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东庭小学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620

  碎片化信息时代,写好一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文章越来越难,东拼西凑也令人不满意,以下东庭小学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文章内容写作方法可作参考,您可向其它有此需求的小伙伴推荐本站。

东庭小学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东庭小学“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办公室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课题批准立项通知,结合贯彻今年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教师教育发展实际,z市教育局决定,自2xxxx年6月-2xxxx年10月,在全市全面开展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活动。作为《有效推进z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子课题--《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以下简称“课题研究”),现就此项课题研究,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从现代学校建设的角度,探讨学校管理者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学校理念、如何创建有效学校;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学习为本,以学校为本,提高教师生命质量;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科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二、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从中小学实际出发,形成新的学校理解,新的理解学校方式,反思学校,建构学校的意识、态度、习惯与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不同学校“共同发展”;基本要求是:不同模式“共同目标”;基本原则是:不同内容“共同成果”。

  (一)基本前提:不同学校“共同发展”

  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共同发展是课题研究的基本前提。

  1.“共同发展”是分类发展,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区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推进,共同发展。

  2.“共同发展”是积极发展,是在共同发展思想指导下,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帮助基础薄弱地区和农村学校加快发展,进而把基础教育办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落后地区、薄弱学校需要发展,发达地区、基础好的学校同样需要发展,在积极发展中相互促进,在互帮互促中不断实现高位均衡发展。

  3.“共同发展”是特色发展,是高水平、高层次上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不搞“一刀切”,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

  (二)基本要求:不同模式“共同目标”

  各地区和各学校的资源、条件及经济基础、教育基础不同,采取的创建形式也不同。不同模式“共同目标”是课题实践与研究的基本要求。

  (三)基本原则:不同内容“共同成果”

  课题研究分别从有效学校的理解、有效学校的领导、有效学校的设计、有效学校的经营、有效学校的文化、有效学校的知识、有效学校的研究、有效学校的评价、有效学校的联系等方面开展研究,以实现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互动共生;统一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共同成果的要求把这几个方面的不同内容整合起来。

  三、研究目标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本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基点,可以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研究和探讨这一课题,既是学校发展建设的需要,也是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问题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总体目标

  树立新的学校发展观念,从有效学校的认识观入手,不断调整学校领导者的领导行为,进行学校管理的改革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学习求发展,建立学习共同体,力求达成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使命,为国家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带有区域特点,可供相同地区或类似地区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以及推进策略、组织管理方式和评价机制等。

  (二)主要任务

  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发展积极的学校文化,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的有机联系。

  四、研究内容

  (一)有效学校的理论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的内涵、主要特征、核心基础等方面的研究,开拓多元思维的视野,形成“有效学校”的认识观。

  (二)有效学校的领导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领导者的角色、领导影响力、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领导观,实现领导角色的转变。

  (三)有效学校的设计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内涵、特点、价值以及有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规划观,促使校长引领学校走向自主发展之路。

  (四)有效学校的经营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以及学校品牌经营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经营观,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

  (五)有效学校的文化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的组织文化、教师文化、学习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文化观,实现领导风格的变革。

  (六)有效学校的知识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知识管理的意义、价值追求、基本过程、有效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知识观,掌握知识管理的实践技术。

  (七)有效学校的校本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校本研究的实质特征、核心要素、具体程序以及主要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研究观,理解并实施“科研兴校”。

  (八)有效学校的评价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的发展性学校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评价观,掌握实践层面的运作方式。

  (九)有效学校的共同体研究

  通过对有效学校合作伙伴、教师团队、发展共同体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学校”的联系观,实现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

  五、研究方法与途径

  学校管理者都在追求学校的发展,但学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成果,因此学校发展从来都是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学校发展的中心是学生发展,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发展的关键需要以学校为依托,只有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实证研究为主

  “有效学校”的研究是以学校作为完整的研究场所展开的研究,所以,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校本研究、行动研究、反思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研究主题来源于学校管理者及教师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实行理论研究、实例分析、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采用专题研讨、专家咨询等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途径

  1.创建学习型学校

  创建学习型学校是一种理念、一种修炼、一种价值,是通过学习求得发展的价值。在课题研究中所提出的创建学习型学校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思考,它不是在探讨一种组织形式的模式,而是在探讨我们用什么理念来建设这个组织。学习型学校教师的终身学习与专业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型学校的成立,导致教师的终身学习;教师的终身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使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意愿,更坚定学习型学校的成长与发展。

