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数学师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衣带渐宽终不悔

9869

  经验交流,课程,数学,材料相关素材和文章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同事也为撰写经验交流,课程,数学,材料文章而颇费心思。下面这篇数学师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衣带渐宽终不悔范文是文本库为您呈现,可作范本与参考使用。

数学师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衣带渐宽终不悔

  数学师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衣带渐宽终不悔

  我校的校本课程《数学万花筒》在2xxxx年全县特色校本课程评选中获一等奖。今天很荣幸受学校领导的安排,在这里对我们的校本课程做一个简要介绍。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数学万花筒》内容简介

  我校的《数学万花筒》从一年级始,到六年级止。它是根据课程标准、学习内容的不同,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实践经验等,将数学发展史中的无数经典、名题、故事及学生观察体验数学生活的日记等编写其中。它主要包括“数学海洋、数学积木、数学加油站、数学阅读、数学中的美”“数学与成语”、“数学与古诗”、“数学谜语”、“数学儿歌”、“数学与美学”等模块。这些模块有的是学生在学习、感受、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感悟和体会;有的是反映祖国数学悠久历史和我国在数学发展史上的光辉建树;还有的是国外著名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和数学研究的丰功伟绩......它既内容丰富,又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这些内容分年级段展现其中,供教师备课和学生课外阅读使用。这样,既挖掘了数学课程资源,又丰富了数学文化课程,使学生的数学生活变得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让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并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味数学,最后达到终极目标--应用数学。

  二、《数学万花筒》的编写背景

  纵观当前的数学教学,教师缺乏数学文化素养和数学史料的储备,只关注知识点的教学和解题训练,而忽视数学的人文价值;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背景,不能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数学历史的厚重感和美感,逐渐对数学产生厌倦、枯燥乏味情绪,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压抑。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说:数学这个美女,在孩子的心中竟然成了*光照下的骨头架子。

  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尽可能多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积累的相关经验相结合,让两者有机地融合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数学的历史渊源、中外数学家的聪明智慧及数学文化的价值等信息,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发展的艰难历程和中外著名数学家不懈努力的求真精神。鉴于上述认识,我们为逐步实现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编写了这本《数学万花筒》。

  三、《数学万花筒》的开发过程

  我校《数学万花筒》是2xxxx年编成第一稿,2xxxx年第二稿出版。其实《数学万花筒》的最终编写,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有了长期的准备。

  1、萌芽阶段

  在很早之前,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做法:

  一是建立了“每日一题”本,记录课本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补充的问题,以及学生从课外书上发现的趣味题。

  二是素养检测中附加拓展思维题,这些题一般是一些历史名题或一些趣味题。

  三是做好实验课题与数学文化的结合。如1997年,我校的市立项实验课题《小学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联系、区别和相互配合》中,就已经开始了《文学中的数学》数学活动课的探索。

  在此阶段,可以说我们已经有了数学文化研究的意识,并开始了初步的研究。同时此阶段学校在县、市组织的数学探索与应用大赛中屡次获奖。

  2、探索阶段

  人教版课标教材,新增了“数学广角”单元、“实践和综合应用”领域的知识,还开设了“生活中的数学”“你知道吗”等板块。可以看出,教材也重视了数学文化的渗透,充分体现了数学是一种文化的理念。随着本教材的使用,我们正式开始了数学文化教学的探索和研究。这个阶段,我们开始研究作业的布置,如写数学日记、办数学小报、开展“文学中的数学”搜寻等活动。

  其次是定期组织“数学素养能力展示”,并加入了一些数学史的题目。如:写出你知道的数学家的名字、()被誉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等。

  3、深化研究阶段

  从2xxxx年开始,我校侧重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一是在课堂中进一步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逐步走出自己的教学路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刘海芹老师“自读互动精练教学法”、潘会芹老师的“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 ”、我的“小学数学激趣探究教学法”等。

  二是学生开始写数学故事、数学童话、数学儿歌等;

  三是定期开展“我讲我的数学故事”比赛(出示学生写的数学故事);

  四是假期作业,重视了数学文化的渗透(出示作业)。

  4、梳理提升阶段

  2xxxx年12月24日,“山东省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暨z县创新成果展示会”在我县召开,借此机会,我们对前面的做法进行了梳理,学生把搜集到的或是自己写的数学日记、数学故事、数学顺口溜、数学儿歌、数学游戏、数学家励志故事等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形成书面材料;各级部教研组凝聚集体的智慧制作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版面,在展示会上进行了展示,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5、编写校本课程

  全省特色教学现场会后,史老师提议,这么好的材料,如果让学生都能读一读该多好,我们的领导和老师都有同感,于是就开始了《数学万花筒》的编写。(出示万花筒的编写要求)

  《数学万花筒》第一稿出后,我们所有数学老师进行了阅读,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又进行了修改,现在是第二稿。

  6、精细实践阶段

  《数学万花筒》成书后,我校在各方面要求规范起来:

