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市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2378

  学习工作过程中,经常需要调查报告,师生,中小学,现状,关系相关文章,写作出一篇精采的调查报告,师生,中小学,现状,关系文章会让您的工作能力得到赞赏,一起赏析以下的这篇市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文章吧,从中我们能得到启示。

市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市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的正确学生观、师生观,在于教师正确认识、驾御和处理师生关系的意识与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手段。为了落实李宪生市长和市局领导的批示,摸清我市师生关系的现状,以利于深入进行师德教育,营造教育内部的良好环境,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于2xxxx年5月至6月在全市开展了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围绕市局提出的“学生喜欢和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师怎样认识现在的学生”两大问题来进行。调查涉及10个新老城区和大单位的21所学校(其中高中5所、初中7所、小学9所),注意了示范学校、合格学校、薄弱学校,中心城区学校、典型农村学校、城郊边际学校的代表性。调查对象共计3677人,其中学生2523人(中学生1533人、小学生990人)、教师597人、家长557人。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和座谈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及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我市中小学师生对当前的师生关系状况总的来说是满意的,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认为满意(包括很满意和较满意)的中小学生数为1533人,占总数的53.5%。而教师在回答“你和班上学生的关系”问题时,觉得“很融洽”和“较融洽”的为546人,占总数的91.5%。这表明我市中小学师生关系总体来说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体现了我国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关系的基本要求。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扩大与深化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当代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交汇与碰撞,从而导致当代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师生观念和师生关系也发生了一定范围与程度的明显变化。问卷显示,对当前的师生关系学生觉得总体上不满意(包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为285人,占总数的11.3%;还有802人认为“还可以”“凑合”,占总数的31.8%。而教师感到与班上学生的关系“一般”的为32人,占总数的5.4%;感到“紧张”的人数为11人,占总数的1.8%。这说明我市当前的师生关系还存在一定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师生的教学负担超载、心理压力过重、情感交流困难的倾向普遍存在,教师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方式、方法欠当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民主与平等的意识在师生工作关系中逐步树立,但是师生良好工作关系建立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学生调查问卷分析,中学生在回答“当你与老师意见不一致或发生矛盾时,你一般会用什么方式解决”的问题时,选择“希望老师能找自己谈谈”的人数最多,为857人,占中学生的55.3%;小学生在回答“你喜欢权威式的老师,还是喜欢朋友式的老师”的问题中,选择“朋友式的老师:希望老师多跟我们平等协商,互相合作”的人数是764人,占小学生的77.2%,明显高于选择“权威式的老师:希望老师说了算”的人数(145人)和比率(占小学生的14.6%)。而教师在回答“判断题”时,赞成“教师犯了错误时,也应该承认并对学生说‘对不起’”的人数为567人,占教师的95.0%;赞成“当学生遇见老师忘了问好,教师可以主动向学生问好”的人数为539人,占教师的88.8%;在回答“课堂上,你与学生通常所处的地位是怎样的”问题时,选择“共同探究,一起学习”的人数最多,达342人,占57.3%。学生在简答题中普遍认同“课上是师长,课下是朋友”的师生关系。这说明师生在工作关系中的民主平等意识普遍增强。

