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赵才欣教授报告听后有感

2025

  悲催上班族,也会为编写有感,报告文章而苦恼,参考范文网上遍寻无果。文本库小编整理的如下赵才欣教授报告听后有感文章也许正合君意,如果对您有用,收藏的同时也要分享哦。

赵才欣教授报告听后有感

  赵才欣教授报告听后有感

  11月19日,星期六。z中学报告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来自全县中小学的部分教师,认真聆听了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赵才欣教授的精彩报告。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赵教授的报告理论含量高,可借鉴的课堂实例多。他的教育理念很新颖,视角很独特,贴近教育实际,让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而且有强烈的认同感。赵教授的报告是成功的:他的报告拓宽了我的理论视野,为我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首先赵老师的这段话引起了我的共鸣,大致是这样的:“兰·本达说:课堂上如果有一半时间是学生在活动,你是个及格的老师;如果是以教师活动为主,你是个不及格的老师;如果2/3的时间让学生活动,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如果把3/4的时间给学生,你是个优秀的教师!”的确,现在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现在的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如果一节课没有师生的互动,只是“填鸭式”、“满堂灌”的话,我是学生我也会坐不住,屁股痒,想看窗外的风景,想玩橡皮,想昨晚的电视,想爸妈做好的诱人的饭菜,再不行打个瞌睡也好。

  可见,这样的课,教师口干舌燥,汗如雨下,学生三心二意,毫无兴趣。所以上这样课的老师当然也是不合格的老师了。“兴趣”是孩子乐学的前提,知识是讲不完的,教师要做的工作只是一种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满堂灌”。我扪心自问,优秀的教师不敢当,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还是可以的。但我想仅仅做个合格的教师是不行的,我还要苦练内功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我想我们每一堂课都应该要在符合“课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文本,研究自己所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程安排合理、提问精简恰当、渗透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师生互动交流......最后才可能有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而师生的情感也会随之升华!

  其次,赵教授关于“预习”的理论也引起了我的反思--这是他“先学后教”理论的一个细化。语文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但很多时候,只是对学生提一个笼统的要求,并没有做细分。赵教授提出对学生的预习应作具体的指导:预习什么内容,怎样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就能明明白白地预习了。解决了“不导预习”的问题,还应解决“不用预习”的问题。

  平时教学中,我也出现过“不问预习效果,僵用教案”的现象。赵教授指出: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预习的资源运用起来。在教学流程中,可设置“预习检查”环节,询问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不是太清楚。然后师生一起讨论交流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记得赵教授以《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教学为例,解说“预习检查”环节,可引导学生交流文章的作者及相关作品等内容,也可让学生补充写作背景等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劳动的尊重。学生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喜欢上了学习,自学能力也会逐日提高。

  第三,赵教授播放的一段视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一中学的演讲,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奥巴马在演讲中要求学生为了以后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必须努力学习,而且要把努力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国家做贡献。继之,我又听到了*总理对中国教育的“五问”,这就把教育教学研究上升到了社会历史责任感的高度。站在赵教授为我搭建的这个平台上,我也在反思着我的教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吗?为了提升自己的历史责任感,我在教学中应把着眼于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我深深地知道,放弃、抛弃一个孩子,将会使这个孩子没希望了,这个家庭没希望了,长丰的教育也就没希望了.....  因为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并不能全部渗透赵教授报告的精髓,但我相信在他的理论引导下,我将继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本人特欣赏赵教授的这句话:“教师的成功人生,不是都当特级教师、校长,而是是否拥有丰富的教学思想。”仅以此句勉励自己和各位奋斗在教育战线上得同行们。

www.weNbenk.com 文本库

篇2:听朱乐平专家报告会有感:教师成长,我们在路上

  听朱乐平专家报告会有感:教师成长,我们在路上

  周六,教育局安排我们去z一小听朱乐平教授做报告。对朱教授并不太了解,晚上,在网上搜索到朱教授的简介,才知道,这可是全国小学数学权威专家,心里,充满期待。为了可以占到一个好位置,我们五点半就从平邑出发,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会场,坐在会场的前排。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专家,他穿着一个马夹,给人的感觉非常朴素。没有说太多,就开始讲课--《认识分数》。课给人的感觉平淡,质朴,如其人。没有激烈的讨论,没有欢呼雀跃的气氛,就连课件,也没有一个好看的背景或者图片。可是,我们却看到学生学得专心,思考的认真,一节课安安静静,学生从不知到半懂,再到理解,认识分数,学生到最后竟然会做分数的加减乘除。安静的课堂,却充满着智慧,让我们好像听到竹子拔节的声音。

  又听了《圆的认识》,下午的报告,一天不知不觉过去,却不想离开,朱教授的话,似一股股清泉,注入我们的心中。回家的路上,还在回味,只感觉,收获了满满的一筐,所以写下来,不想忘,亦分享。