  一是数学每日一题、数学日记、手抄小报、墙报制作常态化。

  将学生每天一道趣味题,每周一篇数学日记,每学期一份数学小报,纳入教学考评;每班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每月一期数学板报,纳入班级文化建设的考评。

  二是课堂教学精细化。

  一方面,数学教师负责将本册教材中涉及到的数学文化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将辐射到的知识一并归入研究范围;另一方面,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将教学设计中运用到的数学文化用实录的形式进行编辑。

  三是学科整合中的数学文化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华罗庚

  我们现在不断进行着古诗与数学,美术与数学,体育与数学的探索。

  四、我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一路走来,在校本课程成书过程中,我参与的较多,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我曾有过迷茫、有过挫折,但最终得到的是希望、是欣喜,因为我看到了学生的进步,看到了课堂在逐步丰满,也感到了自己的进步。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说一说我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

  首先是编写方面:

  在参与的最初,我也曾经有过排斥情绪:从老师方面来说,每天的工作量这么重,哪有时间搞这个?从学生来看,课时这么紧张,个别学生正常的知识都学不好,搞什么花样!但是这是学校下达的任务,还必须搞!所以自己逼着自己硬着头皮去做,资料的搜集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加班,那段时间确实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

  在第一稿的编写时,我主持编写的是三年级数学万花筒,板块的设置,内容的充实,全靠自己去实践;然后是各位老师互换年级,校版;到第二稿时,我开始统揽六个年级的教材,校版、排版,内容的删减等,那段时间真正体会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觉。

  其次是对数学万花筒的使用感受:

  一是在课堂中渗透。这几年,我讲公开课比较多,一开始,是在讲课时,在课堂上有意识的渗透我们的数学万花筒知识,比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比较时,给学生讲数学家欧拉帮助父亲在不增加木料的前提下,将羊栏由长方形改变为正方形,从而理解周长相等的情况下,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等等。在四年级上册学习第二单元计算器时,自主练习中有回文数的认识,在教学中首先找出这种数的特点,联系语文上的回文诗学生自主给这种数取名为回文数,学生兴趣很高,并且记忆深刻。

  二是利用我校每周半节课《数学万花筒》,给学生专门上数学万花筒课,比如给学生数学日记的指导课,数学小报的指导课,再比如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给学生专门上《有趣的完美数》等。

  随着对数学万花筒的应用越来越多,我也逐步尝到了甜头:学生上数学课时不再枯燥,学生的作业不再单调,学生课后也有了阅读的兴趣,正如在这次说课时,我校英语老师张静听了我的说课后说:“我以前一直认为数学很(枯燥)理性,没有想到听张老师说课,数学也那么有趣!”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的观念在逐步转变,由最初的被动渗透变为现在的主动渗透,甚至是主动上每周的那半节课。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我们学习质数合数时,我利用数学万花筒课给学生介绍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塞尼想出的从若干自然数中找出质数的方法,也就是后人称之为“埃拉托塞尼筛法”的方法。看似当时多用了功夫,其实分析一下是很值得的,当时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就是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现在也已经显示出来了:学生在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判断最后的两个商是不是互质数时,很明显,比原先的学生要好很多。

  五、校本课程对教师专业成长带来的影响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挑战。我自己参与了课程开发,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性质、知识结构、呈现方式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能力也就自然地得到了提高。

  1.提高了我应用教材的意识

  在这之前,在教学中碰到像课本中“你知道吗”和动手实践的版块,有时候干脆就跳过去,根本就不在意这些内容。现在,在我的课堂中,我会有意识的渗透“你知道吗”中的数学史知识,并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2.开阔了我的视野

  在这之前,我也就只知道教教材内容,最多就是再钻一些数学思考题之类的,像前面讲到的埃拉托塞尼筛法、欧拉的故事等,我也从来都没有关心过,更不用说讲给学生听。

  3.增强了研究意识,增强了组织材料能力

  数学万花筒的编写,确实提高了我的研究意识,增强了我的材料组织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比如在2xxxx年参加全国研说教材大赛,材料组织基本上全部由我自己完成,并且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今后全县组织的两次研说教材抽检活动中,包括今年的说课,组织材料都不成问题(有点信手拈来)。

  4.完善了我的知识结构

  知识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本体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但是本体性知识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不再是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显著因素。条件性知识教师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但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加深。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面临实际的课程开发和课程事实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这类知识只能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获得。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能够加深自己对本体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丰富条件知识,累计实践性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与完善。

  我曾经听到在我校施工的建筑工人说:小学生那点知识,数学可能有的不会做,要是语文我绝对能教得了。其实,这些人根本不懂教育,自己会并不等于能够教会别人!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的艺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今后的实践。

  六、开发建议

  校本课程不是“学术性”课程,不是“权威性”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旨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进行全面评估,科学分析,不能以某个人的意愿,或为了接受检查评估而开设,不能不考虑学生认知水平,把课程名称定得很大,脱离学生的实际。

  1、综合分析学校的背景。

  学校背景包括办学历史、办学宗旨、办学条件,还有师资情况和生源情况等。综合分析学校背景,可以明确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

