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见贤思齐品味成长

4083

  日新月异快速发展时代,课堂教学,骨干,研讨会相关文章写作方法和用词也会与时俱进、存在不同要求,如下这篇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见贤思齐品味成长文章可能会因应您的需求,希望能给你提供相应的帮助。

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见贤思齐品味成长

  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见贤思齐 品味成长

  3月24日、25日我参加了在z举行的z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早春的z城天气乍暖还寒,可是求知若渴的心情在会场却是感觉异常的温暖。

  一、三个课题十堂课中的收获

  每一堂课都代表了一种高度,一种我能听得懂却设计不出来的高度。于老师将我们市里的《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发给我时,我没有立马看教案,而是找到了电子课本和教参,认真研读之后,我自己设计了一个认为还比较完美的教案,然后再看于老师发来的教案,仔细看着,我不禁赞叹,与于老师和臧老师设计的相比,我的教案太浅薄了。邮件中于老师还诚恳地要求我们给看看哪些不合适的,随后又收到了二稿、三稿,其实,每一稿都是我现在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下面我将用我比较愚钝的思考将每一堂课“新知探究”环节做简单分析,但愿我的分析能解“其中意”。

  (一)《3的倍数的特征》,本次活动*有4位老师演绎了这堂课,对于我来说仿佛是品尝了4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珍。

  1.z团队由臧老师执教的《3的倍数的特征》。(1)探究2、5的倍数为什么只看个位,以分小棒为载体,不管是几个十还是几个百,两个两个的分,最终都能正好分完,得出结论: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不受它百位和十位上数的影响,所以在判断时,只需要观察个位上的数就可以了。(2)教师提出疑问:3的倍数是不是也只需要观察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呢?师生共同举出几个3的倍数进行分析,发现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没有规律,个位上1至9的数都有,15是3的倍数,而25就不是3的倍数了。(3)探究为什么只观察个位不行,以前面探究2、5倍数特征时的方法为指导,课件演示利用小棒分一分的做法,使学生明白了为什么16不是3的倍数的原因,并且明白了判断其他数是不是3的倍数时要把这个数各位上的数加起来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4)设计理念中所要达到的“学生掌握了2、5、3的倍数的特征后,会独立探究其他数(如4、9)的倍数的特征。这正是于老师带领我们思考的:上完课后我们要给孩子们留下什么。从课堂效果上可以看出我们的设计目标的确是达到了。

  2.威海团队z老师执教的《3的倍数的特征》。新知探究环节中,z老师是利用传统的师生比赛的形式,使学生产生疑惑:老师为什么能判断的那么快?比我们使用计算器还快?小组依据合作探究表利用计算器和画小棒的方式研究,得出结论: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组成的数就是3的倍数。第二次的探究把摆小棒换为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得出结论:各个数位上珠子颗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第三个层次的探究是不摆也不拨了,想一想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从而得出本课的最后结论。纵观整个探究的过程层次性很强,呈层层递进模式,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是另一种的精彩。疑问:“其所以然”要不要探究?

  3.烟台团队z老师执教的《3的倍数的特征》。在简单复习2、5的倍数分别有什么特征后,直接提出:你觉得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出示3的倍数记录单,学生合作找出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不是3的倍数,从学生的展示和汇报中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又多找了几个数验证了这个结论的确是对的,然后进行了巩固练习,练习了3道题后突然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个红红的苹果,由这个苹果讲了牛顿与万有引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由学生的疑问回过头来分别研究了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看个位就可以,而3的倍数只看个位为什么不行。这种倒推方法的教学设计很精巧,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过程,再加上理论知识的支撑以及老师的沉稳和大气,整节课的站位更高了。

  4.济南团队z老师执教的《3的倍数的特征》中米老师先让学生猜想3的倍数的个位可能会是哪些数,借助“百数表”验证猜想,推翻了反例从而得出结论。在幽默风趣、轻松愉悦,相声式的风格中师生共同探究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

  (二)《毫米、分米的认识》,共有4位老师向我们展示这一课题,在“新知探究”环节也是精彩纷呈。

  1.滨州的z老师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1)在测量小金箍棒的长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统一多长是1毫米的需要,接下来在有毫米刻度的尺子上认识毫米:指一指1毫米等。通过指、量、摸、比划、闭眼想等活动感知到1毫米的长度,两个1毫米的长度等,老师说:现在我们心中1毫米的尺子更丰富了。(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再用尺子量一量画的准不准,不准的话再依据尺子修正。老师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在学生充分感知了1分米的长度后,在身边找一找什么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或高度是1分米。(3)按顺序给米、分米、厘米、毫米排位。(4)老师说长度,学生闭着眼睛比划,再睁开眼睛验证。在老师的鼓励中学生学得很轻松,课堂也很高效。