  调查显示,中学生在回答“迄今为止在你接触过的老师中有令你敬佩、崇拜、口服心服的吗”的问题时,选择“有”的为982人,占中学生的64.1%,选择“没有”的为268人,占17.5%;在回答“迄今为止在你接触过的老师中有伤害过你的自尊、刺痛了你的心,让你感到厌恶、反感、难堪的吗”的问题时,选择“没有”的为409人,占中学生的26.7%,选择”有”的为875人,占57.1%;在回答“学习过程中,如果你遇到问题,你会与老师合作吗”的问题时,选择“教师水平差,不愿请教”的为102人,占中学生的6.7%,选择“和教师关系不好,不去请教”的为253人,占16.5%。小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老师上课怎么样”时,选择“生动有趣,大家学有所得”的678人,占68.5%,选择“单调乏味,枯燥极了”的103人,占10.4%;在回答“同学犯了错误,老师的做法通常是怎么样的”时,选择“比较宽容,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帮助改正,从不体罚”的683人,占69.0%,选择“讽刺挖苦,甚至辱骂体罚”的105人,占10.6%,选择“严厉批评,但有些伤同学的自尊心”的122人,占12.3%。这些数据说明,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水平是高的和比较高的,但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尊重学生的意识和教育艺术,包括语言艺术还亟待改进与提高。而教师也感到这个问题的存在,需要加强个人学识与人格的修养、完善与提升。他们在回答“你认为在改善师生关系上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时,选择“展现教师个人魅力(包括教学魅力)”的为497人,占教师数的83.2%,在回答“你觉得现在的学生难教,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时,选择“教师教育方式不当”的为50人,占8.4%。可见,师生良好工作关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师生都重视建立与形成和谐的情感、态度、认同等方面的心理关系,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特别是教师与“问题学生”间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有待缩短。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在回答“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问题时,选择“耐心温和,平易近人”的951人,占62.0%,选择“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813人,占53.0%,选择“爱好广泛,幽默风趣”的881人,占57.5%;他们在回答“你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问题时,选择“铁石心肠,把人看死”的605人,占39.5%,选择“责骂学生,语言刻薄”的857人,占55.9%,选择“偏爱优生,偏听偏信”的764人,占49.8%,选择“喜怒无常,做事情绪化”的393人,占25.6%,选择“喜欢向家长告状”的397人,占25.9%。小学生在回答“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时,选择“朋友式的老师” 的826人,占83.4%,而选择“权威式的老师” 的只有73人,占7.4%;选择“宽容的老师”的784人,占79.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十分看重并渴望师生之间建立和形成和谐的心理关系。在回答“简答”问题时,几乎都认为师生之间应该像朋友一样,互相尊重,彼此理解,不希望老师以教师的身份施压于学生。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师生交往与沟通的现状是不满意的。在回答“老师与你一般处于什么关系状态之中”时,选择“融洽”的402人,占26.2%,选择“隔膜”的244人,占15.9%,选择“平淡”的528人,占34.4%,选择“时有矛盾”的208人,占13.6%;在回答“你喜欢的电影、电视、歌曲、电脑游戏等,能与老师分享其中的快乐吗”的问题时,选择“能”的307人,占20.0%,选择“不能”的379人,占24.7%,选择“没有与老师聊过这类问题”的810人,占52.8%。显然,师生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话交流、心理沟通,因而未能建立起相容互通的心理关系。小学生在回答“老师平时与你们的关系是怎样的”时,选择“平等相处,像朋友一样”的781人, 占78.9%,选择“高高在上,不容易接近”的67人,占6.8%,选择“态度冷淡”的50人,占5.1%;在回答“课下你跟老师谈天或提问,老师的态度怎样”时,选择“总是很注意地倾听”的767人,占77.5%,选择“开始比较注意听,后来有些不耐烦”的68人,占6.9%,选择“心不在焉,不想听”的35人,占3.5%。可以看出,小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状况好于中学,但是从调查数据与访谈情况来看,中小学教师偏爱优秀生,厌恶“问题生”的现象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小学生认为老师明显喜欢和偏袒成绩好的学生的人数有127人和180人,分别占12.8%和18.2%;中学生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师生关系融洽”的有652人,占42.5%。而最喜欢“成绩好,头脑聪明”的教师有226人,占37.9%,令教师最头疼的学生有“成绩差、反应慢”的、“多动、爱讲话,常影响课堂纪律”的、“欺负同学,常惹事端”的、“爱说谎、欺骗老师和家长”的、“不做作业、只想着玩”的,而潜意识中多少不太喜欢这些学生的教师分别有62人、占10.4%,188人、占31.5%,223人、占37.4%,395人、占66.2%,125人、20.9%。说明教师多少与这些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

  在回答“心里的话愿意向谁倾诉和当遇到麻烦,首先想到找谁帮助”的问题时,教师与学生的回答反差极大。学生选择的排序是:首选是朋友(占67.5%),其次是家长(占19.0%),再次是同学(占7.8%),最后才是老师(占6.1%)。而教师在回答“你的学生有些心里话,有多少人愿意对你讲”时,回答“都很乐意”的占19.4%,回答“部分学生愿意”的占67.1%,回答“很少人愿意”的占8.2%,回答“没有人愿意”的仅占1.0%。家长在回答“您的孩子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跟老师说”时,选择“喜欢跟老师说”的占48.8%,选择“从不跟老师说”的占21.5%,选择“有时说”的占9.5%。表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十分迫切和必要。

  3、师生之间的非正式的个人交往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润滑作用逐步增强,但师生之间的这种个人关系的交往与发展需要适度把握。