  如果不了解学校背景,盲目开发校本课程,或许是因为办学宗旨不明确,开发不出高水平的校本课程;或许是因为办学条件有限,空有一腔热血,半途而废;或许是因为师资薄弱,开发不出校本课程。因此,了解学校背景是校本课程开发首要工作。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要分两层,一层是总目标,一层是阶段目标。总目标要有一定的高度,阶段目标要具体。如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是“以营造生动有趣的数学文化氛围,普及浅显易懂的数学史料知识,开展活泼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交流共享数学教育资源为目的而编写的。”;阶段目标根据前面介绍,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目标。

  3、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教师为主体,要求教师要具备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前,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大部分教师从未经过课程开发的训练。现在教师要直接参与课程的开发,如果不具备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开发不出校本课程来的。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和不断实践。

wwW.wenbEnk.com 文本库

篇2:师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关注课程开发,促进专业成长

  师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关注课程开发,促进专业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校本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师本课程资源。有很多名师曾经这样归纳过自己的成才过程: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不仅课要上出特色,还要有个性的师本课程。

  我认为师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它能够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成长。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聊一聊我自己开发师本课程的缘由和开发过程。

  一、开发缘由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对第四学段阅读总量提出了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但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存在许多问题:

  1.文本解读重教师分析轻自我理解,禁锢了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2.课外阅读数量不足,没有形成阅读体系和阅读序列,限制了学生视野。许多老师都把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放在课外,而不舍在课堂上拿出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并且课下阅读课外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过于随意。学生选择的书籍也是随心所欲,收效低效果差。学生还是把精力用在文字的解读和学习上,知识面太窄,视野不够开阔。

  3.习作训练重方法指导轻感悟体验,导致作文形式单一缺乏真情实感,制约了学生个性创作。根据我的教学实际来看,除了班上很少的几个作文写得好点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发呆,一节课下来作文纸上写不了一页纸。最后上交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都是统一的格式和主题,如写母亲--所有的母亲都是勤劳的,写老师--所有的老师都是深夜批改作业。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作品。而且教师在指导过程关注的是方法的指导,忽略了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生活的感悟体验。

  语文教学总体上“费时较多,收效较低”,整个教学过程是沉闷的,缺乏活力。学生缺乏过硬的迁移能力,主要表现在写作方面。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备受诟病。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我认为开发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校本或(师本)课程,形成完整的阅读体系和阅读序列,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切实增加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开发过程

  因此我构建了课内外阅读系列课程。课内阅读体系,我用多年的时间探索并实施了“对比”教学,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篇(或两篇以上)有联系的文章(或文章选段)进行比较,寻找其异同点,完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在这个教学法的基础上,我先尝试着开发对比教学的配套师本课程。精读文章选取两篇以上在内容、写法或风格上与文本类似的文章,略读课文选取一篇文章,让学生配合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从图书馆到报纸杂志再到网上的搜索引擎,还联系了我正在读大学的学生让他们从大学的电子图书馆和论文库帮助我搜集资料。让我们班的学生帮助我搜集相关的文章,搜集之后我又进行了分类整理,一课一课的比较,找出课内与课外文章的对比点,然后出阅读理解题比较异同。第一本七年级上册的师本课程我历时一年半的时间,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所有的工作之外的时间、精力和心思全放在了这本师本课程的搜集整理、设计问题答案、校版、打印。自己设计封面、封底和目录页码。

  每天放学之后,最后一个走出校门口的都是我。当我回家的时候一般是路上街灯通明,天上星光灿烂,时间大约在八点左右。回家之后再做饭,边做饭脑子里还在想着这篇文章与那篇文章对比较好,如何对比?周六周日就更不必说了,那时候孩子还小,我在家他总是缠着我,没办法,我周六周日只能到学校里自己加班加点的干,想一想那段经历,虽然很累,可是就好像着了魔,上了瘾,白天晚上的想着课程这件事,感觉干着很别有劲,生活也非常充实。

  再后来,我们z中学组建了“语文对比教学”团队,我们这个团队都是利用晚上、周六、周日、寒假暑假等时间自我加班。历尽千辛万苦历时两年半的时间共同开发了课本配套对比教学校本课程系列读本。就拿对版来说,一册书前前后后对了八遍,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版,至少两遍,一册书至少要对八遍以上。到最后,眼睛都看不清了,眼前是一片模糊。

  前六册配套初一到初三的六本课本进行对比阅读,每册对比阅读文章40多篇,每册不少于6万字。第七册是配套课本后面的课外古诗词进行对比阅读。共计60首课外古诗词,合计3万多字。

  并且在六册课本附录中的课外古诗词共计六十首,选取与附录的古诗词有对比点的诗词进行对比。开发了古诗词对比阅读课程。既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又提高学生的诗词品鉴能力。我们学校已经开发了七本课本配套对比阅读系列课程。这七本课本配套阅读系列课程都是在语文课堂上结合课文进行讲解使用,用于课上进行对比阅读。

  去年,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学生的课上阅读量增加了不少,三年下来可以增加40万字,但是课下不重视阅读,没有把阅读培养成一种习惯。

