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没有管不了的学生》读后感

7240

  悲催上班族,也会为编写读后感,学生文章而苦恼,参考范文网上遍寻无果。文本库小编整理的如下《没有管不了的学生》读后感文章也许正合君意,如果对您有用,收藏的同时也要分享哦。

《没有管不了的学生》读后感

  《没有管不了的学生》读后感

  读了这一篇《没有管不了的学生》,从中我得到了若干启示。作为我们老师,对待学生,应该多一点的尊重,多一点的信任,多一些沟通。

  这一篇《没有管不了的学生》,讲了个案例:阿成从来不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还影响别人,学习成绩差得没法说,不服从老师管理,甚至与老师顶撞,故意气老师,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成了老师管不了的学生。后来该班级换了个班主任,新班主任看到了阿成身上的优点,不仅诚实,而且爱劳动,让他担任班级的卫生委员,负责班级卫生工作。受到“重用”的阿成不负众望,把这一工作坚持到底,管不住自己的毛病也逐渐改正。但由于阿成学习成绩差,跟不上学习进度,老师降低对他的学习要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独立完成作业,阿成逐渐从学习中尝到了甜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有提高,管不住自己的毛病也大有改观。

  从这个案例中,我得到了许多启示。作为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人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老师应当从尊重学生人格入手,发现其优点和长处,为其创造适宜的发展平台,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

  对待“问题”学生,教师要找准突破口。阿成上课爱做小动作,如果老师仅仅一味批评、指正,也许会一时见效,但更多的情况是“当面点头是”“过后一如既往”,久而久之,师生就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而我们老师应当看到“爱做小动作”深层的原因,从尊重、关心学生着眼,从帮助学生寻找学习方法入手,激起阿成学习的兴趣,这样无意中爱做小动作的小毛病也改变了。由此,当学生被尊重的需要遇到教师的真诚、关怀和理解时,就会撞出成功的火花,成功的欲望就会燃起。

  信任是发展的动力。在教育学生上,有句话千真万确:“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面对诚实又爱动的阿成,老师给他一个支点--班级卫生委员,使他感到莫大的荣幸,这是来自于老师的信任。就这样,不断给予良好的刺激,面对差异学生,实行差异教学,促进其实现适合自己发展。

  老师应当与学生多一点的沟通。多一点沟通,就会少一点摩擦。学生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副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冷静思考学生,寻找与学生沟通的话题,创设沟通的平台,在沟通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石。多一点倾听,少一点训斥;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惩罚。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副生动的画卷,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文本库-www.wenBenk.com

篇2:《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学生问题篇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学生问题篇

  学生问题篇--怎样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黄老师面对着一年级的孩子,每天感受着他们的可爱与“可恨”,这不,上课铃响起来了,却仍有几个仍在若无其事地吵闹着。她静静地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希望他们能知道老师的出现。结果失败的是黄老师,等了几分钟,吵闹依旧。哪几个不知好歹的小家伙,他们好像根本没有感到老师的存在。老师表扬和批评对于那些调皮的孩子根本是不痛不痒。

  这是“怎样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作者的经验是:先分析情况和原因,孩子的注意力有两种: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主动的,收敛的;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散漫的。

  上述学生的现象属有意注意达不到一定程度,无法进入学习状态,他们虽坐在教室里,但并不是“学习者”。这是心理发育滞留的表现,一般都是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处理对策是如果这种孩子在全班同学中比例不超过四分之一,只要这些孩子还没有闹到讲不下课去的程度,就先不管他们,给多数人讲课。这样由于儿童的从众心理在起作用,过一段 时间,这些“不知好歹的小家伙”,可能会有所进步,慢慢的多数就跟上来了。如果这种孩子的比例太大,教室宛如“猴山”没办法得到安静,老师只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来吸引学生。

  无意注意的规律是:哪里声音大,哪里色彩鲜,哪个人动作怪,什么事情好玩有“冲击力”他就会往哪里看,老师可利用这个规律,发动学生做个游戏,说句吸引人的笑话,唱个歌,做个怪异的动作,把学生的注意力先吸引过来,然后抓紧时间讲课,一旦多数学生注意力松懈,要赶快停止讲课,搞点课上游戏,让学生放松,等待下一次机会。切莫大发脾气、厉声呵斥等高压手段,这对学生心灵有伤害,对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也不利,而且会越来越不管事,陷入恶性循环。只要基本上能稳住大局就讲课,慢慢磨,可能这是比较明智的。