  当代社会十分重视人际交往关系的作用,它常常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甚至人生命运。这种社会现实也给社会化过程中的中小学生以一定的影响。因此,他们也学着进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的人际交往。从此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师生个人交往关系的存在与作用,中学生在回答“教师节时,有没有给现在任教的老师赠送贺卡挂历等” 的问题时,回答“每年送”“从没有送过”“有时送过”的分别是181人、占11.8%,598人、占39.0%,737人、占48.1%。在回答“毕业后有没有去看望过以前的老师”问题时,回答“常去”“没有去”“偶尔去”的人数与比率分别是104人、6.8%,616人、40.2%,811人、52.9%。从访谈调查中可知,小学生尽管年龄小,阅历浅,涉世不深,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也有此类交往活动。而教师在回答“你在教师节最希望收到学生的礼物是什么”时,选择“真诚的问候与关心”“优秀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质量”“学生自制的小卡片或手工、书法、绘画作品”“不需要礼物”“作摆设的小工艺品”的人数和比率分别是323人、54.1%,229人、38.4%,121人、20.3%,102人、17.1%,12人、2.0%。在师生个人交往问题上也要注意适度把握,在访谈调查中,发现学生及其家长与教师交往密切,会影响对学生的教育行为,造成偏爱、偏袒行为的发生。我们不是反对师生之间个人关系的正常的理智的交往活动,而是强调这种关系应该有利于尊师重教氛围的形成、教书育人师风的弘扬和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引导。

  4、师生都认识到师生道德关系应该依靠师生双方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来维持,但如何各自履行这种责任和义务还存在较大差异。

  道德关系是师生关系中的核心关系,它为其它师生关系领航与导向。学校的师生关系处理得好不好,关键在道德关系的健康发展。调查结果表明,我市中小学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的主流是健康的。师生双方对这种关系的感觉是满意的,都知道处理这一关系的基本原则。尊师爱生已经被广大师生所认同和接纳,成为普遍的道德风尚。中学生在回答“你一般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时,选择“服从老师安排”“喊老师好”“帮老师做事”“节假日送小礼物”的人数与比率分别为859人、56.0%,705人、46.0%,362人、23.6%,81人、5.3%。这说明学生的尊师行为更趋理性化,不再停留在浅层的礼仪表示上,更值得肯定的是还有占20.7%的318名学生选择了“其它”项,说明他们不满足上述的尊师方式,其认识和行为有了更大的提升。又如在回答“你觉得老师器重别人,忽视自己时,你会怎么办”时,选择“以更好的表现赢得老师重视”的人数为1178,比例高达76.8%,选择“主动找老师沟通”的550人,占35.9%。说明学生在处理师生关系时逐步成熟,渐趋理智。而小学生在回答“当老师出现错误,有同学指出,老师是什么态度”时,选择“老师能虚心接受并改正”的达831人,占83.9%。透视出我们的教师能够正确对待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正确对待来自于学生的批评意见。

  调查揭示,我市中小学师生的道德关系还存在一些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从中学生问卷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老师器重别人、忽视自己时,你会怎么办”时,有占47.6%的729名学生会“向好友宣泄不满”,且有占35.9%的550名学生要“在班级里公开表示不满”,显示出不少的学生还不能冷静地处理师生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容易产生突发事件。学生在回答“你身边的老师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吗”的问题时,回答“有,严重”的287人,占18.7%,回答“有,但不严重”的722人,占47.1%,两项合计人数为1009人,比率高达65.8%。表明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相当严重。在与家长、学生的座谈中也反映了不少教师“体罚”或“心罚”学生的事例。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方面,尽管67.3%的大多数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能起表率作用,但仍有23.1%的教师有时做不到,还有6.6%的教师自己总是做不到。以上情况表明,加强师德建设任重道远。

  二、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

  师生关系中的工作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和道德关系既有融洽协调的一面,又有矛盾冲突的一面。我们应该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正如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所说,现在,我们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状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情感沟通的大门在缩小。这一概括是十分准确而生动的,可谓一语中的。初步分析,引起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矛盾冲突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由于教师不喜爱学生所造成的紧张关系。

  我们知道,学生不能由教师自由选择,因而就可能有令人满意的学生,也有令人不满意的和不可爱的学生。教师出于职业上的考虑,对用功学习、能按其要求去做的学生自然比较喜欢,这部分学生容易受到教师的偏爱,以至于出现“爱有等级”。不少学生由于其不成熟性而常常违背教师的要求,使教师对他们爱不起来,这不仅使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得不到满足,而且会因为教师以淡漠、嘲讽、鄙视的态度对待他们,从而伤害了他们的感情。

  2、由于教师不尊重学生所诱发的紧张关系。

  教师的“不爱”、“偏爱”都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此外,由于学生还不太成熟,使他们在某些教师的眼里往往没有平等独立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还常常把学生的某些兴趣爱好、时尚追求视作幼稚胡闹。同时,师生在角色、身份、地位上的差异也可能使一些教育思想不端正的教师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批评。而学生的自尊心一般是很强的,对别人是否尊重自己十分敏感。所以,教师若不尊重学生,就特别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3、由于教师未能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所引起的紧张关系。