  于是我根据初中生的阅读特点和规律,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宝库中,精心选取部分优秀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加以整合形成《国学印象》、《散文韵影》、《诗歌有约》、《小说在线》和《亦真亦幻》五套书。《课外阅读系列课程》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进行自由阅读,在课下进行。共计阅读总量达到70万字。

  1.《国学印象》 这部分是有关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学。包括“蒙学再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增广贤文》)、“四书五经”(从中选取部分名家名段)、“诸子精华”(从各行业古代名著中选取精华部分)、“写作文论”(从历代文论选取精萃)和“趣味语文”(历代趣味盎然的诗篇)这五部分,让学生阅读180篇古诗文,不少于12万字的经典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

  2.《散文韵影》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精美散文。按照文章的主题分为十二个栏目,每个栏目包括二十篇主题相同的文章。这十二个栏目分别是“爱国情结”、“成长历程”“心灵诉说”“读懂四季”“倾听无语”等栏目。让学生阅读240篇美文,不少于15万字的散文作品。

  3.《诗歌有约》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作品。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部分。古代诗歌包括“漫步唐诗”、“徜徉宋词”、“轻吟元曲”三个系列。现代诗歌包括中国优秀现代诗歌和外国优秀现代诗歌两个系列。感受诗歌的魅力所在,充满诗意的过好每一天。让学生背诵280首诗歌,不少于7万字的诗歌作品。

  4.《小说在线》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小说作品。分为“短小精悍”、“流光溢彩”和“宏篇巨著”这三部分。“短小精悍”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作品,共有80篇。“流光溢彩”是中篇小说作品,共有20部。“宏篇巨著”是长篇小说作品,共有40部长篇小说的精彩节选。让学生阅读120部小说(节选),不少于18万字的小说作品。

  5.《亦真亦幻》这部分选取的是戏剧作品。分为“元剧”“现代戏剧”和“外国名剧”三部分。“元剧”包括《西厢记》、《桃花雨》、《长生殿》、《窦娥冤》等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品。“现代戏剧”包括《白毛女》、《茶馆》、《屈原》等戏剧。“外国名剧”包括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戏剧。让让学生欣赏戏剧作品。共计阅读80部剧本(或精彩节选),不少于18万字,并且受到熏陶和感染。

  通过开发师本课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伴随孩子的一生。

  并且最终实现吸收优秀文化,丰富素材积累,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艺术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提高审美情趣、形成良好个性的目标。

  三、开发师本课程的看法

  1.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

  通过开发师本课程,老师把教科书以外的很多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中的信息融合在师本课程中,丰富了学生视野,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2.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能开发师本课程本身就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教育个性。这种个性不仅体现在开发师本课程行为层面上,还体现于思想层面,从行为层面上看,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做法具有鲜明的个体色彩。

  3.可以培养强烈而执着的创新精神。

  开发师本课程的教师往往不满足于常规教学任务的达成,也不满足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而敢于突破原有的教学框框,敢于在实践中提出新设想、新方法,并进行实验,以追求新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

  4.可以取得富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效。

  开发师本课程的教师往往在教育教学的某个方面表现出熟练而高超的技能,因而在学生的兴趣激发、能力培养、思想引导等方面有明显的教育效果。而且通过师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能让教师在特色教学路上个性发展。

  四、开发师本课程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影响

  1.让老师变成了一个设计师。教师不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师本教材的总设计。包括师本课程内容的选择、页面的编排、封面封底的图案、图画的插入、书法美术摄影作品的搭配,让老师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编写彰显个性的师本课程。

  2.让老师变成了一个研究者。教师深入研究课标,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研究师本课程的开发内容、编排体例等等。让老师充分的去研究众多的理论书籍,让老师变成一个研究者。

  3.让老师变成了一个教育家。如何去教育学生?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是怎样的规律?促使老师阅读众多的教育书籍,为开发师本课程做好充分的铺垫。

  4.让老师变成了一个思想家。老师在开发和运用的过程中注重教后反思,注重分析课堂的环节流程,注重发挥师本课程的有效性,注重思考课堂的有效因素。让老师成了一个思想家。

  五、开发建议

  现在很多人都说:一线教师不仅课要上出特色,还要有师本课程。现在各地师本课程非常多。我认为如果开发师本课程,应该紧扣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紧扣课标。课程标准是我们编者和教者的指向标,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在开发师本课程前要反复研读课标,理解课标的精神,在开发课程中渗透课标的精髓。

  二要紧扣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材料,是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知识信息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源泉。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是教与学的中介,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

  三要紧扣学科特点。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学科特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探讨:1、学科的理论性2、学科的实用性3、学科的服务性4、学科的指导性5、学科的生产、工作、发展的实践性。

  四要紧扣特色教学法。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学,我们必须要紧扣自己的教学方法整合出自己独特的师本课程。

  五要紧扣学生年龄特征。开发师本课程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出发,符合规律,多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