  2.泰安z老师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1)在直尺上量一量变成最小的金箍棒有多长,当学生汇报,还不到1厘米时,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该怎样准确量出它的长度呢?此处张老师点出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2)通过学生自己在尺子上找、用铅笔尖指着1毫米让同桌瞧一瞧、量银行卡的厚度、借助这个厚度用手势表示1毫米、生活中哪些物品长(厚)大约是1毫米、画一条长为5毫米的线段等活动,使学生不仅感知了1毫米的长度,而且建立了关于毫米的表象,知道了1厘米等于10毫米。(3)由“金箍棒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老师的这句话,用大约是同样的方法探究了分米的知识。其中的一个小细节令我很感动,当学生展示用过的铅笔大约长1分米时,张老师很善意的提醒学生:铅笔只能削一头,像这样削两头有安全隐患。我高度赞扬张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与善意的提醒。

  3.青岛z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在这节课中,王老师借助“三量”孙悟空的金箍棒探究了关于毫米和分米的相关知识,而且还注重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习效果也很好。

  4.莱芜z老师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1)引导学生估计小金箍棒的长度,老师直接告知后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2)由“你想知道毫米什么知识?”从而开始了对毫米知识的探索,并且得出结论:1厘米=10毫米。(3)由第二根小金箍棒探究了分米的相关知识。我认为本课最大的亮点是合作探究的设计,合作因要求的具体而更有效。

  (三)《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题分别由枣庄和东营的两位老师演绎,在新知探究环节也是各有各的精彩。

  1.枣庄z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1)老师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3)用测量的方法研究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大约180度。(4)不用量角器,引导学生用撕、折等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东营z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1)让学生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想办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度,与前面z老师的那堂课相比,王老师此环节的设计更开放,学生探究的空间更广阔。(2)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研究的成果。在汇报时,学生的语言组织不够清晰,我觉得如果结合“汇报模板”小策略更好,比如引导学生这样说:我们小组研究的是()三角形,我是利用()方法研究的,它的内角和是()度。(3)总结中将板书上的“?”变为“。”完成了很完美的探究之旅。

  同样的课题和教学内容,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展开和呈现,尤其是“新知探究”环节,真的令人很赞叹。通过对这十堂课的梳理,我感觉自己对每堂课的设计思路更清晰了。

  二、一点疑惑

  大约有4位老师在课堂上说:我找这节课还没发过言的回答。我感觉这句话说出来有诸多不妥,可能要表明我们兼顾全体了,但站在接下来被叫起来发言的同学的立场上,他听到这句话会有什么感受?我认为这句话可以这样想,但不可以说出来。

  三、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之外的收获

  (一)1+1+1评课方式

  所谓的1+1+1就是亮点+问题+建议。徐云鸿老师提到开始时我们可以分解这个评课方式,先不谈问题和建议。这种评课的方式的确能够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在教师的课堂中找亮点、找策略、找故事,这“三找”应该是每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被表扬、被需要、被认可,看到每个人的亮点,分享亮点,成为大家的亮点,在这种相互欣赏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幸福指数一定会提升。欣赏另一面的精彩,我们都幸福着、成长着。

  (二)于老师的组织能力和工作态度

  自从2xxxx年我们高新区的数学教研放在我们学校由我牵头以来,深感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每次组织活动,我都是寝食难安,把所有环节思虑很多遍,生怕遗漏了什么,写在纸上,一条一条的画对号查验,每次总在请示和布置中忙碌着。又一次近距离接触了于老师在本次活动中许多细节的安排,对于老师更佩服以外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比如,主会场和分会场都秩序井然。第一天刚到会场时第一堂课快要开始了,会场上坐满了人,我正愁没地方坐呢,一位老师主动过来帮我们安排了座位,原来连安排座位这样的小事都有专人负责啊。其实,安排座位可不是什么小事,这么大的会场如果到处都是正在找座位的人,乱糟糟的,肯定影响会议效果,这也给我提了个醒。

  本次观摩活动虽然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思考和“思齐”的动力将鼓舞着我们再接再厉!

文本库 www.wEnbenk.com

篇2:品德与社会专题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品德与社会专题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4月26日,我们一行21人在县教研室邱主任的带领下,来到美丽的z,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学习生涯。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品德与社会地理与环境、历史与文化专题课堂教学研讨会”。会上,我们观摩了五位骨干教师的精彩展示课,五节课堂教学,分别诠释了地理与环境.历史与文化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课后由讲课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说课,县区的骨干教研员进行了精彩的评课。结合着这五节课z老师和z老师就的这两种课型的策略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市教研室z主任作了会议总结并对五节课进行了点评。会议还特别邀请了中央教科所德育中心王磊主任参加,王主任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品德课要关注四个基本点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观点、基本态度。

