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

2555

  悲催上班族,也会为编写研究性,实施方案,开展,高中,活动文章而苦恼,参考范文网上遍寻无果。文本库小编整理的如下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文章也许正合君意,如果对您有用,收藏的同时也要分享哦。

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

  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意具体目标的实现:

  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努力求知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是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学习中,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所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既可以是属于传统学科的,也可以是属于新兴学科的;既可以是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又可以偏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辨的。温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级市。是浙南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温州所独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环境,这为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了培养学会选择、自主发展的学生,我校的研究性学习采用课题研究模式。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外广阔的社会课堂,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创新的思维方法、创造技能、写课题报告等,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之一。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和评价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1)确定学习主题

  学校教师根据社会及周边环境、文化背景、学科知识等拟定几个宏观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之一,经自主考虑或教师相关指导后,在此选题范围内自己确定具体课题。最后由学校根据学生选题内容合并类似课题,确定学生分组名单,一般由2~4人组成课题小组(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选出组长,负责课题组人员分工。学校根据小组选题内容为小组指定指导老师,老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

  (2)制定活动方案

  研究性学习主题确定以后,师生要对活动项目或课题进行讨论,着手制定具体、可行、有效的活动实施方案。在此阶段,学习小组要填写开题报告:包括题目、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人员分工以及具体的每一阶段的时间安排、成果展示等内容。

  2、实践体验阶段

  (1)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资料,开展实地考察、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等工作,进行初步的交流。本阶段教师主要指导任务是确保学生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应注意强化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信心,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调节或其他必要的帮助。

  (2)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并认真规范地填写相应表格。学生根据初步的活动和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上交中期报告,并上交《活动情况记录表》和《调查记录表》。

  3、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完善中期报告,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课题结题后,要有相应的论文,还要有相应的研究工作报告,要认真总结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体会,汇报研究思路、过程和成果。每位学生上交一份个人总结,主要描述个人的参与工作、贡献和体会。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4、评价阶段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在研究过程中的三个环节开展,包括开题报告表、中期报告、结题报告以及相应表格的完成。

  开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方向的清晰,研究手段选择的有效性,查阅资料数量和质量,对资料的研究和利用;学生研究态度的主动性、协作能力和完成任务的情况。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原始资料积累和整理情况、研究问题的表述、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指导老师负责汇总,将开题评审的成绩、学生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统一汇总,对每个学生作最后的成绩评价。

  五、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认定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应该包括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部门审核等程序,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验证制度,防止弄虚作假。

  学分认定依据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主题和方案;二是要有体现研究过程的记录或佐证材料;三是要有研究的结果实物或书面报告;四是要有研究性学习的学时保证。

www.weNbenk.com 文本库

篇2: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在学科教学和实践中所需要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落实有效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专业素养。根据《z市教育发展十大工程》的规划项目,市教育局决定实施z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为指导,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为突破口,坚持“面向全体、系统规划、扎实有效”的原则,着力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促进我市基础教育质量再上台阶。

  二、行动目标

  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于2xxxx年启动,利用5年时间,开展全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学前、特殊教育在职专任教师学科素养培训、考核和比赛活动,从以下五个方面达成预期目标:

  (一)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围绕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明确校本培训学时,所有学校在职专任教师每年完成24学时,5年内完成120学时的校本培训,并有90%以上教师通过学科素养年度考核,获得合格证书。

  (三)通过学科素养比赛,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为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四)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有效途径,开展教师教育专题研究和改革实验,建立健全培训项目制度,研发和编写教师培训课程与教材。

  三、具体任务

  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是融培训、考核和比赛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培训是基础,考核是保障,比赛是促进。

  (一)培训

  校本培训是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主阵地,更是本次提升行动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校本培训内容以课程与课堂为核心,按年度分主题逐年推进,重在结合教学工作,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加强实践反思和同伴互助,努力提高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和指导学生学习能力,促使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发展。

  1.培训对象:全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学前、特殊教育的在职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可自选一门学科参加培训。

  2.培训主题和内容:

  主题内容要点

  教育专着阅读①教师每年至少阅读1本教育教学专着;