篇3:《学生第二》读后感

  《学生第二》读后感

  --重视自己就是关爱学生

  当初,因为自己刚当班主任,缺乏经验,心里不踏实,很想了解一些关于教育的理论知识,于是去书城挑书,以求心里的一丝慰藉。因为书多,挑得我眼花缭乱,低头休息之际,《学生第二》印入眼帘,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是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吗?学生是主体啊!它的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很想了解书的内容。于是,伸手挑出这本书,就这样我走进了这本书,虽然只是每天晚上睡觉前翻一翻,但李希贵校长对教育“睿智”的思考让我感叹,他对老师的理解让我感动,他的说话艺术让我惊叹,他渊博的学识让我折服。

  这本书主要是从教育管理的方面来记录李校长的心得体会。共有9辑。第一辑是经营学校文化,第二辑打自己鲜明的旗帜,第三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四辑让资源流向哪里,第五辑学会重点思考,第六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七辑换汤不换药,第八辑做希望经销商,第九辑共同走过。

  我就粗浅地来谈一下我读书后的几点感受。

  一、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书中李校长举了几个案例来体现:学校里的图书管理员是一名老教师,在青年教师渐渐变多,对他又不了解,都当他是普通的图书管理员,被冷落了的时候,这位教师开始闷闷不乐,服务态度也开始不那么“和蔼可亲”了。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出了办法,找了最好的书法老师和最好的表字师傅,在教师节赠与写有“三朝元老”的字匾,让这位老教师心里充满温暖,重新变得“和蔼可亲”。杜威说:在“人类多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任务’的欲望最为强烈”。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被得到重视。作为一名老师,在学校被重视了,老师才有动力竭尽所能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如果一名教师一直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却得不到学校任何一句肯定的话语,我想任何一位这样的教师在这种情形下都会被现实浇灭所有的教育热情。

  虽然说,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心理方面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是我们不善表达罢了,学生希望被老师重视,其实,教师也同样希望被得到重视。教师重视自己了,教师自己才有热情进行一些日常教学。教师有了热情,孩子才会喜欢上教师的课堂,喜欢上学习。试想,如果一个不重视自己的教师,让他如何去重视学生?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何去爱别人。只要我们有了重视自己的心理,我们才会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我们的热情,或给予学生一个微笑,或轻抚学生的头,或给学生一句简单的问候,或找学生简短地谈谈话。这些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活儿,但都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被重视了,学生有了这种心理,才更有激情去奋发学习。所以,教师重视自己了,也就是在重视学生,疼爱学生。

  二、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李校长说,在他的学校有18个班级,平老师的教室最干净,地面几乎是白的。他就向平老师取经,平老师给他讲步骤,他听了觉得很简单:跟扫自己的家一样嘛,简单!后来他也照着做。经过一段时间后,李校长去比较两个班的地面,一个白的,另一个还是黑的。从这件事情联想到自己,我要学平老师学习的何止是怎么打扫那么简单,贵在向平老师学习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的精神。扫地,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但真要每天这样认认真真地打扫,这就难了。我对我自己的坚持力不敢恭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我经常干的事情,虽然说这种事情做起来比较简单,但越简单的事要把他做出色就越难。其实在我们学校,这样的教师很多,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很多老教师在学校教了几十年的书,带过那么多的学生,对于 教育事业却一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几十年如一日。认认真真教一年书很简单,就像我们新教师,刚走上讲台,新鲜、热情,认认真真教几十年书才叫不简单。

  三、从哪里寻找教育的力量。

  在读师范时,一直认为就“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走上讲台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别。面对后进生,当你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不理解的时候,让人沮丧;面对个性张扬的学生,又显得手足无措。对此,许多老师茫茫然进而愤愤然。我觉得唯有充实自己--多看书,可以是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教育书籍,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看的散文,小说等等,让自己从书中去寻找力量,从而客观冷静地去面对事实,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处事。

  四、学生第二。

  老师都是为学生着想,什么都一手抓,特别是班主任,什么都要去管,抓到最后自己么痛苦,学生也越来越漠然。长年累月,学生成了出气筒。所以学生第二有道理,为了“可持续发展”把学生放第二,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身心发展。

篇4:《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这段时间看了书中的鼓励的故事,鼓励的故事里面有一个案例,重视解题的过程。他是这样说的:要诱导孩子学习,就必须和重视答案一样,重视解题的过程。我想,每位老师都知道了解题过程的重要性,但若出现一个小时候的牛顿呢,你会怎么办啊?