  六要关注开发的师本课程如何使用?这是重点。我在教学中以“对比”为中心,再进行深层加工,打造作文课、阅读课、复习课等多种对比课型,反复实践,设计出具体实用有效的课型。我设计了以下五种课型。1.对比品读课(每周1-2节)。在阅读教学中使用对比,每一篇课文都找一篇与文本主题相同的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2.对比评点课(每周1-2节)。找三到五篇主题相同的文章(或精美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辨析力和鉴赏力。3.对比写作课(一般每月2节)。以主题为依托,出示与主题有关的材料,从中找出写作技巧按照一定系列进行指导。4.对比积累课(一般每月1节)。以主题为依托,出示与主题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散文诗、俗语谚语、精美散文片段,注重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并学以致用,把积累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5.对比赏析课(一般每月一节)。也是以主题为依托,把与主题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音乐、歌曲、视频、美术作品、舞蹈、书法等内容,让学生比较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当然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自己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活动要丰富多彩,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既有周六周日活动,也可以安排节假日活动。

  开发师本课程不仅仅是促进个人成长,它还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如我们z中学已经把对比教学辐射到历史、政治学科,并且这两科的校本课程正在开发中,而且我们学校还想把对比教学辐射到其余的学科,并开发出相关的校本课程。

  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开发出自己个性十足、底蕴深厚、精彩纷呈的师本课程。谢谢大家!

篇3:师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掀起课程开发的盖头来

  师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掀起“课程开发”的盖头来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谈到课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国家统一下发的课本。一本国家教材往往会延续使用好多年,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模式僵硬,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也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师生们使用的教材,出现了许多地方版本的,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我们化学就曾使用过上海版和山东版的课本,就像是春节晚会由央视的一家独大变成了现在各地方争奇斗艳一样。

  与国家课程的标准化、地方课程的鲜明特色相比,校本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为了学生与学校的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开发出的与学校特点和条件相适应的课程,就是校本课程。教育教学中的最主要的事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过去的教师主要负责“怎么教”,而校本课程让老师真正负责起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全面任务。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

  以前作为教师,主要任务是如何吃透教材、讲好课,角色还是上级精神的传达者和执行者。虽然身为教育者,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教育者,没有根据实际条件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那时我几乎不必考虑为什么编教材、怎么编教材、怎么评价教材这些问题,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让我重新考虑,为什么教学和应该怎么教学。僵硬的教材只能培养僵硬的人才,灵活的教学才会诞生个性的栋梁。要跟上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学生不仅需要在知识能力方面有针对性的学习,更需要在人文情感方面收到感染。

  当然,校本课程开发不等同于校本教材编写。校本教材只是校本课程的一个载体,知识类的课程开发,最好有教材以便于教和学;活动类的课程有时难以有教材,如感恩教育、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等。

  我觉得校本课程可以概括为“校本化”和“校本创”两个方面,“校本化”就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使它们更加符合本学校的特点和需要;“校本创”就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校师生为主体,自主创造开发的课程。 “认识沂山的植物”、“走进老龙湾”、“制作石门红叶标本”和我校将要开发的“了解山旺化石、认识家乡地质”这一类就属于“校本创”的课程;教师自己编写的习题学案、体育小组活动、利用生活用品进行理化生实验活动等就可以算作是“校本化”的课程,我校编写的《初中化学学生实验活动校本课程》就是这一类的。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学生很容易被老师演示的实验吸引,但他们更希望能亲自动手做实验。从今年开始,中考把实验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进行考试,这要求学生不但要好做实验,还要把实验做好。初中化学的学生实验以“实验活动”的形式安排了八个,在教材中只是简单介绍了实验的目的、用品和大体步骤,很多细节学生不知如何处理,所以很难按照教材自己完成实验。每次实验前,老师要耐心地把实验过程讲清楚,并交待明白许多问题,实验时还是有很多同学不知所措,甚至出现事故。我们编写的学生实验活动校本课程,就成了老师上课和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这本教材的开篇是“编者按”,交待了化学实验的意义及该教材的使用指导。教材内容分十课,第一课“认识化学实验”,详细介绍了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第二至九课,分别对八个学生实验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在“实验目的”之后是详实的“知识储备”,对实验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实验步骤”的讲解中预设了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解决;需要特殊注意的问题在“注意事项”中列出,后边的“实验思考”意在引领学生进行总结;最后设有“拓展提升”,对实验内容进行检测、深化和拓展;第十课是“拓展性化学实验”,包括有趣的化学魔术“雨落叶出红花开”,给人惊喜的“氢气爆炸实验”,有实际意义的“鉴别真假黑米”和奇妙的“奶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比较”。这本教材,意在让学生学会做实验、做好实验,从实验中体验到乐趣。

  进行课程开发研究之后,教师能从更本质、更深的层面上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研究中带动教师充实自己的综合能力,驾驭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回顾课程开发的过程,我的概括为四个“心”:耐心钻研业务,细心发现问题,用心完善成果,开心面对工作。只有耐心钻研业务,才有可能发现有价值的课题,如果不细心,也有可能与机会擦肩而过;发现问题后需要用心投入去研究,使成果不断得到完善;当有所成就的时候,才会体验到真正的开心,当你开心工作的时候,灵感就会禁不住一个接一个的迸出来,那又是一个开心。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才刚刚起步,每个人都有大干一场的机会,希望所有老师能提高课程意识,做出精品课程。

  谢谢大家的收听。

篇4:师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我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本书

  师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我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本书

  很荣幸与大家座谈。我编写校本教材纯属偶然,《增广贤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我的感觉就是如此。所以我谈不上什么成就,更谈不上什么经验。下面,我就实实在在的将我的经历和感想汇报给大家,也将我的困惑与疑难提出来,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指正和帮助!