  ②开展名著导读、读书学习会等交流活动。

  指导学生学习①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学习特征和学习现状;②掌握学生学习中的典型错误并提出改进意见;③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专业知识与技能①研读课标和教材,熟悉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明白“是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②根据课标、教学任务和学生,制定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课时(单元)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组织教学过程,研究习题、知晓习题的价值;③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作业,能评价试题和命题;④能进行教学诊断、教学研究和改进。⑤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如导入、语言、板书、总结、现代教育技术、情境创设、互动交流、课堂问题处理等)和学科专项技能(如实验、视听、演讲、艺术等)

  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了解哲学、科学、历史、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丰厚文化功底。

  教育专着阅读由市教师教育院每年推荐学科阅读书目,具体书目另行通知。

  3.具体安排:

  各学段培训主题和内容年度安排见附表。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师岗位特点安排教师完成素养提升培训内容,可根据校本培训主题年度安排执行,可采取随教学阶段组织安排,也可适度增加校本培训主题和内容。

  (二)考核

  考核是保障,通过考核,促进校本培训质量提高,促进教师积极参加校本培训。

  每年8月,组织教师参加考核。考核内容以当年培训主题及内容为主,强调实际运用,考查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分析评价指导学生的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技能。

  1.考核对象:全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学前、特殊教育的在职专任教师。市第一层次骨干教师自愿参加;女教师年满50周岁,男教师年满55周岁自愿参加。

  2.考核形式:统一测试与抽查考核相结合,

  3.组织实施: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自行组织测试;县(市、区)教育局负责本区域的教师考核抽查,市教师教育院负责市直学校教师考核抽查。

  4.奖惩措施:每年考核结束,各县(市、区)、市直学校公布优秀率、合格率和不合格率。年度考核优秀率不超过参加考核教师总数的15%,不合格率原则上控制在参加考核教师总数的5%以内。凡年度考核不合格教师,校本培训中的“读书、专业知识与技能”等项目学时(共15学时)不予认定,不得参加当年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考核优秀者,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量化考核中加5分。

  (三)比赛

  为深化教师素养提升行动,每年在各学科考核的基础上,推选考核成绩优秀者参加比赛,开展展示和交流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新平台,以发现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学科素养的骨干教师,总结推广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

  1.对象:考核中成绩优秀的教师代表。

  2.内容:比赛内容分“教学综合能力”和“教学技能”两类,与当年培训和考核内容相一致。具体项目内容另行通知。

  3.组织:比赛由市教师教育院组织,采取学校、学区、县、市逐级选拔的方式。市级比赛采取团队参与,各县(市、区)、市直学校选派团队分A、B两组,A组为年龄40周岁及以上教师,B组为年龄40周岁以下教师。比赛设个人奖和团体奖。具体参赛项目、方式、人数另行通知。

  四、实施步骤

  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全员参与。具体安排如下:

  (一)2xxxx年2月开始,市直、鹿城、瓯海、龙湾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幼儿园启动试点,开展学科素养提升行动校本培训。

  (二)2xxxx年9月开始,全市中小学全面启动,开展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并按年度计划实施。

  (三)2xxxx年8月,组织第一次教师学科素养考核。

  (四)2xxxx年12月,组织第一次全市教师学科素养比赛。

  五、组织保障

  z市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既是一次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更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仅反映教师的水平,更反映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为此,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发动并组织好学校和县域层面的各项具体活动。

  (一)为了有效开展z市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z市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戚德忠,副组长朱照满、潘建中、王振中,成员由计财、中小教、职教、督导等处室负责人组成。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z市教师教育院。王振中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县(市、区)及学校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全面规划、认真组织开展培训、考核和比赛工作。

  (二)市、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业务统筹和专业支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指导学校做好校本培训;建设校本培训基地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好教师学分登记审核,加强校本培训管理;组织学校间交流,探索优势互补,帮助农村、山区学校开展培训,促进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三)学校要根据校本培训主题及年度安排,结合本校实际,有机整合常规教学教研工作,开展丰富多元富有特色的教师学科素养研修活动,力求把培训、考核、比赛各个环节做实做细做精做出实效。

  (四)市、县校要设立专项经费,为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考核和比赛提供必要条件。

  (五)建立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管理、评估和激励机制,力求活动的科学、规范、实效。将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纳入校长办学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目标体系,作为校长绩效考核和学校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推进有力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不能有效组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学校,当年不得参加县级及以上各项先进单位(集体)评选,校长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并予通报批评。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3:中学部一课多教活动方案

  中学部“一课多教”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结合本学期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以及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状况,本学期教科室提出“打破成长瓶颈,赢得宽广空间”的培青主体目标,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帮助新教师发现和解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实际问题,激发各位教师的教学激情,充分展现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魅力,特组织开展本次“一课多教”公开课活动。