  六岁的牛顿是这样做黑板上的题目的:8-4=87-3=76-2=6

  看到这样的答案,你会怎样呢?你会生气吗,置之不理或一带而过?你当时的做法会不会像牛顿的老师一样,看了牛顿的作业一句批评的话也不说,而是问牛顿:“你是怎么解出这个答案的?我对你解题的答案很感兴趣。”原来牛顿是这样理解的:8-4中划掉4,还剩下8;7-3中划掉3,还剩下7;6-2中划掉2,还剩下6。牛顿的老师对这新鲜的解释报以微笑,这个解释让她了解到:牛顿看来只是从形式上理解了算术题,他需要在算数的抽象和象征意义方面得到辅导。在解释正确算法之前,老师谢谢了牛顿让她分享了这样的解题过程。

  如果是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会非常的生气,多么简单的题啊!你怎么不会做,是不是上课没注意听讲。或者,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你在听吗......这样不着边际的答案,一定是我所不能容忍的。

  从来没想过,这样答案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或许是理解的错误,或许他没听懂,或许是他的基础所限。忙着责怪,忙着下结论,忙着生气,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挫伤自尊。可能下课了,这道题他依然不会做。这么浅显的道理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多么可怕的习惯。

  记得我读四年级的时候,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在讲例题的过程中提问到我,我怯怯地站起来,支吾着,答不上来。老师没说什么,就让我坐下了。从她责怪与失望的眼神。她似在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很长一段时间上数学课她很少提问我,我也乐得如此。本只为一次没有答上的问题。而那道题,直到最后,我也没弄明白应该怎么做。现在我想说:孩子碰到这种老师,会是多么的悲哀啊!孩子求出答案时,都有他自己的理由。请倾听孩子的想法,重视解题的过程!(西门小学雷小旋)

篇5:《做好学生有点累》读后感650字

  《做好学生有点累》读后感

  寒假里,我买了三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做好学生有点累》这本书了。这本书是“阳光姐姐”写的,我最爱读他写的书了,既有让你泪流满面的地方,又有让你捧腹大笑的地方。尤其是这本书,描绘了一个六年级的一个班里发生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让我给你讲讲吧!

  这里面主要讲了两位主人公。第一个:姓名:蔡一心年龄:十二岁性别:女外号:狮子王、老大官职:班长偶像:春春(李宇春)最好的朋友:胡晶晶最大的愿望:活得轻松。《做好学生有点累》:蔡一心是的家眼里的“好学生”。他是班长、老师的宠儿,爸爸妈妈也以这个女儿为骄傲。甚至当他犯了错误时,老师也会尽量护着他。但是作为“好学生”,他却感到自己并非如别人所想的那么轻松和快乐。同学们的不理解,老师和父母的期待,都让她感到自己活的很累.......  第二个主角:姓名:李彦宽年龄:十二岁性别:和妈妈相反外号:小燕子职务:数学课代表爱好:解难题、收集钱最大的愿望:有钱、很有钱死对头:陈佳佳。《“瘟神”表妹来我家》:“抠门男生”李彦宽有一个孩子气十足的妈妈。这个妈妈喜欢给自己买衣服,喜欢化妆,从不干家务,从不过问孩子的成绩。更过分的是,妈妈竟热心的领来一个“表妹”在家里住。李彦宽虽然时不时地整这个“表妹”,却也不得不在学校和家里为妈妈收拾一些“残局”.......  蔡一心的故事和我真实的故事差不多,我也是班长,和他的感受一样,很累,真的是很累,父母给我定的目标很远大--考上清华北大,每天晚上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家长布置的作业。

  这本书很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梦一起来分享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