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后有感

2420

  伙伴们也许经常会被上层领导安排写作有感,聪明,教师范文。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不易,文本库网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篇有感,聪明,教师范本,可作参考。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后有感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后有感

  问题:一、孩子为什么会当面顶撞老师,使得老师下不了台,这时老师又应该怎么做才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二、上课时碰到几个思维很灵活特别喜欢插嘴,而且屡教不改的同学又应该如何处理?三、碰到班里有同学爱讲脏话,甚至在课堂上也口出脏言,经多次教育不能改正,对这些学生又该采取什么措施?四、如果班里有学生犯了错,老师使用“集体舆论”到底可不可行?五、对于某几个家长特殊照顾出来的学生,由于他平时在家里特权太多,到学校里仍想为所欲为,这时老师应该采取冷冰冰的“一刀切”管理方式还是放任不管呢?六、作为一名新教师,应怎样迅速提高专业能力?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现象,王晓春老师结合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各种问题进行了全方面剖析,并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比方说,对文章开头提到的第一个问题,王老师就认为在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时,教师应采用平等客观冷静的询问态度,避免矛盾的激化。教师与学生同时失态,最丢脸的还是教师,因为学生是孩子。

  对于上课爱插嘴的学生王老师建议应多角度把思路展开,第一看插嘴内容与教师讲课内容有关与否,第二看插嘴目的,第三看教师的个性与能力,看教师是外向还是内向,然后再采取措施。

  班主任的地位是可以主导“集体舆论”的,尤其是在小学。这里就埋伏着一种危险,如果教师素质不高或者有私心(这是难免的,人非圣贤),就有可能误导集体舆论。有些老师动不动就指着一个孩子对全班同学说:“大家都不要理他!”这是非常残酷的行为,有可能给孩子造成终生的伤害。集体舆论往往只能控制学生的表面行为,而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或思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常常要靠个案诊疗。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中一些案例与解决方法对我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是有帮助的,能使我在教学上少走一些弯路,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

文本库-www.Wenbenk.com

篇2:《好校长坏校长》读后有感

  《好校长坏校长》读后感

  坐在回城的车上,我又一次忍不住拿出了包里的书!

  这已是第二遍逐字逐句地读“米粒儿”写给班级同学的信了。心里的感受还是如此澎湃,如此......(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好。)我眼眶又是湿湿的。不知是昨晚看书时间太长的缘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现在满脑子的,就是米粒儿、米芯、米老师......一个善良、可爱的女老师!

  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觉得封面上的一段话吸引了我:

  有什么样的校长 就有什么样的老师

  有什么样的老师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有什么样的学生 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初看不觉得怎么,细细品来,才能读出其中的味儿。

  “蚕不知道它可以变成蛹,蛹不知道它可以化为蝶,当蝶飞舞的时候,它当然需要你的喝彩。”

  书中塑造的是一个全新的教师形象。她叛逆、反传统(逆的是那些教师队伍里的败类,反的是逐名逐字的语文课堂,更有的是不向恶势力屈服的个性),孩子气,立场永远站在学生的一边。

  看了二、三十页,我的一个感觉是--同样是毕业分配,我们比米粒儿幸运多少啊!文中的主角米芯(小名:米粒儿),虽分到了一所重点中学,虽善良纯真,虽有满腔热情,虽有一个非常支持她工作的好校长;但丑恶的人性,使善良的人遭到欺压,可怜的米粒儿,甚至有时连自己错在哪儿都不知道。她一心扑在教学上,一心想成为孩子们的靠山,但总是处处受到那些“流言派”们的排挤,甚至连听听其他老师的课,也成了被攻击的“把柄”。

  再反过来想我们,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会有机会,就能取得成功,多好的环境啊!

  继续往下看,我才发现,真正应该看好这本书的,就是我自己!口口声声,说了多少次的--应该“爱”学生!可现在想来,那是多么苍白无力啊!与米粒儿和学生建立的血肉相连的爱相比,与米粒儿全心全意信任学生的爱相比,我们口中头头是道的“爱”,显得好虚伪!

  虽然最终,可敬的“大猫”校长被迫提前退休了,与“流言派”们一丘之貉的新校长等人把她与她所爱的孩子们强行分开了,虽然她完全有机会将这些可恶的人一网打尽,但她还是那么善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的心里没有恨,只有爱,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感恩”。“如果有机会,我会再去当老师,我会再去教书,做梦都想回到讲台上。”“如果有机会重新回到讲台上,我会泪流满面的。” ......试问,我们当中,这样的人有几个?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啊!

  说惯了“爱学生”,把“爱学生”挂在嘴边的我们,不觉得汗颜吗?