  课程简介

  课程分为九个部分:先秦文学篇,秦汉文学篇,魏晋南北朝文学篇,隋唐五代文学篇,宋代文学篇,元代文学篇,明代文学篇,清代文学篇,近代文学篇。在世界的几大文明古国中,我们祖国的历史唯一没有中断过。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本课程将古诗文教学与中国古代历史教学相结合,与学生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古诗文作品相结合,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古代历史,从历史背景出发,沿历史发展脉络,站在历史的高度感知中国历朝历代的作者作品,帮助学生将古代文学发展史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体系,有利于更好的了解作者情感,感悟作品的内涵和魅力,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程开发的背景--教学瓶颈

  归根结底,这得益于我加入了特色教师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我的特色教学法是“初中语文‘辐射式’教学法”,其中包括知识点的辐射这一块,我在讲解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总是与以前的相关知识进行链接,融会贯通,尤其是中考总复习的时候,这种知识大串连是非常必要的。可是我发现九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文这一块的认识还是支离破碎的,他们形不成一定的知识体系,甚至连作者及其朝代都混淆不清,更不用说结合历史背景去分析古诗文的内涵了。尤其是课外古诗文的阅读理解,是学生最为薄弱的环节,就连很多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也感觉非常吃力。我就想,《中国古代文学史》在大学中文系里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这门学科在大学领域里的研究已经非常完善了。可是大学里的书籍和资料不适合初中生阅读,可供初中生阅读的完整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方面的资料很少,几乎没有;将文学现象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资料也是支离破碎的,形不成一个完整的脉络和体系,与本地现行语文教材相结合的资料更是罕见。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逐渐向学生渗透《中国古代文学史》这方面的知识,经常结合历史大背景来讲解文学,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了。因此,我断断续续的积累了很多资料。

  课程开发的初始--专家引领

  在科研室举办的一次“教师专业成长论坛”中,我听高源主任提出了一个“师本课程”的概念。他说,教师应该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整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就是“师本课程”。当时我就感到有灵光闪现,是啊,我们在大学里上课的时候,老师从来不用教材教课,他们都拿着厚厚的讲义侃侃而谈,我们这些学生就在下面刷刷刷的记笔记,我想,那些讲义大概就是所谓的“师本教材”吧?我当时就决定整合一本古诗文教学的教材供自己使用。那是2xxxx年初冬的事情。

  我回来就开始整理资料。我按照历史年代的顺序,从先秦文学开始,结合现行教材所选的古诗文篇目,重新整合整个初中阶段的古诗文。到2xxxx年上学期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我就赶出了《先秦文学》的初稿,为了便于课堂使用,我全部制作成了幻灯片的形式,学生反映非常好。科研室领导多次到我校听课指导,提出了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后来上报个人微型课题,我认为我所研究的这个东西可以成为一个课题,于是就将我的初稿制作成了word文档的形式,交了上去。陈主任看了之后说:“你这个当做课题太可惜了,这是个很好的校本教材,你留着参加校本教材评选的吧!”从那时起,我才正式开始了校本教材的编辑工作。

  课程开发的过程--累却充实

  原来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在学校里根本没有时间做。我只好等到暑假。2xxxx年的暑假,我来不及休息,每天干完必要的家务活,就坐在电脑前滚动着鼠标,敲击着键盘。半个月之后,我终于完成了十一万两千多字的初稿。

  新学期开学,我正式将书名确定为《古诗文发展纪略与精作赏析》,学校给我试印了几本。寒假里,我又将先秦以后的内容制成了课件,现在九年级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我正式将自己的教材运用于教学实践。目前还是实验阶段,还很不成熟,仅限于我个人使用,我打算基本成型之后再推广。

  因为我的初衷是编写“师本教材”,是供老师教学时用的,因此内容比较深,趣味性也不强,不大适合学生阅读。如果要大量出版印刷发给学生的话,我还得做大量的修改,这是摆在我面前的困难之一。

  通过我的真实历程,大家应该感觉,开发校本课程其实并不神秘,离我们一线教师也不遥远,只要我们真正热爱所教的学科,就会从中总结出学科的规律,发掘出个性的体验,整理出自己的风格,付诸文字,便形成了校本教材。因此,我认为,课程开发不是某些人的专利,我们人人都有条件有能力开发校本课程。

