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主题沙龙活动发言

1933

  也许很多小伙伴挖空心思也难以写出一篇令人满意沙龙,课堂,发言,有效,数学相关文章,以下这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主题沙龙活动发言文章可作为你写作素材与参考范文,希望您能写作出与众不同的沙龙,课堂,发言,有效,数学文章。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主题沙龙活动发言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主题沙龙活动发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精心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定位恰当与否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思想支配行动,有的课之所以低效,往往与教学目标不明有关。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正确处理好课标、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要了解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基础、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情况,然后确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二、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也需要教育从“为了获得科学知识”转向“为了获得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也就是鼓励学生去主动探究,解决障碍,掌握知识。因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探究?我认为,首先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其次要提供探究时空,营造和谐氛围;第三要精心组织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掌握新知。

  三、要促进学生交往互动。叶澜教授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低效乃至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孤立。课堂上尽管有所谓的小组讨论,但基本上是教师为了追求某种效果的一种摆设,是表面的繁荣,课堂的信息传递基本上是“师--生”的单向型,没有实质性的交往。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学生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求得新发现,促进知识的增值。同时,在交往互动中,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与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与广阔性。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有效交往的前提;师生平等对话是有效交往的基础;学生主动参与是有效交往的内在动力。

  四、要及时组织有效训练。记得一位数学家说:“学好数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做数学”,所以说组织有效训练是学好数学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训练要有针对性。教师在组织训练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不同的学生,在训练的容量、难度等方面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各有所得,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时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其次,训练要多样化。一是习题类型多样化,二是训练方式多样化。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z(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实践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五问”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新课程背景下探讨有效课堂,作为一线教师,我觉得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层面应该做到五问:

  1、我已有效解读文本,吃透教材了吗?教材是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连接的纽带,他传递着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的基本信息。新课程提倡教师应该成为教材的积极建设者与使用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前提就是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

  2、我能从培养学生参与主体意识等方面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吗?有效的教学环境应该比教学情境的范围更为宽泛,教师应该创设富有数学思考的问题情境,更应该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展现自己的数学思考、数学思想,只有民主的氛围,才能让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

  3、我做到合理分解个体任务与小组任务了吗?小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是我认为小组学习的前提应该是独立、自主,只有学生经过了独立思考,合作的价值才会更高,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时要进行合理分解个体任务与小组任务。

  4、我组织的课堂活动有明确的要求吗?课堂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这一切的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切不可为了活动而活动,使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如《用数对确定位置》中关于列行的规定,是对表达一个人或物体位置时有不同的表述的统一,如果也要安排学生去探索、交流,那就是虚伪的、无效的。再如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可以由教者或通过自学课本直接告诉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设计简洁的表示方法,在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在设计中体会数学化的过程。

  5、我的课堂语言表述准确有效吗?教师课堂上的语言应该首先是正确的,其次是富有启发性的。这似乎是很简单的,但是每一节课,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表述的准确有效不容忽视。

  当然,我们在这里谈有效课堂,并不是否定新课程所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是要反思这些理念在你的课堂上是否得到恰到好处的渗透。正如特级教师蒋康华在《江苏教育》杂志发表的《源于实践的教学智慧》一文中对于有效教学所说的那样:“当前,反思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悟道后的螺旋上升”。

  z(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自主探索、对知识的再建构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设计实质就是把教材转化成可供学生探索的数学活动组合。我们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前,都在研究教材,超越教材,努力实现“用教材教”。对教材钻研不深,教学实践就谈不上有效。因此“用教材教”的前提是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教材,这样才能给孩子 “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徐斌老师曾提出三点:学习与尊重教材、领悟与理解教材、处理与创生教材。张丹老师提出:带着思考去研读教材,“读你千遍不厌倦”:第一遍以成人的角度去读;第二遍以作者的角度去读;第三遍以孩子的角度去读。

  三位老师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邵老师基本尊重教材,并适当进行拓展。着重教学例1,从第几列、第几行逐步抽象出数对,从生活中数对的应用,到地球上位置的确定,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学得扎实。周特级对教材的处理使我想起郑毓信讲到的教师的三个境界:仅仅停留于知识的层面:教书匠;能够体现数学的思维:智者;无形的文化熏陶:大师!将教材内容转化成一个个问题:怎样描述简明准确?怎样记录更简洁?要记录自己的位置先要考虑什么?公园中没有数对怎样表示各个景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