  曾经有人对我说--你对学生缺乏爱心!我心中很不服气,我怎么不爱学生了?

  现在想来,我对学生的,那不是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感觉,是一种满足虚荣的爱,是一种施舍的爱,不是全身心的、发自内心的血肉相连的疼爱与信任!

  假如,像我们这类人,都能拥有这般的情怀,忧伤的米粒儿将不会再忧伤了!

篇3:读《大语文教育的昨天、今天、明天》后有感

  读《大语文教育的昨天、今天、明天》后有感

  看完《“大语文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心中有一点窃喜: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和“大语文教育”所提倡的基本吻合,虽然做得不彻底和不深入、不全面,但还是按着那样的理念去做的,看官可别以为我自吹自擂哦!(给我一点面子哦!)“大语文教育”走过的今天虽然和昨天一脉相承,但有了诸多了突破、发展和延伸,一如一个人照着自己的目标和设计的轨迹往前走,走过了一些弯路,在弯路的困难和挫折中获得了新的有指导意义的启迪,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运动轨迹和完善预设的目标,心情越来越好,目标越来越接近。

  譬如理念的修正,从“一体两翼”的“两翼”昨天理解为并列关系,而今天则理解修正为是包容关系--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应包含在语文环境之中,把“一体两翼”的模式改为“三个课堂”:第一课堂是课本和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第二课堂是语文课外活动,第三课堂是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相当于“语文环境”)。

  这正应证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语文教育”既经得起应试教育的检验,有经得起素质教育的考验,张孝纯老先生所创立的“大语文教育”思想是成功的。但这个语文思想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众多的语文教师通过实践在不断地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改的。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大语文教育”所提倡的在小学高年级以大量阅读、大量积累为侧重点实施得不错,也收到喜人的成效,但在语文活动方面,特别是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结合方面还有更多的空间可以进行拓展。

  我们要牢记“大语文思想“最根本的一句话就是:“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篇4:读《一个美国华裔少女对语文课的生动描述》后有感

  读《一个美国华裔少女对语文课的生动描述》后有感

  读《一个美国华裔少女对语文课的生动描述》,维斯基夫人使我想起了我和现在的五(7)班孩子在四年级时曾经做过的一件愉快的事情。那时学校里正流行阅读绘本,我也是其中一个热衷分子,课间、午睡课前夕、校本课,甚至在期末紧张复习的阶段,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和探讨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小猫玫瑰》、《逃家小兔》、《维利床下的鬼》等等。孩子们和我都沉浸在图画书独特的魅力里。我突发奇想,何不让孩子们把文字简短的图画书改编成剧本呢?在家长会上表演给爸爸妈妈看。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

  可是剧本,孩子们谁也没看到过接触过,我也不怎么有深透的钻研,对我们每一个都是一个新的课题。于是我让孩子们上网自己去研究剧本的格式、写法,了解有关的知识,把有用的可介绍给其他孩子的资料下载,然后我们分组组织讨论研究剧本的写作。对剧本有了一些粗浅的、孩子们能理解和操作的常识后,各小组确定了自己想改编的图画书,有《火龙爸爸戒烟记》、《小机灵鬼皮科》、《失落的一角》等等。我们约定每小组用一周的时间写出初稿。孩子们很兴奋,时间一到就拿出了各自的作品,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毛病,那可是从一无所知经过努力的结晶哟!我表扬了大家之后,就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每小组在讨论研究最后定稿。我记得《火龙爸爸戒烟记》,不仅删除了一些情节,修改了结尾,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了创造性的写作,为了使其更符合舞台的表演,和生活中的爸爸更贴近,对火龙爸爸的语言进行了生活化语言的衔接。

  剧本定下来以后,我要求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小组进行角色分配、道具准备、表演排练。我旁边看看、提提建议。一周之后,我们在班队课对全部节目进行了彩排。孩子们用自己准备的道具进行表演。这些道具有蘑菇呀、盆子呀、烟斗呀,佩剑呀、纸制的头盔、铠甲呀,其用意、其手巧、其心灵,可见一斑。对于台词,孩子们熟埝与心,很多孩子初次表演,但也有板有眼。

  家长会上,早就跃跃欲试的孩子们面对睽睽众目,紧张有序地一出又一出表演,赢得了家长兼评委的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孩子们的勤奋、创新、求索、合作在掌声中获得充分的肯定,孩子们心灵上获得了最大的满足。《火龙爸爸戒烟记》还特别作为四年级的年级组节目在“六一”节的广大师生面前表演。

  维斯特夫人提倡的独立思考、合作式学习在本次历时一个月左右的绘本表演中得到了充分的落实,这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一体两翼”的“大语文教育”的思想。