  师生之间存在年龄、阅历、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别,这种差别常常制约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件劳心费神的事,而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的关系,这就给教师观察了解学生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不容易把每个学生了解全面、准确。而不全面、不准确,就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致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就不能保证对学生作出公正、公平的评价和处理,引起部分学生的抱怨、逆反心理。

  4、由于学生的某些偏差行为所导致的紧张关系。

  学生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容易对教师产生误解,把教师的严格要求、善意批评视为故意叼难、存心和他们过不去。学生的不成熟性还决定了他们容易违纪违规,忘记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立下的决心,常常多次重犯错误,有的还会对教师有失礼行为。这就形成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

  5、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配合不好所带来的紧张关系。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尽如人意。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之间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常常出现教育力量中的“内耗”。这也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三、改善师生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教学的氛围和师生情绪,影响师生信息的相互传递,影响师生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可以影响学生的可塑性和人生道路。因此,改进和加强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师生关系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讨论。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方式的变革对师生关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师生关系是支撑素质教育大厦的基石,课程改革是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展开、完成的。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关于师生关系的讨论从未停止过。然而,受传统哲学和文化伦理背景的深刻影响,研究者习惯于将师生关系局限于主客体的认识和范畴,从而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对立。“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就是这种对立的极端产物。因此,有必要在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中开展师生关系大讨论,组织广大教师学习21世纪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建构理论及当代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相关理论,研究探索社会转型时期新型伦理观念的特征和表现,特别是要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向经济和功利以及行为观念趋向个体化和多样化的原因,进而把握新时期师生关系的走向和趋势。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现代人学观、学生观,提倡师生之间建立富有人性的平等关系, 提倡师生双方相互尊重, 相互理解, 共同创造真、善、美。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帮助师生筛选师生关系的典型案例开展讨论、分析,进行系统的、有层次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与讨论中有所收获,得到启迪。

  2.树立教育法制观念,健全教育法规,帮助教师增强尊重和保护学生权益的维权意识。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教育法制观念,依法履行教育者的义务,行使教育者的权力,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法规知识水平。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与隐私,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从根本上扭转少数教师教育法律意识淡薄或有法不依的局面,坚决杜绝“体罚”或“心罚”学生、无视学生人格尊严现象的发生。

  3.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高尚的师德风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在广大教师中开展“铸师魂、立师德、扬师风”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教师认真学习和履行《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力改进教风,努力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真正展现教师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风范;要注意发现、培养和树立师德先进典型,坚持学校师德建设与教师师德状况的考核评估制度,使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同时,学校要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视教师的心理调适和健康保健工作,建议依托市教科院心理辅导中心和有关高校开展一次全市范围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并逐步建立师生心理健康档案。要在满足教师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把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精神境界引向更高层次的追求之上,变成服务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行为,达成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的。

  4.开展校本培训和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掌握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技巧。

  事实证明,教育效能的发生是在学校活生生的人际关系中进行的。师生关系的真正生命力是通过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中体现出来的。一些教师和学生关系紧张除了观念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原因外,与教师缺乏交往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将教师校本研修、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教师通过校本研修活动,可以了解师生交往、沟通的理念、原则、条件、要求等内容,掌握常用的言语表达与非言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如幽默、委婉、含蓄、反语、模糊、沉默等。引导教师实践“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学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技巧。此外, 还要引导教师加强自我教育, 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综合素质。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注意启发、 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动脑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 并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意训练, 促使学生的整体人格获得健康发展。

  5.建立能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机制,重视教师身心健康的调适与维护,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着力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需要作为人的本性, 是与人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直接相关的。教师同样如此, 需要是教师积极性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源泉。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虽然我市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收入偏低,负担繁重,社会地位较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不少教师带着“消极情绪”开展工作,势必造成教育效率低下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为此,我们认为应根据我市的客观条件,建立和制订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教师岗位责任制和具体的激励机制。如师生关系“一票否决制”,“物质奖罚制度”、“奖励晋级制度”等,要认真总结“十大名师”评比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在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鼓励每一位教师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去实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总结发现和树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典型,对于成绩显著者给予重奖。

  总之,师生关系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既然时代呼唤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教育价值的回归,同样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师生双方生命的共同发展,也才会树立起教育的良好形象,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策划:王辉华郭琳