  可能很多人觉得我们一线教师太累,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根本没有时间编写教材,这的确是一个很现实的困难。我从来不主张女教师成为“事业型”,男教师成为“工作狂”,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家庭第一,事业第二。这就需要我们合理的安排时间。我很多的工作都是假期里完成的,我总是选择白天老公上班,孩子学习的时候进行写作,下午保证在老公下班之前做好饭,吃完晚饭全家人散步回来,他们看电视的时候我就开始敲键盘,等家人关掉电视的时候我就马上关掉电脑。暑假里完成初稿后,我还陪着孩子去青岛玩儿了半个月,回来之后又抽空做了修改。另外我还阅读了几本关于中学生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写了很多教育案例。

  我没有感到累,反而觉得过得特别充实。其实人只要醒着,大脑就不会停止思考,钻研教材需要耗费大量的脑细胞,看电视玩儿游戏打扑克不是照样也耗费大量的脑细胞吗?可两者到头来的收获却是截然不同。因此,我们还是干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比较划算。

  课程开发的意义--收获智慧

  编写完校本教材之后,我等于又重新学习了一遍《中国古代文学史》,以前是老师讲我被动的学,现在是我主动地去钻研,去总结,收获当然不能同日而语。我感觉自己对古诗文的掌握程度又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因此教学变得更加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现在提起历朝历代的文化名人,我如数家珍。从古圣先贤的传奇人生中,我找到了现实生活的影子。朝代在更替,社会在进步,可是人心人性却是亘古不变的,从我们伟大祖先的思想中,我看到了人生的本质,读出了生命的意义,明白了如何做一个处胜不骄、处败不馁、处乱不惊的智者,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编写校本教材,我得到的绝对不仅仅是一本书。因此,纵然这本书还有很多的欠缺,纵然这本书还面临着如何参评、如何出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拥有现在已经收获的,我就觉得值了。

篇5:区幼儿园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申报材料

  区幼儿园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申报材料

  z区幼儿园位于z区文明北路文汇巷10号,隶属于z区教育体育局,是目前为止z区政府创办的唯一一所自治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幼儿园始建于1981年,2xxxx年6月,在z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注下,幼儿园异地搬迁至现在这所占地面积3986平米,建筑面积3248平米的园址。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园先后被授予“z回族自治区学前教育先进集体”、“z回族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z回族自治区民主管理示范学校”、“z回族自治区青年文明号”“石嘴山市文明单位”、“石嘴山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幼儿园现有教职工59人,在园幼儿542名。设大、中、小三个年级班。

  幼儿园管理机构健全,管理目标明确,管理脉络清晰,监督机制有效。多年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维护幼儿园的保教秩序,保障师幼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同时,充分调动教职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依靠扎实的工作、严格的管理和精心的关爱,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把幼儿园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抓细、抓实、抓出了成效。

  一、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努力构建平安和谐幼儿园

  首先幼儿园从加强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入手。成立了由园长任组长,副园长任副组长,班级组长、食堂管理员、保健医、安全维修人员和保安员等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园长、主任、教师、保育员、保健医、财务、后勤、门卫、炊事员等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实行“层层把关,防范第一,定人定岗”的安全工作管理模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细化分解,具体责任到人,并指定一名副园长具体负责安全工作,还与家长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家园结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其次,我园始终把幼儿园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定期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分析幼儿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有效促进幼儿园安全工作扎实开展。切实做到了年初有计划、有部署,平时有督查、年终有总结。

  二、不断健全、完善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预案,注重安全管理制度化

  1、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如果没有健全的安全制度做保障,安全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我园在抓实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同时,逐步健全完善了领导值班制度、幼儿管理、门卫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一系列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安排专人定期进行安全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或向有关人员报告。每周按时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每天坚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在全国各地相继发生幼儿园、学校安全事件后,我园领导更加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在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园工作实际,制定出相应措施,对安全工作的每个细小的环节进行了预想和排查。对排查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加强防范措施,并及时补充、修改安全预案。还把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幼儿一日活动中。动员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一日封闭式管理,在提倡安全教育随机性的同时,还将安全教育宣传延伸到家庭,动员全社会和家长都来共同关心幼儿的安全和幼儿的健康成长。

  2、加强幼儿园食品卫生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

  俗话说“病从口入”,幼儿的食品安全可谓是幼儿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孩子们吃喝拉撒几乎全在园里。为了严格把食品安全质量,严防发生幼儿食物中毒事件,我园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对炊事员严把持健康证上岗关。采购员严把进货关,与各家供货商分别都签订了协议书。做到正规渠道采购食品,严禁购买腐烂、变质食品及原料,坚持每天做好食物留样工作。保健医生每天认真检查食品是否符合卫生安全条件,合理安排幼儿食谱和定期做好幼儿营养计算,做到每两周更换一次食谱,并指导炊事员科学烹调,保证幼儿食物多样丰富,营养充足平衡。同时严把厨房关,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厨房,坚决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炊事员除了做好幼儿三餐一点外,对厨房用具、刀、菜板、盆、筐、抹布等做到生熟分开,洗刷干净,食具餐餐消毒,有效杜绝了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3、加强门卫管理制度