  我们教师备课时需要考虑教材解读教材,要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已有经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老师还需考虑自身的教学能力,如同今天的三节课,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老师来作为我的学习榜样?周特级的教案我拿来我能上好吗?我们的教学更多的还不是选择最好的,还是需要选择最适合的,适合我们的学生,更要适合我们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z(建湖县实验小学)对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有幸参加“盐城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主题沙龙”活动,在短短一天中,观摩了特级教师周卫东等三位老师精彩的示范课,听取了专家们的交流发言,聆听了市教科院蒋康华院长的报告,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我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采。三位老师以深厚的教学功底、巧妙的教学构思、流畅的教学过程、新颖的教学视角、精湛的教学技艺、灵活的教学机智给我们听课者营造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种意境。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且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整个课堂飞扬着灵性、涌动着奇思。学生在“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境界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拓展了学习的思路,发展了数学的思维,同时获得了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老师,下面我就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点体会。

  一、有效教学应吃透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动态生成,使生成更具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是“教材”,倡导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作为教师要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活用教材,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课堂生成更具有效性。

  二、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而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找准认知起点,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三、有效教学应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数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情感,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更是有效课堂追求的一种境界。

  四、有效教学应设计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有效生成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也常常会产生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需要探索问题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铺设台阶,通过提疑问、设障碍、布迷局、揭矛盾,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思维碰撞中精彩生成,在思维碰撞中掌握新知,在思维碰撞中得到发展。

  诚然,有效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我还想说:我不是名师,但我会朝名师的方向去努力;我的课堂未必精彩,但我会极力做到有效。

  z(射阳县解放路小学)

  5月14日-5月15日。我有幸在建湖县森达小学参加了盐城市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主题沙龙活动。聆听了市教科院蒋院长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讲座和3节五下《确定位置》的“同课异构”课。整个活动使我深受启迪,大有所获,让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

  1、我想“有效的课堂”是该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到了多少知识,数学素养是否得到了发展,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简单地说就是看学生在一节课中收获有多少。辟开时间来谈有效性,我觉得就如同是缘木求鱼!所以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向40分要效率,应是40分钟分分精彩的课堂。课堂教学不仅要看教学效果,更应关注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价课堂的有效性关键应看是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把握新理念和教学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通过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学段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其中蕴含着这样的思想:让学生经历生活和知识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如:第一学段的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的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第二学段的学生能领会简单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初步的合情推力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设计符合本学段学生需求的数学活动。

  3、对教材恰当地分析和使用。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教师要冷静地学习与思考,要具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教材只是知识的一种载体,不管是什么版本的教材,我们都要追求一种朴实、扎实、真实乃至厚实的常规课堂。尤其是要学习、把握好新教材。

  4、教师的学识储备。如果单从表面来看,教师的学识储备似乎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系不大,但是细细琢磨一下,我们面对的是眼界宽阔、知识多元的学生,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充实学生日渐丰富的知识积淀的问题。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其实,这句话并不完善,我们给学生的应该是取水的杯子,教师有的应该是长流水--不断地学习、读书,丰富自己的学识与经验。教师要读书、做题,就如同大树不断地吸取养分,不断地丰富、壮大自己一样。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与能力,既给学生以榜样又能使自己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5、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形声结合、视听并举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结构,扫除文字障碍,形成空间观念,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多媒体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数学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然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师仍然是一支粉笔在上课,有什么样的高效率呢?势必会有一个知识点出现在17张试卷上的现象。

  6、培养教师的良好教学习惯和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教师应加强教师行为规范、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细节决定成败”,教师要注重从自身的教学细节入手。如上课前师生的准备工作,教师要按铃声上课;学生上课前要放好学习用品。“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同时,要注重另一层面更有价值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如让学生保持或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稳定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保持或调整积极的思维状态等。

  7、适量的练习能提高课堂有效性。人们常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念口生”。“功到自然成”。这些都说明了练习的重要性。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进行练习,才能落实“三维目标”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才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本班实际,适当设计、选择适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练习题既是对课堂新知识的巩固,也能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我能行”的喜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只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体现有效性,才真正体现新《标准》中提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z(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让有效的课堂始于足下