篇5:《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有感

  《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有感

  我读了《大声读书给孩子听》两遍,对邱凤莲等老师为主在研究的“大声读”的实验有了一些粗浅、表面的了解。首先,让我对这些无私奋战在“亲近母语”教育一线的老师和家长表示内心的崇敬和献上崇高的敬礼。

  《大声读书给孩子听》,从三个板块来阐述这个实验的目的、过程,以及获得的效果,总结出的可以推广的经验。本书首先阐述的是“大声读在家庭”的板块,邱老师从阅读的益处为切入口,以国内外各种大家的阅读成才例证、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面币观点、孩子认知发展特点来论证“阅读的重要性”。

  接着,格外详细地介绍了家长如何在家庭里进行“大声读”的方法,比如,从什么时候开始为孩子朗读,选择什么样的书籍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朗读,怎样保证每天朗读的时间;对一些没有朗读习惯和经验的家庭,或是普通话不标准的家长,本书作了温馨的鼓励和理论上的最大支持,使家长树立起信心来培养自己和孩子的阅读兴趣。对一点阅读经验都没有的家长最有实用价值的就是24页31页之间介绍的具体操作的方法了,如果这些方法用起来来,相信你马上能进入好家长的角色和孩子高高兴兴地融入到阅读中去。当然,那些爱看电视和爱上网聊天或打游戏的家长,你首先要接受一次无声但却深受良心谴责的批评了,因为你的不良习惯有意无意在影响着你的孩子形成不爱阅读的坏习气。不过,为了孩子,你肯定会痛下决心,不仅自己改掉恶习,同时还会用大声读的方式毫不犹豫地把孩子从电视和网络的毒瘾中解救出来,坚持,坚持,你就做了特棒的好爸爸或好妈妈。

  本书第二板块介绍的是:给孩子永远芬芳的课堂。课堂的板块,邱老师延续第一板块的阐述风格和样式,指导如何进行课堂大声读。本处的亮点很多,如阅读如何分享,可以以小组读书会、班级读书会、校园书场的方式进行;如何让孩子爱听你的故事,从精心选书、合理计划、巧妙切入、精彩朗读、适时激疑,有效讨论、全面调控六个层面进行详尽、细致地辅导。这个板块中,还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适合大声读的25种经典图画书和60本儿童文学名著,两种书的阅读方式后面都附有一、二个课堂教学实录。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吸引读者读下去的动力。

  对我最震撼的,倒是第三板块了--社区大声读。这个板快中,介绍了台湾的社区大声读。台湾有一批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妈妈,故事妈妈的活动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而我知道童书阅读才近三四年的事,国内掀起童书阅读研究也不过稍长几年罢了,相比之下,我们国人的背上就嗖嗖冒冷汗。幸好,起步了。那些故事妈妈的感人事迹已经影响到了大陆,现在上海也有中国的故事妈妈了,长宁区虹桥小学“故事妈妈工作”已经成立了;在扬州,“亲子阅读”开展了好几年;在北京,小书房网站联合日本著名图画书出版社白杨社在北京的子公司蒲蒲兰公司,正在寻找我们大陆的故事妈妈。除了这些地方,我们还有很多地方还是大声读的荒漠,没有社区故事妈妈的劳动。本书还对作为国家教育辅助单位的图书馆的管理和人员安排进行了一针见雪的批判,并提供了改革的方案和措施。

  我不得不谈到自己碰到的一件没做好的事了。

  昨日上午,我去书城淘书,正坐在图画书的柜台前兴致勃勃地翻阅。一位母亲推着一车书来到跟前,后面还跟着一个7、8岁的女孩。女孩看见这些封面精美的书籍立刻两眼发亮要妈妈买。那位母亲随手拿起一本翻了翻说:“这些书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看的。”我知道她不懂,想到自己刚刚看过邱老师书中的那些理论和故事妈妈,就接口说:“这些书非常适合你的孩子看,这些图画书容易培养孩子的看书兴趣。”女孩的妈妈朝我看看,我连忙补充:“我是个老师。”眼下之意,我不骗你。她对我这个热心的陌生人看了一眼,拿起一本《一只孤独的乌鸦》看起来,比先前仔细多了,也慢多了。我有一点高兴:也许我的话起作用。可是她翻完之后就把书放在原来的位置,然后不声不想到拉着她的孩子转到别处去了。我的热心终究以失败告终。如果,图书馆里有一个经过培训的图书导航员,也许我就不用遭遇尴尬了。当然,还是我自己虽热心但做得还不够彻底。

  儿童阅读,这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需要坚持、创新、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