  一、课堂精致

  五位执教者分别展示了地理与环境、历史与文化两个专题的课型,精巧的设计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秦艳老师执教的《万水千山》一课,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新课,趣味较浓,三言两语变引导学生如何认知地图:抓住认图三要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颜色分析出我国的地形地势地貌等。赵伟老师执教的《地球生命的摇篮》一课,将地球上的事物看作为地球妈妈的身体,以“地球美丽”、“地球易碎”对比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关注节约。z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诉说》也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道理。宋金花老师执教的《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运用大量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将学生拉入了惨不忍睹的历史中,然后理智的将学生带出了历史,走入现实,让学生明白了“记住历史,但不延续仇恨......”的道理.....  二、报告精彩

  几位领导的精彩发言,引发掌声阵阵:

  王磊主任的关注四个基本点,点明了今后品德教学中应该关注的方向。

  许文达主任的会议总结,他谈了自己的感受,认为这几节课的特点一是自主能力更高了,二是合作实效更高,三是探究深度更高,四是内容更加注重提升。并指出今后品德教学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策略解读更加深入,修订的两个策略采用“三三”模式,贴近品德实际,更加实用,便于操作。

  以上就是此次z之行的个人浅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篇3:参加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体会

  参加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体会

  2xxxx年9月28日至30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z市第二届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来不及欣赏沂河的美景,午饭后就立即赶往会场。稍作休息,沂河实验学校的的赵艳华老师便出场了,她执教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赵老师采用老课新上的方法,通过对帕斯卡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质疑,引导学生经历了“量、拼、算”的过程,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思想。赵老师创新的设计思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探究的科学精神。

  接下来于科长做了一个讲座,她首先介绍了本次的活动的日程安排和与会的老师,接下来回顾了第一届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历程,在回顾的过程中讲了很多今后需要研究的内容,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进行草根式的研究等内容,让与会老师深受启发。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于科长为鼓励本次讲课的老师,每一次都适时的在QQ上留言,如 “借人之智,成就自己”,如“让课堂拥有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等等,在世风日下的今天,这种人文的精神确实让人心生感动。缘于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同研究,共成长,因此本次活动还有一个“戏眼”:于科长为每位老师发了一张评价条,评价条上写有一位骨干老师的名字,抽到谁就在研修的这几天默默地观察谁,会议结束时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个“戏眼”不仅让每位老师感到背后有人在默默的观察、鼓励你,还可以实现自我约束。接下来的两天会发生怎样的精彩呢?期待着。

  第二天早饭结束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听评课活动。截止到下午一共听了7节课。纵观7节课,各有特点,例如z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设计巧妙,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步步自然和谐,水到渠成;z老师上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十分大气,整节课可以说是着眼于数学的整体,立足于学生的个体,为学生后续知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z老师看似不经意的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是别具匠心的:深化对数对的认识,渗透坐标系的知识,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三维空间......是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润物无声;z老师执教的《长方形的面积》很好的实现了 问题、探究、过程的有机结合,古语说得好:“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韩老师在课中围绕两个问题“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如果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象韩老师那样不断的把求知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那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一定充满魅力;z老师执教的《饮食与健康》是一节综合应用课,我很佩服她的勇气,类似该课型的课,很少人问津,而她却勇于实现自我挑战,并且挑战出了智慧的火花。她的教学流程犹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细细体味,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层层递进,落实有效,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调查、整理、分析的过程;z老师是一位很幽默机智的老师,他执教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在摸球活动中经历了猜测、验证、结论、推测的过程,感悟到可能性的大小和数量有关。学生在张老师的课中精神是愉悦的,而思维却是高度紧张、极其活跃的;梁绍美老师执教的《点击双休日》上的也是异彩纷呈,我特别欣赏她与学生的平等对话,那是缘于一种对孩子心底的爱,正是由于这种师生间相互尊重,才使这节课显得如此和谐,如此平等,才使每一位学生敢想敢说,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z老师执教的《比的认识》并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去设计,而是突出了“比”学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用“比”的简便性,这种有意识去创新的胆量值得肯定,每一次的进步不都是在革新中实现的吗?

  7节课下来,紧接着就进入了分组研讨的过程中,我被分到《饮食与健康》小组,通过研讨组每位老师思维的碰撞,使我对于如何上好综合应用课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引发了自己的思考:如何在数学中拓宽老师的思维,努力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呢?

  研讨结束后,回到宾馆已近晚上9点,躺在床上,眼睛已合上,但思维还走在路上。

  30日,也就是研修的最后一天,大家又集中在一起对每一节课进行了研讨,于是思维又在一次次的对话、互动、思辩中得到明晰,我很佩服这些老师们,像沂州实验学校的刘中华主任、实验二小的姜黎黎主任、临沭的刘秀艳老师等等,他们的见地、学识都值得我学习。从而我也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真实有效打多少分?互动生成

  打多少分?自己的专业水平打多少分?自己个性化的教学主张与见解又打多少分?想来不禁汗颜。

  回想这次研修活动,确实让自己确实受益匪浅,一句话结束:敢立潮头乘风去,上下求索研修班!