  二、领导小组

  组长:z

  组员:教科室成员及教研组长

  三、活动方式及参加对象

  本次活动采取各教研组分组策划和教科室协调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先由各教研组选派2-4名相关学科教师跨年级实施“一课多教”(以班级数较多的七年级为主,鼓励初、高中教师交叉上课),课题名称、班级、教师上课顺序、上课时间(集中在一天内完成同一学科全部公开课)及由教研组组内讨论决定,一般一个教研组完成一个课题的“一课多教”活动,多学科教研组鼓励完成多个“一课多教”活动,教研组长在本周五上午11点之前上传安排表(附后)到田书军主任处,教科室将对各教研组活动安排进行协调并发出活动正式通知。完成活动后各组要及时召开反思分析会,针对活动中表现出的优缺点进行总结,以教研组为单位形成电子形式的教案、课件、评课记录、活动反思等材料备案,并传教科室。

  参加对象:上课教师组内确定,听评课全员参与。

  四、时间及地点

  本周(第5周)是准备周,第6、7周是 “一课多教”活动实施时间;各组确定本组活动时间时要考虑和本组教研会议时间匹配,以便及时评课。

  z外中学部2xxxx学年第二学期“一课多教”活动安排表

篇4:中学部本色课堂评比活动方案

  中学部“本色课堂评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中学部校长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为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为真正落实教科室本学期提出的“打破成长瓶颈,赢得宽广空间”的校本教研目标,为更有效地帮助新教师发现并解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激发教师们的教研热情,充分展现教师们的教学智慧,特组织开展本次“本色课堂”评比活动。

  二、领导小组

  组长:z

  组员:z

  三、活动方式及要求

  本次活动采取领导小组策划、教科室协调组织、教研组内效果落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基本要求:

  (一)“本色课堂”旨在锻炼教师教学基本功,脱离对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的依赖,回归教学原生态,所以课堂教学中只能使用粉笔、黑板以及借助教案、学案、教材、教辅书等;

  (二)为增强活动效果,切实解决问题,规定课堂教学设计总原则为“贴近学生生活、一根红线贯穿”,使教学设计增强整体性和艺术性;

  (三)为有效激励教师教研热情,对参加老师进行尽可能公平的评比,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

  (四)各教研组、备课组人员要积极参与教学设计、教学观摩、教学反思,切实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参加对象

  凡本校中学部五年教龄(含五年)以内的教师必须参加,也欢迎其他教师参加。

  五、活动时间

  本周(第12周)是预备周,第14、15、16周是本次活动实施时间;各教研组务必在本周进行动员,下周(第13周)5月3号以表格形式上报本组参赛教师名单、时间、地点等信息至田书军主任处以便统筹协调,教师上课时间要考虑和本组教研会议时间匹配,以便及时评课。

  2xxxx学年第二学期“本色课堂”评比活动安排表

篇5:中学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方案

  中学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方案

  为了深入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为了更有效地帮助新教师发现并解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激发教师们教学研究的热情,充分展现教师们的教学智慧,特组织开展本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比活动。

  一、领导小组

  组长:z

  组员:教科室成员、教务处成员、教研组长

  二、听课评审组

  理科:z(组长) z(听评学科:数学、科学)

  文科:一组:z(组长)z老师(听评学科:语文、英语)

  二组:z(组长)z(听评学科:历史与社会、思品、音体美)

  三、活动方式及要求

  1、参赛教师由各教研组选拔,尤以本组培养对象为主,每组至少2人,上不封顶,教研组长将本组参赛表与12月23号前报田书军主任处,以便统筹协调;

  2、课堂教学应以采用灵活方式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核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讲在课堂动态生成中发现的有必要讲解的内容,并有适度强化训练;

  3、听评小组成员需按时到岗,组长负责召集、下发评价表、收齐评价表,最后上交至z主任处。

  4、活动结束将评出若干名优胜者,给予奖励。

  四、活动时间

  本周(第16周)是预备周,第17、18、19周(12月24号-1月12号)为主是本次活动实施时间;各教研组务必在本周进行动员,及时上报参赛表,以便统筹协调,教师上课时间要考虑和本组教研会议时间匹配,以便及时评课。

  附:2xxxx学年第一学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评价表

  2xxxx学年第一学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