  组长:徐学俊

  副组长:李正洪

  成 员;周斌英、卢飒、张汉强、陈红梅、文洁、黄伟、曾可馨、胡雅华等。

  参加调研的还有各区教科室负责人及有关学校负责人。

文本库 www.wEnbenk.com

篇2:《社区德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研究报告

  《社区德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研究报告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为了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这一重要决策,学校从2xxxx年6月起,承担了由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社区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工作,学校科研小组精心组织,不断创新,潜心研究,通过抓好德育“主阵地”--学校,把握德育“大后方”--家庭,拓展德育“练兵场”--社区等“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活动,经过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水平,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现将学校子课题《社区德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为适应新课程“知识构建”的需要,适应新世纪、新形势下,社会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特对《社区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进行了实践与研究。以往单一的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加之全球化的进程,社会环境复杂化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因素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协调和结合的情况已迫在眉捷地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为了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统筹协调,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增强教育对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探讨社区德育教育的基本规律,总结、建立社区德育教育理论。指导青少年儿童教育实践,加强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联系,提高学校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由单一的渠道,固定时空向全方位、立体化转化、形成教育合力。

  二、实践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主要内容与方法:社会德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主要是了解反映学校德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现状及三者之间协调和结合的情况,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即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研究现状,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结论,争取研究结论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效应。

  三、有利条件与设想

  1、有利条件:

  总课题指导有专家,社会上有关协、部门有家教中心、社区有专人负责、学校有家长学校、各方协调统一、形成合力。

  2、设想:课题研究设想从教育三位一体的网络着眼:即抓好德育的主阵地--学校,把握德育的大后方--家庭,拓展教育的练兵场--社区,在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上下功夫。设想如下:

  教育网络(三位一体)

  网络

  设想

  学校(主阵地)

  家庭(大后方)

  社区(练兵场)

  目的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孩子养成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展示的场所

  内容

  1、“五爱”教育

  2、养成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遵纪守法教育

  5、从小爱科学教育

  6、前途理想教育

  1、仁爱教育

  2、忠孝教育

  3、勤劳教育

  4、养成教育

  5、爱学习教育

  6、待人接物教育

  1、参与意识

  2、集体意识

  3、分辨是非意识

  4、正义感意识

  5、和睦相处意识

  6、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意识

  途径

  1、少先队活动

  2、班级活动

  3、基地活动(三大基地:

  即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

  4、阵地活动(黑板报、广播台、橱窗、升旗仪式、主体*、办小报等)

  1、探亲访友

  2、学做家务

  3、接待来客(主要是小朋友)

  4、做家里的小主人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参加社区义务劳动

  2、参加社区集体活动

  3、听取并分辨社区成员的议论

  4、能适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5、融入社区

  情感

  1、自觉地在言行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崇尚并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3、注重养成教育

  4、崇尚并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以遵纪守法为荣

  1、以不挑吃穿为荣

  2、自觉完成作业,不要家长操心

  3、每做好一件家务,心里有愉悦感

  4、在小朋友面前,有小大人,小主人之感

  5、以能正确待人接物自豪

  1、以能参加社区活动为荣

  2、有“我离不开社区”的感觉

  3、有“社区活动时好像少了一个我”而自豪

  4、自觉参加社区活动

  5、社区受到表扬我光荣,社区受到批评或别人道是非而羞愧

  评价

  1、个人测评

  2、同学测评

  3、教师测评

  4、学校测评

  1、家庭测评

  2、自我测评

  3、亲友测评

  4、小朋友测评

  1、社区测评

  2、自我测评

  3、社区成人测评

  4、父母测评

  四、实验过程及措施

  学校《社区德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子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xxxx年12月--2xxxx年12月)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课题实验准备阶段(2xxxx年12月-2xxxx年6月)

  为了搞好该课题的实践,我们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1、成立子课题研究班子。在争取到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社区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研究任务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世斌同志亲自担任课题组长,并选派学校多年从事小学品德教育、具有丰富思想品德教育经验的思想品德学科组长吴凤同志担任课题具体负责人,同时,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龙头,带动全校相关教师,以及社区负责人、管段民警、相关居委会负责人员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学校政教副校长陈继九、教务副校长徐志先同志积极参与活动。

  2、统一思想,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由于该课题研究涉及面广,牵扯的人多,刚开始时,不少人认为只要搞好学校教育就行了,因此,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也就摆在了课题研究的议事日程上来。课题组经过学习,讨论,最后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对课题研究重要性认识的合力。

  3、确定研究对象。学校本着对各社区近开展工作远开展联络的社会德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方法,就是积极主动和学校各处文峰社区进行联系,积极参与和组织社区开展的一些活动,让调查与研究落到实处。