  2.完善校本研修制度

  校本研修制度是在有效学校创建的研修活动中,学校应该共同遵守的规程和行为准则,它对校本研修活动及其参与学校具有导向、约束、规范和激励的作用;它是以学校以展为本,以学校反思为基础,以整体系统设计为前提,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利用多种力量和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3.采取“自修-反思”学习方式

  “自修---反思”学习方式是一种在校本研修机制下适合中小学教师自主学习的方式。它实质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它淡化把教师集中到本校之外、脱离自己的工作岗位、重新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是一种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有效的研修方式。

  4.创建互动发展平台

  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创建课题研究交流胡动的网络平台,引领学校提高认识,把握机遇,积极实践,认真反思,大胆探索,享受“不同模式,共同目标;不同学校,共同成果;互动研究,共同发展”。

  5.建立有效学校创建档案袋

  有效学校创建档案袋以其详实、生动和原生态的信息优势,架起指导者与被指导者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和平台。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呈现出全体性、全程性、全面性三个特点。

  课题研究分五大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xxxx.7--2xxxx.10)

  ①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认识本课题的价值。

  ②组建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③完成课题开题,做好子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2.选点实验阶段(2xxxx.11--2xxxx.10)

  ①培训实验校校长,明晰课题研究的主旨。

  ②完成课题研究指导手册。

  ③指导实验学开展实践和研究。

  3.中期总结阶段(2xxxx.11--2xxxx.12)

  ①完成实验校的阶段性评估总结。

  ②形成一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③结合实验校的实践,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全面推广阶段(2xxxx.1--2xxxx.12)

  ①做好跟进校的介入和培训工作。

  ②做好实验校的传、帮、带工作。

  ③指导跟进校开展实践和研究。

  ④加强实践和研究的交流与学习。

  5.成果总结阶段(2xxxx.1--2xxxx.5)

  ①从多元思维的角度,认真整理、分析实践和研究资料。

  ②从灵活多样的角度,有效提炼、呈现实践和研究成果。如: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论文集、案例集);有效学校展示活动;撰写研究总报告;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七、成果预期

  阶段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有效学校现状的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 2xxxx.2z

  有效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集 2xxxx.10z

  有效学校的创建案例 案例集 2xxxx.12z

  有效学校创建的策略研究 论文 2xxxx.12z

  最终成果

  有效学校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报告 2xxxx.7z

  附:《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专家组名单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秘书)z

文本库 www.wenbenk.coM

篇2:一中有效课堂教学、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中“有效课堂教学”、“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精品学校建设步伐,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特色化管理水平,强力推进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工程、研究工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决定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和“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把教育、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贴近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贴近班级管理的研究,提高教育艺术,打造特色班级管理。经z一中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创优质、出精品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日常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实践中的小事件、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反思、讨论,确立若干“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实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实施目标

  1、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探究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授课导入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具体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通过“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探究班级管理的具体问题,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3、通过小课题研究在各教研组和年级部的有效实施,促使我校教研活动课题化,促进“校兴教研,教研兴校”氛围的形成。

  4、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我校教师将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机融合的研究能力,打造一支教、学、研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

  5、通过小课题研究,提升我校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融合的管理水平,形成一个“人人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的局面。

  三、总体思路

  学校要求以学科教研组和年级部为单位,组织成立若干研究小组,开展具体的小课题研究;同时鼓励教师个人单独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各学科教师要立足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紧扣课堂教学,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困惑或领悟进行追问、总结,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提炼形成具体的教学策略,指导、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年级班主任要立足自己的班级管理实际,就班级管理中呈现的经验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困惑或领悟进行追问、总结,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提炼形成具体的管理策略,指导、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形成特色,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在分析、总结具体的、分散的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将甄选部分小课题研究整合为一个整体课题上报省教科院、市教研室,申报省、市级课题,继续展开深入研究,将我校的小课题研究做实、做细、做活。学校要求形成由具体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小课题的研究指向打造各学科“优质课”的系统课题的研究,由具体的班级管理问题的研究指向探索富有特色的班级管理艺术的研究,由分散的各学科、各年级的小课题研究组成z一中整体的学校课题研究,由初级的校级课题研究升级为市级课题和省级课题研究,提升小课题研究的级别,扩大z一中作为省示范高中的影响。