  由于我园地处繁华闹市的居民区内,来往人员杂乱,为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幼儿安全,我园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实施了封闭式管理,并在幼儿园重点部位安装了5个摄像头,震慑了犯罪分子。保安人员全天在园巡视检查,严格做好外来人员登记、签字手续,坚决谢绝外来无关人员随便进入幼儿园。在幼儿入园、离园的时间段,值班领导和保安人员严把大门关,保证了幼儿高高兴兴来园,平平安安回家。

  4、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档案,实现安全教育工作规范化。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规章制度、重大活动安全预案、防火安全预案、学校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各类安全工作活动记实(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会、安全标语、安全专栏、黑板报、安全工作检查记录等)、上级文件等逐年建档成册,实现安全教育工作规范化。

  三、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安全育人氛围

  幼儿园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幼儿的安全意识,是确保幼儿在园安全无恙的基础。为此,我园除在醒目位置张贴标语,做好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家长园地、致家长一封信等对外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为了使幼儿健康、开心、安全地在幼儿园过好每一天,我园抓住各个特定的日子和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展有意义的安全教育活动,如纪念“5.12”汶川地震我们开展了“防震演练”,“119消防日”开展“防火演练”。在“环境保护日”、“安全教育日”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一日教学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形象直观的安全教育。如在大班开展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像“安全过马路”、“有趣的交通标志”等。通过环境布置、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及交通安全常识。中班开展食品安全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故事告诉幼儿不吃“三无食品”,懂得要吃干净的食物,饭前便后要勤洗手,饭后要漱口,早晚要刷牙,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班主要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幼儿不随便跟陌生人走,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知识,逐步学会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

  在做好幼儿安全教育的同时,我们还挤出时间,强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通过培训、学习和实际演练、操作,使全体教职工在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全体教师对安全设备、设施的感性认识,真正做到了临场不乱,报警不慌,提高了全体教师对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和指挥能力及安全救生能力,为幼儿园正常保教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安全保证。

  四、加大检查力度,强化幼儿园安全保卫意识

  幼儿园特别重视对安全工作的检查、巡视、督导,做到每日随时巡检,每周一小检,每月一大检,每季全面查。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制度,坚决杜绝瞒报、迟报、漏报重大事故情况发生。认真执行《消防法》、《安全法》,切实投入必须的人防、物防,较好地落实了防火、防盗、防窃、防劫、防爆等治安防范工作。

  1、强化对幼儿的安全管理力度。我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我园教师都会时刻观察每一名幼儿的一举一动,严防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在进餐过程中,教育幼儿遵守用餐常规,安静进餐,以免发生烫伤事件;幼儿上厕所和上、下楼梯时教师会教育他们相互谦让,不推不挤,不跑不跳,手把着扶手一个跟着一个;对患病的幼儿老师会及时给他们服药并作好服药记录,以防错服或者漏服;幼儿午睡时,教师要在不断地巡视过程中,给幼儿盖被子,观察幼儿睡姿;幼儿离园时,要在确认是幼儿亲属后,方可放孩子离园。幼儿离园后,保育员打扫好班级卫生,在做到切断一切电源、关好水龙头、关好门窗的基础上才可以离园、下班。

  2、“安全”是幼儿园永恒的主题。抓安全是幼儿园领导的头等大事。安全工作重在落实,要落实在每个教职工的思想上,更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为了确保幼儿能够生活在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中,针对幼儿园的特殊性质,在开学初就对教室的每个角落进行了全面检查,彻底排除不安全因素:平时用不到的插座尽量用玩具柜、床铺挡住,以免幼儿用手触摸,发生危险;把平时常用的插头、插座告知幼儿,并提醒幼儿不玩它们;把平时常用的有危险的物品,比如尖锐的钉子、消毒液、洗洁精、洗衣服等物,摆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把幼儿平时经常使用的各种工具(剪刀等)摆放在教师与幼儿都能看到的地方,以便教师观察控制;对教室里物品的摆放,老师首先要考虑是是否安全,做到科学合理地摆放,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温馨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另外,我们还要求教师在上下班前将所在班级的设施设备逐一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电线或者插座有无裸露、保温桶里的水会不会烫到孩子、桌椅床上有没有铁钉出来、门窗画框会不会跌落下来等等,确保幼儿每日的生活安全。每天安全检查人员还会对大型玩具进行检查,对幼儿园的一切设施进行安全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确保了幼儿园各类物品的使用安全。

  3、坚持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排查工作:每月,安全领导小组的成员都会排查园内各种设施、设备、活动场地、大型玩教具、器械、护栏、门窗、电源、开关、库房等的安全状态;排查灭火设施(灭火器是否过期)的数量及安全情况和放置位置及完好使用状态情况;排查园内应急灯设备质量;排查应急通道是否畅通等,以确保出现紧急情况时,可及时获得外来援助等,从而确保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多年来,我们时刻牢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把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当作持之以恒的工作来抓,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没有出现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抢抓学前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营造一片安宁稳定和谐的幼儿园环境,确保每位幼儿健康平安成长,让每个家庭快乐欢笑,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为z区学前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z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