  4、对社区德育活动进行了一些情况调查,了解学生在社区德育活动中的状况及活动对小学生的影响。

  5、调查学生对社区文化的热衷程度及学生家庭对孩子参与社区活动的心理,情感及评价。

  调查表明,社区德育深深地吸引着、并教育着和影响着孩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社区德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

  6、以总课题为中心,根据学校对社区的调查和准备的具体情况,确立了《社区德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的子课题。

  (二)课题实验实施阶段(2xxxx.7-2xxxx.12)

  实验子课题确定之后,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实验研究。

  1、研究社区现状,挖掘社区德育资源。值此信息化时代,对学生德育进行社区德育现状调查迫在眉睫。在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社会组织形态正在逐步发生变化,社区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组织功能。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是社区中的自然人,是社区中的一份子。相对而言,一个社区,就是学生的一个小社会,作为生在社区、长在社区的孩子们,不能也不可能对社区活动不闻不问。而恰恰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他们耳闻目睹了社区的变化,深受社区文化的影响。因此,对于社区德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显得尢为重要。加上社区教育的特征又集中体现在“三全”上,即“全员”、“全程”和“全面”。“全员”,即以全体社区成为教育对象。“全程”是指每个社区成员从出生到整个生命过程中,社区都在不断地提供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全面”是指社区教育的内容涉及人的素质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知识、能力和技术,道德品质、个性特征、身体健康、文化习俗等等。社区德育是孩子乃至于每个社会公民终身教育的重要形成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因而,进行社区德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迫在眉睫。

  2、树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观,以儿童品德发展和个性形成的角度看,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相配合和协调,才能提高整体效益,取得良好效果。否则就会出现教育效果互相抵消,产生“学校千日功,不抵社一阵风”和“五加二等于零”等现象,使德育过程呈现低效和无效状态。因此,必须加强客观调控和统筹协调,努力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优化教育环境,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德育实效。

  3、调查了解社区德育现状与研究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少年儿童是在社区而不是在真空中长大,社区精神文明的提升与沉沦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人生观。所以了解社区德育现状既是了解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状况,社区开展的德育过程即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也是对社区居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校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辐射源和重要基地,对社区精神文明产生影响,社区精神文明过程是学校、家庭与社区精神文明的互动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发展与社区发展的互相促进的过程。

  (三)课题实验总结阶段(2xxxx.1-2xxxx.12)

  本阶段重点是整理各项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实验成果,认真做好结题验收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了解社区德育信息

  随着新世纪新形势下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往单一的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加之全球化的进程,社会环境复杂化对青少年产生影响的因素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了解社区德育现状信息,已迫在眉睫地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因此,我们了解社区德育现状信息,主要做了如下几点:

  1、了解社区德育优势信息

  在每个社区文化群体中,社区德育无疑在正面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社区组织“学雷锋,做好事月”,对于学生的教育无疑是受益非浅。三月五日这天,我们学校所属的京山城关会仙桥社区组织区内单位职工,首先进行了颇具声势的开幕式、挑应战、表决心。歌曲声声,鼓声阵阵,让人满腔热忱,热血沸腾,接着进行了清除被卫生遗忘的角落,让社区街道焕然一新的活动,社区的人们干得汗流满面,热火朝气天。此情此景,无疑是对学生的一个巨大鼓舞。由于我们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的综合的联络网点,组建了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及时了解社区德育这一优势信息,我们让学生融入这一社区洪流中,让学生学到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受到了学校受不到的教育,从而在学生心灵上形成了“学雷锋、树新风、讲文明、做好事”的动力定势。

  2、了解社区德育群体信息。

  社区作为一个人们活动的群体,必须会反映出这一群体的公德素质。我们社区,所属下岗人员多,工厂工人多,无业人员多,公德素质相应较低,他们或对社会怨声载道,或“出口成脏”,打声、骂声习以为常,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有的甚至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各敲各的鼓,各唱各的调,社会风气低劣。在这样社区生活的学生,由于受社区德育氛围的影响,最容易出现“学校十分钟,不如社会一分钟”的现象。我们把这一群体戏称为“负面群体”。但是在社区内,同时生活着另一类群体,如知识分子、政府公务员等比较集中,公德德育素质较高,说的是大好形势,讲的是文明语言,人们相互谦让,邻里和睦相处,大家尊老爱。

  湖北省京山县实验小学吴凤 李世斌

篇3: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工作规程

  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工作规程

  z省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是省教育学会的二级学会,遵从省教育学会章程。根据省教育学会章程,结合本会工作实际,特制订工作规程如下:

  第一章 本会宗旨

  第一条:本会宗旨是:研究德育问题,培育德育人才,引领德育实践。

  第二章 会员发展

  第二条 本会的会员种类为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

  第三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省教育学会章程和本会工作规程;