  四、实施流程

  1、组建课题组

  每学期开学时,由教科室、教务处召集各学科教研组讨论决定本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的选题及参研教师、课题组负责人,组建相关研究课题组。由政教处、年级部召集班主任讨论决定各年级“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的选题及参研班主任、课题组负责人,组建课题组。

  2、确立选题

  课题组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附表一)。课题组教师或班主任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或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

  3、申报立项

  参加“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课题组在规定时间内向校教科室提交《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教科室和教务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及时公布立项的小课题。

  参加“特色班级管理”课题研究的课题组在规定时间内向校政教处提交《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政教处和年级部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及时公布立项的小课题。

  4、实施研究

  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表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包括纸质和电子档案。

  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科室和教务处定期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进行“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开展实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班级管理的艺术性。政教处和年级部定期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5、汇报结题

  每个学期结束时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附表四、文字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课堂教学案例、班级管理案例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等)。

  6、成果鉴定与奖励

  学校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成果优秀的给予奖励。

  (1)学校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并在全校推介,推动成果的应用与共享。

  (2)学校定期甄选优秀的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编辑成册,并选取部分优秀成果在校刊《教育通讯》上发表。

  (3)学校推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参加市级、省级教研论文评选、优质课比赛,参加市级、省级德育论文评选、教育管理活动。

  (4)学校在年度考核评优、职称评定、推荐评选学科带头人、推荐评选优秀班主任等活动中将小课题研究作为重要参考,纳入加分项目。

  (5)学校以奖代补,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和班主任,并取得实质性成果的,经考核、验收、评估,承认一定的工作量,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课题管理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倡导班主任和全体教师通过参与小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学校引导教师和班主任选择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努力为小课题研究创设条件,提供多方位支持。学校大力宣传有成效的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

  2.加强指导,形成制度

  学校成立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和评审等工作。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学习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帮助教师和班主任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相关资料,激发教师和班主任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掌握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法,切实有效地展开课题研究。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实施细则》,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纸质和电子双重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注重实效,有序推进

  教科室、教务处将督促各学科教研组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督查活动,以创优质、出精品为目标,打造“优质课”,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战场,促使教师深入探究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各教研组长领导下课题组成员要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和课堂比赛、说课、评课等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应用。

  政教处、年级部将督促班主任把班级管理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班级管理为抓手的教育管理基本策略研究,形成富有z一中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和管理效益,探究学生良好品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健康个性生成等养成教育的基本策略,促进交流,取长补短,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实践中有效实施。

  4.及时总结,扩大影响

  学校适时整合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成果,打造广覆盖、多层次、有特色的“优质课”,推动各学科小课题研究走向深入,形成系列,在此基础上总结提高,扩大成果影响。学校适时整合各年级“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成果,打造各年级特色班级管理模式,推动班级管理研究走向深入,形成系列,在此基础上总结提高,扩大成果分享。

  5、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在z一中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协调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和年级部等相关科室部门组织实施小课题研究。其中,“有效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牵头组织实施,教务处、年级部全程参与;“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由政教处、年级部牵头组织实施,教科室协助。

  z一中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

篇3: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学校德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一系列深刻的挑战与变革。《*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总书记在党的**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中小学德育工作已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日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正如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一样,德育的关键在于德育工作者,在于德育队伍的建设。德育工作者是德育的实施主体,其教育观念、师风师德直接影响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决定着德育工作水平。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队伍,既是德育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而当前德育队伍建设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认真研究。

  二、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等研究找出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德育队伍的政策、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

  1、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及其保障机制研究;

  2、政教主任和团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3、学生成长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4、区域性中小学德育管理体制及机制研究;

  5、农村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研究。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主要采取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的方法,同时辅以专家咨询头脑风暴法、统计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

  五、研究步骤

  1、2xxxx年3月--2xxxx年12月: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含子课题研究方案);

  2、2xxxx年2月--2xxxx年1月: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

  3、2xxxx年2月--2xxxx年7月:总结研究成果,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4、2xxxx年8月--2xxxx年1月:进行总课题研讨,形成总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成果

  1、总课题研究报告;

  2、各专题研究报告;

  3、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提交教育行政部门决策使用);

  4、论文及调查报告等。

  “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研究”总课题组

  2xxxx年5月

  附:

  (一)总课题组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成员:z

  组长:zz

  副组长:z

  (二)各子课题负责人

  1、z: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及其保障机制研究;

  2、z:政教主任和团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3、z:学生成长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4、z:区域性中小学德育管理体制及机制研究;

  5、z:农村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