学校比较孤僻,只有2个比较谈得来的同学。

  三、原因分析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陈轶楠父母是三堡本地人,家庭条件尚可。母亲比父亲要大上好几岁,这个女儿也是中年才生,比较宠。近年来,因为夫妻关系不合,经常在家吵架,终于在孩子四年级时离婚了。离婚后,由于种种原因,夫妻还是住在一个屋檐下,父亲管孩子接送,母亲管吃喝拉撒,但因为前期闹得比较僵,夫妻形同陌路,不讲一句话。父亲把孩子接到家后就出门了,经常半夜才回家。母亲工作较忙碌,回到家后自己也很累,两夫妻对孩子关心都很少,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

  四、辅导策略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五上学期结束班级表彰时,班里同学基本都拿到了奖状和小礼物,哪怕是平日学习不太好的同学,也有不少拿到进步奖,而她的语文成绩是班里倒数第一,比班里智力发育较缓的王某考得还要差,她当场就伤心地哭了。之后我也找她谈了心,接触中我发现陈轶楠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但是家庭问题常常让她很烦躁,对学习提不起劲。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考试不佳或作业没按时完成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陈轶楠就是自觉性差了点,如果能努力些,成绩提高可快了。”“陈轶楠同学搞卫生是最积极的,只要成绩提高了,我们就推选她做卫生委员。”“陈轶楠同学最近书写端正了许多......”渐渐地,陈轶楠开始喜欢和我接近,并且慢慢喜欢上我的语文课。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陈轶楠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陈轶楠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其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三天两头联系她的母亲,说服她多用一些时间关注女儿,多关心她,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夫妻关系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喜欢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陈轶楠也从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3.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因为家庭里少了和睦温暖,失去了父爱母起,多了孤独,令陈轶楠的心灵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敏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愿与别人交往,宁愿躲在角落自怨自艾。面对她的这种状况,我的教育以保护孩子的脆弱易伤的自尊心为出发点。

  4. 有针对性的召开主题班会,激发起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为了使陈轶楠学会自强,我组织了一次次主题班会,如,《面对困难和挫折,我......》、《我要坚强》、《我们有个大家庭》......在主题会中,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我们的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是兄弟姐妹......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陈轶楠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孩子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孩子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霭,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