  (二)在德育工作及德育研究中有一定的成绩,至少参加过一届本会年会,提交过一篇论文,并写出书面申请;

  (三)各市、州、县、区德育学会和学校经申请可接受为本会团体会员。

  第四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常务理事会研究通过;

  (三)秘书处审核办证。

  第五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组织的年会及其他学术活动;

  (三) 参加本会组织的德育科研评奖;

  (四)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第六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z省教育学会章程》和本会工作规程;

  (二)执行本会的决议,完成本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按规定交纳会费;

  (四)宣传、推介本会的科研成果。

  第七条 会员如果一年不交纳会费或连续两年不参加本会年会的,视为自动退会。会员如有违反省教育学会章程和本会工作规程,经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予以除名。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八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须有1/2以上的会员参加方能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工作规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九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4年举办一次,与当年年会同时举行。

  第十条 常务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常务理事由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选举产生,理事由常务理事会议讨论选举产生。

  第十一条 常务理事会的职权: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和副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情况;

  (五)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二条 常务理事的职责:

  (一)按学会要求参加理事会的各项会议或活动;

  (二)当好区域内会员的组织者或联络人;

  (三)经常了解并及时向理事会反映会员的各种要求和建议;

  (四)带头宣传学会的先进典型和所倡导的德育新理念。

  第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1/2以上的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四条 常务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常务理事必须按时参加理会议,若既不请假,又无特殊原因,连续两次不参加理事会会议的,视为自动放弃其常务理事资格。

  第十五条 本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教育理念先进;

  (二)在德育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理事长、副理事长最高任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任职年龄不能超过60岁;

  (四)身体健康,能履行相关的职责;

  (五)热心学会工作。

  第十六条 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如果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省教育学会审查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十七条 换届离任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可以聘任为学会顾问。

  第十八条 本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主持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二)提名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常务理事;

  (三)检查会员代表大会和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四)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五)对本会财务工作负总责;

  (六)决定本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九条 本会副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分管学会的一项或几项具体工作;参与年会或其他学术活动的组织;参与学会重大事项的研究和实施。

  第二十条 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秘书处开展日常工作;

  (二)办好和管理好德育网;

  (三)协调相关方面的工作;

  (四)提名副秘书长。

  第二十一条 本会设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本会学术活动的指导、咨询以及科研成果的鉴定和评奖工作。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常务理事会中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同志担任,学术委员由顾问、会员、荣誉会员中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同志担任。

  第四章学术活动

  第二十二条 每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

  第二十三条 年会地点的确定:

  (一)学校和地方申请;

  (二)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

  第二十四条 年会主题的确立:

  (一) 每次年会确立一至两个主题,主题由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

  (二)主题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反映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重要的主题应形成系列,使之成为多次年会研究探讨的问题;

  第二十五条 本会不定期地组织主题调研活动和学术报告会,及时总结推广德育经验,宣传现代教育理念。

  第二十六条 加强中小学德育网的建设,丰富网络内容,开辟网上论坛,注重专业引领。

  第二十七条 寻求合作,创办学会会刊,给会员提供交流平台。

  第五章 财政保障

  第二十八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九条 本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z省教育学会章程》收取会员会费。

篇4:德育学会理事长在省中小学德育专家讲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德育学会理事长在省中小学德育专家讲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各位同仁:

  为期两天半的第三届z省中小学德育专家讲坛就要闭幕了,在此,我要向支持德育专家讲坛的z市教育局和教科院、z市教育局和教科所,向z市育才中学和z师范附小,向应邀前来讲学的各位专家,向与会的全省各地代表,以及虽然没有与会却支持大家参加论坛的各级领导、同仁致以深深的敬意与真诚的感谢!

  这两天半特别充实,特别丰富,特别快乐,特别幸福!我们领略了z教授的教育机智、教育幽默,我们领教了z教授鞭辟入里、深入浅出的渊博与睿智,我们从管慧芳校长的报告中看到了教育者人格魅力的巨大力量,我们从全国师德楷模z老师的报告中,不仅学到了其独出心裁、独树一帜的高效的教育方法,更体悟到他一切为了学生、一切献给学生的教育情怀与“圣人”气象。就在刚才,我们从洋思中学z校长的报告中,看到了一所乡村学校如何变成全国名校,看到了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作为、有创新精神的校长的探索历程。我相信,这些专家、名家的思想与智慧、反思与探索,一定会影响我们与会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人生。可以说,我们是满怀期待而来,满载收获与喜悦而归。

  正如我在开幕式上所概括的,德育专家讲坛具有“三高”特征:即专家水平高、讲坛坛定位高、代表素质高。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两天半,我们把“三高”都变成了现实!