  一位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谈到:“这次的课程改革到现在,教师们经历了激情---困惑---务实这样三个阶段。”现在的教师大多能以务实的态度来看待现在的课改。以一种冷静的眼光来审视课改的今天,课堂教学也逐渐从丰富多彩的热闹形式回归到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上来。但是,仍然有一些现象是值得研究和商榷。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让学生面对的学习情境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我觉得,本次沙龙活动的三节课都很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结合,注重的创设情境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同课异构的特点更鲜明,三个情境虽然不同,但为绕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从创设情境引发充突,引起学习者对“确定位置”研究的需要,如: 开家长会当你不来教室,你会如何向你父母说出你在教室的位置.的第一节课;我要你记录下某位同学的位置,用写第几行第几列的方法去记,从一个两个更多个的记录,如何更简捷更快速记录的第二节课;向大家介绍你的好朋友,用你喜欢的方法写在纸上,如何表达得清楚准确的第三节课.几个案例中的情境创设,都显示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和实践性,通过设置的情境制造矛盾冲突,让学生产生探究的需要,对小学生的学习不但起到了吸引注意为学服务的作用.还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找到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思考,有所回味,有所启发。一堂真实有效的好课,就是要让创设的学习情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不是为了“有情境”而去创设情境。

  二、选用合式的教学方式

  开展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选择教学策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质疑问难、实践活动等方式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抓好基本训练的教学

  数学教学要有一个本真的追求,要让学生能过学习能用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发现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就要切实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高度的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

  四、进行适当的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新课程提倡鼓励性评价,因此,现在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整齐划一的掌声。学生回答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后,其他同学则在老师的指挥下,一齐给予“棒、棒、棒,你真棒!”的“殊荣”。引进开放题后,更是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其实这是我们部分老师片面地认为,课堂上不大张旗鼓地表扬和鼓励,就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于是便盲目地进行了所谓的“鼓励性评价”,熟不知:过多、太滥、无度的表扬,就会失去表扬其应有的价值。学生们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渐渐退去应有的喜悦,渐渐地“迷失了自我”,最终导致了“表扬依赖症”,这种做法才是真正与新课标理念相违背的。因此,我们必须进行适当的教学评价才能更好地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z(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新课程下的“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有效课堂”体现不同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新课程下“有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我想应该:强化一个基本共识,关注五个核心要素。

  一、强化一个基本共识--寻求合理的中间地带是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念的主流思想是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接受性学习为中心,欧美教育理念的主流思想也是三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合作探究为中心,而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则更多地借鉴了欧美的教育理念。多年来教育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使人们体会到:东西方的教育观念处于两个极端,而真理恰恰在两个极端的中间。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打好基础与谋求发展的关系、生活经验与数学现实的关系......,这许多问题的解决,认识的统一,都只能通过改革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寻求合理的平衡来解决,任何走极端的做法,都是不能持久的。当今美国的数学教育,着重强调数学基础,而中国则强调创新发展,实际上双方都是在不同的极端寻求合理的中间地带。2xxxx年10月9日《中国教育报》在“寻找中间地带”一文中指出:“寻找中西方教育教学的中间地带,不仅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也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大策。”实际上,寻找合理的中间地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已经成为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一个基本共识。

  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我想首先要强化这个基本共识,广大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要把这个基本共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在当前“有效课堂”的研究中,只有把这个基本共识转化为“有效课堂”中的实际教学行为,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五个核心要素--课时目标、数学活动、学生思维、基础训练、教学反馈

  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但有些核心要素是必须重点关注的:

  1、课时目标具体、明确。有效教学中的“有效”有长、短之分。简单地说,管长远、能一生受用的效果就是长效;管眼前、管特殊技能形成的就是短效。长效要长期积累,难于一蹴而就;短效可立竿见影,易在一节课内形成。“有效课堂”首先要处理好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同时,让学生经历过程,学会方法,有机渗透情感教育。要防止新课程实践中有些课堂三维目标关系重心偏移,忽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而把后两者当作新课程改造传统课程的标志和第一追求的做法。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定位要科学、合理、恰当,“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出发,结合课程与教学要求,去设定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起点。

  2、数学活动扎实、有效。学生的学业负担有物理负担和心理负担两种,这是大家公认的。近来有研究表明还有第三种负担,这第三种负担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产生的负担,进一步说是由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产生的。这个观点非常清晰地建立了两个概念,一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以往总说,社会大趋势不改我有什么办法,高考指挥棒不改我能怎么样,家长的观念不改我老师也没辙,推得一干二净。这个观念,明确了,你作为教师,你的责任在于把每节课都上好;二是,减轻过重课业负担,重在教学设计、教学研究。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是否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是“有效课堂”的关键。数学活动的设计要扎实、有效,目标直接指向数学本质,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充分活动,活动不要多而杂,不要流于形式。