  等一等,花儿才会开放

  朱教授告诉学生,回答问题只要说出两件事:结论是什么,为什么?他说,数学是一个永远要弄清为什么的科学。出示的每一个问题,他都不说话,学生安静地看着。逐渐,有三两个学生举手。朱教授仍然不说话。慢慢地,举手的多起来,他才开始找学生回答。如此反复。其实,一开始我是看不懂,朱教授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每一个数学题既没有情景的引入,学生在回答时也没有所谓合理的引导,只是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朱教授告诉我们,数学,需要安静,要让学生安静地思考。数学,需要等一等,因为大部分的学生的反应没有那么快。我在想,我平时的课堂里,有三两个举手的,我有时就急着让他们回答,而那时或许是因为时间来不及,急着往下进行新课;而有时竟是觉得学生反应那么快,值得去表扬,所以也快速地让他们起来回答,以显示人家反应快呢。现在想来,朱教授的课,才是数学课,我们的课堂,太浮躁了。

  所以,我要等一等,也许,等一等,花儿就会开放。

  读一读,记忆才会更深

  朱教授每出示一个数学名词,或者定义,他都让学生读一读。在我们看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教学手段。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曾经用过,又曾经被反对过,然后不再去读。而我们是不是坚持,取决上级的策略,取决于评课专家的指点。可是,今天终于明白,数学需要读,小学数学,更需要读。数学语言,只有在数学课上才会被说起,生活中,不会有人用数学语言交流,比方说,我们不会把35路公交车,说成十位上是3,个位上是5的公交车。

  所以,数学课上,我们必须让学生多读一读,说一说,才能让学生的记忆更深刻。我们的课堂,太粗糙了。

  摸一摸,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朱教授用了再平常的不过的折纸的方法,我们也用。朱教授让学生折完,让学生一定要摸一摸,感觉一下二分之一,每折一次,出现新的分数,他都会让学生摸一摸。我觉得,摸也是很正常的教学手段,我们讲课的时候也用,但是我们用的时候,更多的感觉是为了让学生动手而动手,没有体会到,让学生摸了对分数的认识会有什么作用。直到我们看到学生在最后用分数写出很多算式,并且学生会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时,我们才发现,正是因为每一次重复进行的摸一摸,才让学生感觉到每个分数是多大,才会出现学生连二分之一除以四分之一都可以直接算出答案。从认识分数,到可以计算出分数的除法,关键就在这一摸。

  所以,才明白,摸一摸,学生的收获却很多。我们的课堂,太肤浅了。

  问一问,孩子心里怎么想

  朱教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学生在做“一根黄瓜的长度是2( )”一题时,括号里填的是厘米。老师们都会想,学生对厘米和分米的概念不清。可是当朱教授做访谈时却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说黄瓜本来就是2厘米呀。原来,学生平时见到的黄瓜,都是切好放在盘子里的,怎么会有2分米一根的呢?

  是啊,太多时候,是我们想当然了,老师总是由着自己设计着学生的学习,设计着学生的所谓“错误”,而我们缺少对学生的了解。我们确实应该靠近学生,问一问,学生心里怎么想。我们,又太自以为是了。

  听了朱教授的课,我们好像突然之间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听了朱教授的课,我才知道,什么叫大师的风范,什么是大气的课堂。而听了朱教授的报告,我才懂得,怎样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从一开始就立志做一名好教师,可是我们究竟做到了什么程度?好教师,要让你的学生用心思考,好教师,要有好问题,好教师,眼里不只是有好学生,还要有差生,而且,是要教他们,不是骂他们。好教师,还要多读书,让自己更具知识和智慧,好教师,要学会积淀,要有一颗愿意在教学中成长的心。

  教师的成长,我们还在路上。

篇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的报告有感:读读说说点点拨拨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的报告有感:读读说说 点点拨拨

  --听支玉恒报告有感

  我庆幸我没有错过听支玉恒老师授课的机会。2xxxx年4月7日全国小语高效课堂报告会在德州一中举行,为期两天,学校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其中,在门票有限的情况下,先安排部分老师周六听,然后由负责人将票收回再分给周日来听的其他老师,周六我听了北京东城区小语教研员吴琳老师和洛阳市特级教师张学伟老师的课,很受启发。周日,在没票的情况下,我趁检票员没注意快步走进校园,其实心里还是蛮紧张的,也是非常开心的。

  支玉恒老师的课将学生阅读穿插始终,我的笔记记得很是详细,以便自己学习效仿。他讲的课文为《草原上的花》,一篇写景散文,授课思路很是清晰,先概括出花的两个特点:个性和野性,然后从花的形色味步步深入,最后升华。我虽是了解了支老的教学思路和过程,但如果让我重讲一遍断不会讲出这种味道,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支老自然的教态,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阅读教学的步步深入,沉稳的心态,师生融洽的教学氛围......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朗读方法,对我很有启发性。我总结了两点:

  1、指导学生由缺乏感情到有感情朗读。支老师有个独特的方法:打拍子,学生随着她的拍子竟然读的抑扬顿挫,充分将感情融入其中,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我问自己:如果我指导朗读能做到吗?我也曾指导过学生朗读,但效果远不及此。