  不仅如此,本次讲坛的组织者在报告间隙,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艺术形式,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热情,把对教育的理性沉思与火热激情融为一体。

  通过这个讲坛,我们要高扬一面旗帜,要表达一种立场,那就是: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文化单位,不是知识加工厂,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培训机构,道德是所有学校教育的本质与目的。具体来讲,学校德育的目的应该是充满善意的,是为了学生“好”,而不只是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也不只是为了学校管理的方便;学校德育的内容应该是有积极价值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改善学生的道德行为,增进学生的人生幸福;学校德育的手段与方法应该是合乎道德的,不应该给学生带来直接或间接的身体或精神的伤害。

  在这个功利滔滔的时代,尽管经济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甚嚣尘上,尽管黄赌毒、贪腐愚、假丑恶不绝于耳,尽管考试文化、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但是,所有这一切,不应该淹没学校对理想教育的追求,不应该扼杀学校教育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期待,不应该消解学校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今天,我们也许无法把学校变成一块“净土”,但我们有责任使我们的学校变得越来越干净,教育变得越来越道德,老师变得越来越纯粹!一言以蔽之,学校教育应该坚守真善美!

  让我们为此而努力!

  让我们11月在z的德育学术年会上再相会!

篇5:中小学德育学会工作总结

  中小学德育学会2xxxx年工作总结

  2xxxx年,学会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两项大型活动

  1.举办“第三届z省中小学德育专家讲坛”。7月下旬,学会在武穴市举办“第三届z省中小学德育专家讲坛”,共有360多名代表报名参会。此外,还有武穴市育才高中的部分班主任参会。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z教授,杭州师范大学z教授,本会z理事长,江苏洋思中学校长z,蕲春县第四高级中学高级教师z老师,武穴师范附属小学校长z作报告。最大特点是专家报告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会务组织周密,服务良好,受到代表的普遍好评。

  2.召开学会学术年会。2xxxx年11月24日至25日,学术年会在z县隆重举办,600多人参加了会议。z会长以《超越考试》为题,发表了学会宣言,提出了年会的主要论题。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法规处长z博士,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z博士,全国师德楷模z老师等出席了会议,高处长和王处长分别作报告和发表讲话;会议听取了崇阳县教育局z局长关于崇阳县教育的报告,参观了崇阳县教育新城,组织了“公民道德教育”、“班主任工作创新”、“超越考试与德育管理”、“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教育”四个分论坛交流和大会交流。本次年会具有四大特点,即:参会踊跃,人气旺盛;专家引领,学术先行;克服困难,优质服务;模式创新,效益创优。此外,在这次年会中,同时召开了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解决了组织问题,选出了新的领导集体。

  二、完成学会领导机构换届选举

  在召开崇阳年会期间,召开常务理事(扩大)会议,选出了以z教授为理事长的九届理事会,为学会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组织学会章程的起草和修订工作

  由z副会长牵头,起草学会章程,并通过网络等形式征求修改意见,取得一定成效。

  四、组织论文评奖活动

  在举办专家讲坛和召开年会的同时,举办征文活动和论文评奖活动。讲坛论文有152篇,年会论文540篇,共692篇。学会学术委员会本着公正、负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参评论文进行认真评审,最后确定55篇论文获得一等奖, 128篇论文获得二等奖, 249篇论文获得三等奖。

  五、加强网站建设,增强网站活力

  对学会网站--z教育信息网“德育天地”栏目进行改版,优化了编辑队伍,增强编辑力量。完善了编辑制度,安排栏目责任编辑和地区责任编辑,增加了地区稿件组织能力和编辑能力。确立了编辑值班制,每天安排两名编辑在QQ群全天值班;建立了工作激励机制,对编辑的工作进行总结评比,评选了两批优秀通讯员。配合学会组织开展第三届z省中小学德育专家讲坛和学会学术年会等大型活动。

  六、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组织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财商教育读书暨社会实践活动”。

  七、为119名会员办会员证。

  八、向公开刊物推荐学会会员作品

  经学会秘书处和省教科所德育研究室联合推荐,我会2xxxx年年会论文已有17篇已经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公开发表。这些稿件都是被择优录用,免收版面费。

  九、参加省教育学会活动

  1. 组织会员参加“z省基础教育科研之星”评选活动。我们学会有z、z等获奖。

  2.参加省教育学会年会。

  3.参加省教育学会论文评选活动,11篇论文,3篇一等奖3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

  4.参加省教育学会工作先进集体申报和先进个人申报。

  德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