  3、学生思维主动、灵活。有人说,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是否主动、全面、全程、深度参与,外在活动状态与内在思维状态是否活跃,学习是否有效,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个维度的目标上是否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是评价一堂课最根本的出发点。反观我们的学生,基础扎实,循规蹈矩,是不是缺少了一点敢于狂想的劲头?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和标准答案太多,而基于平等的质疑和独立思考太少了呢?当学生长期被标准答案压制的时候,他自由思想的空间,还有多大呢?因此,学生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学生思维得到深度的激活与训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需要避免的是:课堂上出现“表面的热闹”、“散乱的活跃”,一节课热热闹闹,下课后学生该会的却什么都不会。

  4、基础训练适时、适度。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打好数学基础上有许多好的经验,如“九九表”的背诵,分数知识的把握......,都是很成功的。《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一书中提到,规则记忆可以通向理解,运算速度能够提高思维效率,逻辑严谨可以保证思维精确,变式使得重复练习增加效益。这些成果,是我国“熟能生巧”、“愤悱启发”、“业精于勤”等传统教育观念在新时代的发展。在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双基”应当发展为“四基”,即增加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是一个重要的进展。在研究“有效课堂”的今天,我们数学教学的传统优势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教师应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地落实。基础训练要适时、适度,靠拼时间、拼消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不能用题海战术的方法让学生学得太苦、太累,必须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教学反馈多元、及时。真正有效的教学反馈,必须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全要素上。反馈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次考试成绩,一次提问后的表扬或赞许目光,一份对作业不乏严厉的批语,一个专为某人布置的任务或作业,一次有区别的检查或提问......都可能是有效的反馈评价手段。反馈可以是表扬,也可以是批评或者警示。必须明确,表扬、批评和惩戒,都有教育价值。以独生子女为代表的新一代,在生活中更多接受的是长辈的关心甚至溺爱,因而在成长中就更加需要恰如其分的准确批评。在重视发展性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它评价方法,如:与合情合理的标准要求参照比较,与相似相关伙伴发展状况的参照比较,都应该恰当利用。有效教学强调效益,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因此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具体、明确,以便于检测。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新课程下“有效课堂”的研究,是广大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相信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我市的小学数学课堂将会越来越扎实、有效。

文本库-www.Wenbenk.com

篇2:小学生课堂常规之我见:教师心中的一杆秤

  小学生课堂常规之我见:教师心中的一杆秤

  新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当然也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语文课堂正悄悄地起着变化:人文精神得到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学......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快乐”、“热闹”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在新课程教学中脱离了课堂常规而一味在形式上求新求异,则脱离了课堂教学的本质,那真是“快乐”中现隐忧,“热闹”里要反思。

  案例描述:

  那是几年前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时候,在一次校级观摩活动课上,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由于片面理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导致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课前,我把全班48名学生分成了6组,让他们8人一组围桌而坐,每组配备了一个无线话筒。并要求孩子们,上课一定要积极发言,声音一定要响亮。还特别宣布一条:不必等老师指名,甚至可以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上课一开始,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我提出的问题。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我都报以赞许的目光和微笑,还不停地给予表扬和奖励。眼看有的孩子得到了那么多老师精心制作的“智慧星”,为了争取发言的机会,一些孩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不停地摇摆着高高举起的小手;有的为了抢话筒,与同伴争执起来;有的干脆跑到讲台前,抢过老师用的话筒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后面的几个小组似乎觉得眼前的一切与他们无关,孩子们随意地摆弄着桌子上的东西,谈论着不着边际的话题.....  看着这乱糟糟的一幕,我意识到了不妥,想竭力调控课堂,于是不断地发出口令,要求孩子们静下来,但我的声音早已被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喧闹声淹没了.....  可想而知,这堂课就这样砸了。

  案例分析:

  这是我从教生涯中的一个小小的案例,它给了我很多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不必等老师指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教学不可谓不民主、不开放;让8人一组围坐一桌,也不能说教师没有关注每一个学生。但学生却不领情,使课堂变得难以控制,让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把我的疑惑提了出来,没想到许多老师都有同感。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分析着。经过深入地讨论分析,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把课堂的民主和开放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误认为课堂不再需要常规;而有的教师认为需要常规,但生怕被扣上“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帽子,在课堂上羞于强调常规要求。那么,原来的课堂常规是否过时?课堂还要不要强调常规?如果需要,那么需要怎样的常规?