篇4:骨干教师远程研修总结:记住今天展望未来

  骨干教师远程研修总结:记住今天 展望未来

  为期两周的骨干教师远程研修已接近尾声,一路走来有很多的收获和很多的困惑,在本次研修的最后时刻,我将自己的本次研修做一下总结。研修让我: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一段时间学习下来,收看专家的视频,看看其他老师的作业、评论,在讨论区抒发自己的观点,做做自己的作业,写写随笔,谈点体会,让人充实。一系列的活动让我深深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这次远程研修中,我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热情,也意识自己知识的浅薄,专家的很多建议听了很多遍仍然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也许没有实践做支持吧。但不管怎样,对课程纲要的编写、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观、学生评价观、课堂的观察点等耳目一新的教育新观点还是转变了我的教育思想,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

  二、结识了很多的战友

  研修的每一天都在与专家、老师、学员打交道,新视角层出不穷,一种与人交流讨论的冲动油然而生,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讨论,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很多听不懂看不清的事物在交流中明了了能和他们交朋友是我的福气,在研修中我们通过互相交流而相识,研修让我结识了很多战友。

  三、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从研修开始到现在,我每天都会挤出3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研修,在这次研修她引导着我走进新课程的深处,走向学生的心灵,走向新的自我。课程纲要的编写、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观、学生评价观、课堂的观察点这些新知识滋润着我原本已干枯的教学理念,冲刷去我旧的教学观,她让新的教学思想充盈着我的课堂观,她促使着我去思考、去学习、去借鉴、去反思、去总结、去课堂上实践。我自己的目标:就是做一名有良知的教师,相信这次研修能帮助我最大可能的接近它。研修让我体会到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记住今天,展望未来,我学习,我成长,我研修,我快乐。

篇5:语文骨干教师远程研修工作总结

  语文骨干教师远程研修工作总结

  本次的研修活动快要结束了,短短的学习时间让我生活变得忙碌起来,但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我感叹于专家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幽默风趣、侃侃而谈的大师风采以及他们对课程标准的解读透彻、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的独特的见解、对教学过程学生评价分析等,这一切无疑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盏灯塔,给我指明了航行的方向。

  一、研修收获

  参加这次研修活动,我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因为我深知各位专家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做了全面解读,因此每个专题讲座和文本资料我都认真学习、做好笔记,认真完成每个专题作业写出感悟、并各位同仁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与心得。在思想上得到了洗礼,更新了教学理念,与同行互相交流,学到了不少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通过学习找到了自身的差距,让我开拓了视野,充实了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为了每一个渴望求知的学生,教会他们做人,教会他们孝敬父母,教会他们善带每一个人,教会他们在黑暗社会里保护自己,教会他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保留自己一份纯真,教会他们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将来,告诉他们为了将来自己该怎样去努力。公平的去爱每一个学生真的很难做到,但我会去努力。用爱去包容学生,用爱去教导学生,用爱去引导学生。所以我愿意做一辈子工作在一线的优秀教师,永不后悔。

  二、研修行动

  以前,我对于教学设计的认识只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通过培训我已经知道教学设计重视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重视学生经历的小学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追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做大一些事情。教学设计不仅关注知识,关注能力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方法,因为这决定孩子们的快乐与成长。在这远程培训学习的日子里,观看专家们精彩的讲座,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让我们更加贴近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使我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那些观念需要更新,在教学中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用专家们的理论来指导我的工作,我将把它用于实践,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三、研修乐趣

  以前,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缺乏认同感,觉得教师待遇差,工作累的要命,一年辛苦下来是累了身子、苦了孩子、没有票子。通过学习,我逐渐意识到教师的伟大之处,从事这个职业大有可为啊。教育是一方圣土,教学的意义在于以生命投入,奉献青春、奉献心血,奉献智慧,在培养孩子成长,成人,成材的同时,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当教师的乐趣。教学的意义来源于孩子,我在他们的身上付出的心血,他们没有淡忘,每到教师节或当他们进入校园后,一封封信,一张张贺卡从四面八方飞来,让我感到沐浴在春风中,享受着人间最大的幸福,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乐在其中。当我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默默奉献时,我们也正体味着收获的快乐。教师的快乐,乐在教书育人之中。

  四、总结反思

  教学之道,变化无穷,我将把“吸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研究理论信息,推陈出新。”这句话铭记在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新课程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教学经验,选择恰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自觉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有针对性地练习,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素养,努力工作,决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的信任,无愧于数学骨干教师这个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