  2、指导学生朗读有层次性。每读一段文字,先是指名读,找出生读的不足,适时点拨,指导学生读文时语速或快或慢,语调或高或低,一般点拨三四个学生后,在座的学生就知道该怎么读了,然后齐读。生齐读后支老师会以问题的形式带着学生分析段落中的句子词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在理解段落意思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学生反复的读后竟然熟读成诵,很是厉害。

  支老师的课像潺潺的流水,没有多少大起大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听课的老师在轻轻松松中学到了技巧,一切都那样平淡,一切又如此让人印象深刻。如果让我对支老师做个评价:这是一位逻辑思维很强的人。支老师的这个特点在他的报告中得到了充分凸显。

  2xxxx年小语新课标强调习文的整体性,支老的报告从“整体性”这一关键词出发,通过三个典型的课文实例向我们讲述了如何学会对文章进行整体认知,通过支老师的分析,我们知道了有些文章需要多次整体认知,由高度概括到具体的概括再到更加具体的组织语言,这样一篇文章的思路理清了,学生就很好理解了。支玉恒老师在报告中讲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把握很重要。这点我深有体会,如果我们讲一篇课文,一上来就分析句子和词语很容易让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支离破碎,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这样才能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读读说说,点点拨拨”这是支玉恒老师对自己教学最高度的概括,我想只要以此八个字做题目才能真正的体现支老师--这位令人敬重的老先生。

篇4:听备课工作改革报告有感

  听备课工作改革报告有感

  3月10日上午在学校礼堂听取了张斌博士《突破课堂--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工作改革》的学术讲座让我受益很深。报告从教学理念和操作技术的角度出发,结合大量详实生动的教学案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深入浅出,让我受益颇深。

  张博士的报告首先从教学案例引入,引导老师们理解课程标准;其次,张博士从一些真实的事例出发,阐述了如何制定好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备课;如何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准确详细的阐释和耐心的指导。张博士的报告对我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打开了一扇新的门。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教授关于“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的思想,在这一思想引领下,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先备评价设计,亦即作业设计或表现任务,用什么样的作业来验证或评价我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才是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学目标是先导,是备课活动的出发点。评价设计是教学目标的验证手段,目的是验证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大量布置课后作业的误区里走出来,另一方面,在预设了教学目标和评价设计后,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就更加有的放矢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了一节课的成败,其标准掌握在一线教师手中。要看其目标、内容、方法、结果。目标要源于课程标准。其中评价设计要领先于教学设计。我在教学中会逐步将策略转化为行为,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用心教书,用心育人。努力达到张博士所说的境界------有效地教科研,就要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篇5:听明霞老师报告有感:用心耕耘做幸福教师

  听明霞老师报告有感:用心耕耘 做幸福教师

  九月十七号我有幸聆听了孙明霞老师的报告。明霞老师的每一句话犹如春风细雨般浸润心田,所举的每个案例都是那样的鲜活,我被明霞老师那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作为一名教师,明霞老师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那种笑容从容、淡定、宁静,令人心生羡慕。

  曾几何时我也怀揣着梦想步入教师行列,希望自己在教学领域中能够有所成就并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于是,我开始努力的工作,也曾感受过成功后的欣喜与幸福。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都在重复着昨日的轨迹--家、办公室、教室三点一线,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加上收入的微薄、人际关系的复杂、不公平的现象等等,我曾经的梦想与追求被消磨的没有了影踪。这种平淡的生活再也激不起我一丝的工作激情,更谈不上什么幸福。

  今天,明霞老师的话语就像一把锤头字字敲击着我的心扉。我一次次的叩问自己:除了做教师我还能做什么?既然改变不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那为何我不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自己从这必需要从事的职业中得到快乐与幸福呢?我静下心来仔细盘点十多年的从教生涯,其实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温馨时刻:当我一次次获得赛课一等奖的时候,当我教的班级考第一名的时候,当孩子们为我精心设计生日party的时候,当得到家长们高度认可的时候,当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信赖的时候,那种兴奋与幸福的时刻是记忆中的永恒。我忽然发觉其实作老师挺好的。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找回工作的动力,找到为人师的幸福感。明霞老师的报告深深地影响了我,经过反思我找到了答案:

  第一,我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教师这份职业,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平淡,但是平淡不等于无为。她不仅仅是我生存的职业,更重要的她是我的事业,我有责任把她经营好。工作中要学会看淡荣誉,它只是路边一道不经意的风景,得知坦然失之淡然,像明霞老师一样她的人生价值远比那一摞摞的荣誉证书要光显得多。我只要用心经营,一定会收获到金秋的果实,收到果实的时候就是我收获幸福的时候。

  第二,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读书人。看到明霞老师那上千册的藏书,当时我就深感惭愧,平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多读书要养成乐于读书的好习惯,而自己却很少去读书。今后我也要与书为友来充实自己的大脑,丰盈自己,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

  第三,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做一个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课堂是老师的主打阵地,让自己的课堂如驾轻舟一直是我所追求的。教给学生知识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我教的学科。我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像明霞老师一样让课堂富有生命力,让那些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用生命去润泽生命。

  明霞老师对待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只要用心去耕耘,我一定会成为教育这块绿洲上盛开的一朵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