  再三思考后,我们认为课堂常规应该存在,只不过教师心中应该有一杆秤,以便在自由与限制中把握分寸。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索性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也的确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在教学调查实践中,我们总有一种遗憾,那就是课堂常规问题。新课程理念是要课堂变得民主、开放,但我们认为课堂的民主和开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更不应该毫无限制地一放到底,只放不收,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造成课堂组织失控,秩序混乱,影响多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课堂常规就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不能保证我们课堂的有序、有效。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做到课堂常规管理呢?我觉得必须做到以下最基本的三点:

  一、课堂常规--教师心中有杆秤。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限制,教育过程始终处于自由与限制之间,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从学生成长的需要来看,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学生的学习包含着对规则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常规不是捆绑学生的绳索,而是让学生学习生活得更有序、更和谐的必然保证,而课堂常规作为训练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规范和标准,其本身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所以说,课堂依然需要常规,但更需要教师心中有一杆秤,以便在自由与限制中把握分寸。

  课堂教学面对着全班几十名学生,这是一个集体,是一个传承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神圣殿堂。要把这几十名性格不同、特点各异,爱好广泛的学生统一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上来,没有规矩是不可能的,必须把课堂置于教师的引导、管理和控制之下,通过教师的有效活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保证正常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才能去谈学生自主问题,失去了课堂常规的保证,学生各行其是,每人只按自己的好恶去行动,课堂将会失去控制,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所以,课堂常规与新课程改革并不矛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排除必要的常规约束,相反,只有在常规得到了认真落实的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有效地发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可见,教师心中这杆秤是多么的重要。

  二、课堂常规--那秤砣应是学生。

  课堂常规不能简单地冠以“传统”和“现代”的帽子,现有的课堂常规需要去粗取精。

  对于课堂常规,恐怕不能简单地用“好”和“不好”加以评价,只能从合不合理的角度加以评判,评判是至少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为谁而定?有何前提?

  为谁而定?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常规的制定自然需要考虑这一因素。就像前面案例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如果对象是中学生,所有“说”的内容就会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好动、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就不见得能领这个情了。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课堂上难免出现开小差、做小动作、说闲话等情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地组织课堂,采用多种方法适时适当调控课堂。1、提问法: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精力不集中时,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老师已准备提问的问题进行提问,以引起其注意。2、冷处理法:采取隔离的方式来分散影响,从而控制课堂的方法。如两个学生打闹时,可采取前后或左右分开他们的做法。如在座位排列上可以稍加调整,男女隔开或动静搭配坐。3、暗示法:当发现学生出现走神或教室内出现小骚动时,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中,可以马上停止讲课,用目光注视这些学生,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并提示他注意听课;或者运用提问法,请他回答问题,牵动他的注意力回归;也可以教师在授课时,走进学生当中,对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摸一摸他的头,轻轻敲一下他的课桌,提示他注意听讲。4、无声法:在大多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老师突然表情严肃,以无声的方式,*或站立1分钟,以示警告,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5、活动法:适当的时候,可以课中有游戏、活动穿插,使学生快乐接受而不会开小差了。

  有何前提?课堂之所以需要常规,是因为有四五十个甚至更多的人在一起学习,一节课只有40分钟,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这就是前提。教师应该在每天新开课前反复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的要求告诉他们,通过反复的强化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三、课堂常规--“秤”与“砣”的和谐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而课堂常规则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课堂规范,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这看似是一对矛盾,实际上它们是统一的,是课堂教学中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只强调个性发展,就会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反,如果只讲课堂常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会限制学生特长进步和个性形成,失去课程改革的意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才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如何才能实现课堂常规与学生个性的融合,充分发挥新课程教学的最大效益呢?

  首先,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用平等的口吻、亲切的语气、中肯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对话。

  其次,教师需要增强自己的“行为分辨”的意识和能力。课堂上学生的违规行为存在“犯错不知错”、“犯错不自觉”、“知错还犯错”等几种可能的情况,这需要分别对待。

  第三,教师之间需要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尽管学校的课堂常规大同小异,教师心中的标准却千差万别。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的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之中。

篇3:第二学期家长会学生代表发言稿

  第二学期家长会学生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叔叔阿姨: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和叔叔阿姨们交流。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叔叔阿姨都希望自己孩子的成绩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可是,怎么提高呢?我认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是如何学习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做到以下几点:

  一、勤奋的学习

  勤奋的学习并不是说我课下怎么怎么地努力,怎么怎么地拼命学,而是我能充分地利用我身边的资源。首先,我会利用好我身边的老师。老师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宝贵的财富。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点就是送给我们的金子。要善于捡起这些金子就必须保证上课认真听讲、精神高度集中,抓住老师讲的知识点,不让金子白白浪费。其次,我会利用好同学资源。利用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竞争,使自己的成绩提高。最后,我还会利用好课后时间,在课余时间里,我不仅会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还会对一天所学的东西有所总结。对当天的知识就当天巩固。

  二、良好的自我管理

  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三、端正的学习态度

  我认为端正的学习态度也是好成绩的重要保障。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就要做到三颗心:上进心、自信心和平常心

  有上进心才能保证我们的学习成绩每次都有所进步;有自信心才能充满自信地迎接每一次考试;有平常心才能真确对待每一次考试成绩、客观分析考试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做到在这里跌倒一次绝不跌倒第二次。

  除了上面讲到的三点,我认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前提。比如说,在我们家,当我学习的时候我父母就能够帮我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他们从来不会在客厅开大声音看电视,或者弄出别的噪音。我觉得这对我的学习也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希望叔叔阿姨们也能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他们安心学习。

  以上就是我要讲的,希望对叔叔阿姨们能有所帮助。

  谢谢大家!

篇4:遵纪守法的认识主题班会发言稿

  遵纪守法的认识主题班会发言稿

  z三中初三五班z

  我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对国家,对社会来说这规矩就是法。作为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人人都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我们中学生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同样应该学法、懂法、守法,以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只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所以,我们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再说了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老师、家长及社会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我们还要自尊、自律、自强,因为这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

  同学们,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创建平安校园也是我们全校师生的义务。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依法律己,抵制不良诱惑,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提高道德修养,为自己将来美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做自己该做的事,那么我们的生活质量将会越来越高,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我们的家园将会越来越好。

  遵纪守法的认识主题班会发言稿

  z三中初三五班z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现在我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是他们的掌上明珠,每当出门在外,父母无时无刻不为我们的安全担心,生怕有一丝一毫的担心。

  在马路上,我们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学校中,我们要遵守校规校纪。这一条条规定看似束缚起我们的自由,剥夺了本该属于我们活泼的天性,就如同雄鹰无法搏击于万里高空,骏马无法驰骋在茫茫草原一样。其实不然,自由与约束是相对的。有人曾说,那一条条交通法规是建立在悲痛与鲜血之上的,确实当看到那一幕幕惨剧时,才会使人们幡然悔悟。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依法为鉴,可以晓规则。”作为新世纪的少年们,在学习生活中都应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牢固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

  回想一下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例:一次在外吃饭,偶然向窗边一望,那幅画面却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她五六岁的女儿翻越护栏,在车辆川流不息的马路上这是一件多么愚蠢的而又危险的事啊!即使不会发生危险,可这对她女儿日后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这对将来要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我们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这些不遵纪守法的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了我们美好的生活,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性格,一种性格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命运。命运不是一种偶然,而是行为的必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小恶成大恶,最终会自食其果。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明天,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中学生,不要因一时的冲动使生命在青春飞扬的时刻凋零。愿大家提高对法律的认识,让生命之花灿烂的绽放在人生最美丽的花季!

篇5: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2xxxx年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初三数学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明确指导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

  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知应会。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教师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复习思路(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以中考说明为主线,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

  第一轮复习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数形结合的题目,学生能画图能做出,说明他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易:中:难=5:3:2的比例,试卷整体难度控制在0.6与0.7之间,因此使每个学生对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说明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与说明,绝不能好高骛远。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要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可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集中、归类,重点难点热点突出复习,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可对学生共性的难点、误点设立专题。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围绕热点、难点、重点,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3)以题代知识,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可适当穿插过去的小知识点,以引起记忆。

  (6)专题复习可适当拔高。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一个度。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要善于总结规律性的东西给学生,免得学生产生“糊涂阵”现象。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

  1、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演练,查漏补缺,俗称考前练兵。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要切近中考模式。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学生要有错题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5)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讲透;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不宜对模拟卷题题讲。

  (8)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前两轮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考场,那肯定效果不好。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后期题量不宜太大,要让学生轻松解题、居高临下解题,能跳出复习的圈子看试题。

  (10)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11)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变为了最大。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

  对学生仍然模糊的或已忘记的知识让学生回归课本,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迎接中考。

  总之,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