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主题教育学习心得范例

6520

  伙伴们也许经常会被上层领导安排写作教育,学习心得范文。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不易,文本库网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篇教育,学习心得范本,可作参考。

主题教育学习心得范例

  主题教育学习心得

  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强化信仰教育、宗旨教育、廉政教育,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增强、三强化、一巩固、一促进”主题教育活动(简称“3311”主题教育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党员受教育,干部树形象,组织添活力,工作创佳绩,群众得实惠。

  我认为,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充分的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的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的激发对教师事业的热爱。

  其二,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无德无以为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也就是一句空话。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效应。什么是高素质的教师呢?教育专家认为教书,育人,科研,管理集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才是高素质的教师。初中阶段的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师要不拘小节,处处是楷模。这对于人生处于懵懂时期的中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

  其三,教师应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教师是人类创造的新的知识财富,新的发现发明,新的研究方法,新的价值观念等等的最及时的传播者。过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我们不能只有一桶水,而必须是一眼泉。上个世纪最后几十年,每一个专业和学科都及快地更新和增加内容。边缘学科,综合学科不断产生。从人类基因组图到克隆技术,从信息网络到纳米技术,教师追都追不上,而教师还是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开发者。新的知识理论,教育工具,教育手段如雨后春笋,不学习怎么行?还有知识的整合化,相关学科的结合,文理科的交融,都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其四,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并且给他们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会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出动人的乐章。教师应该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

  其五、鼓励教育和批评教育相结合。

  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在对待“问题学生”时,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用博大的胸怀去关怀他们。因为宽容是一种力量,它能帮助孩子们改正错误,战胜自我。而我们在批评学生时要慎用批评语言,讲究语言艺术,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一次恰当的表扬,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誉的享受,更多的是对他个人价值的评定,因此进一步使他们增加勇气和力量。

文本库-www.Wenbenk.com

篇2:师德学习心得:立足岗位,更好服务于学校教育

  师德学习心得:立足岗位,更好服务于学校教育

  每学年初,我校都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师德教育。今年也不例外。今年师德的主题是,“立足三尺讲台,打造高效课堂”和“立足岗位,更好服务于教学一线”。我的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既有通过课堂也有通过个体辅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我的主题是立足岗位,更好服务于学校教育。我认为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岗位,就一定需要有对学生的爱,用爱去帮助学生,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要更多地给予学生无条件的爱,更多地给予学生积极的爱,要用自己的爱温暖学生的心田,用自己的爱照亮学生的心灵。

  有句名言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在人的心灵中,教师的心胸最开阔。因为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应从身心两方面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关心和教育。在教师对学生的爱中,包含着对人类文明的憧憬,体现人类对未来的憧憬!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特征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则越来越以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教育目的。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学生,应具有时代特点。爱学生,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可以说是每一个孩子在学校思想和行动的动机。然而,新世纪的教师也必须看到,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要求愈来愈高。尤其是生活在发展飞速的城市里的孩子,其独立性特征更加明显,对教师的情感依恋正在趋向复杂化。因此,新世纪的教师要时时处处充满爱心,向孩子奉献真情,来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更来不得半点虚伪和矫情。那么,怎样让孩子在爱的阳光雨露及教师的敬业氛围中健康成长呢?

  爱的方式可以不同,但爱的份量没有轻重。把爱伸向被遗忘的角落,用一双温暖的手去抚慰那不被注意的心,为孩子拨开心头的乌云,给孩子送去明媚的阳光,这才是真正的爱。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位教育家的话,“一个教师只有把为别人做出贡献视为自己最高的享受,他才能成为共产主义信念的真正培育者,才能造就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一代新人”。因此,新一代的党员教师就应有开阔的胸襟,把爱无私奉献给每个孩子,不管大小、强弱、品行的优劣,并把这一点看作是自己的本份,视作一种至高无上的乐趣,这就是爱的教育。即使枯萎的心也能苏醒,即使冰冻的感情也能融化,因为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广的爱。这样的爱,能容纳一切,能融化顽石,能点石成金......

  记得那是一个上午九点多钟,正是校艺术节活动的准备期间,我接到了一名初一段班主任打来的电话,她急促地跟我说:“曾艳老师,您现在有空吗,能不能马上到我的教室里来一趟。我这里有个学生急需要得到您的帮助。”从她的语气和话语中,我意识到,一定是有学生出了什么事情。答应后,我立即放下手头工作来到了他们班级教室。一进到教室,我看到班主任和正在抽泣的学生。来到了学生的跟前,课桌上的一份退学书赫然地映入了我的眼帘。在班主任的三番五次的问话后,学生仍然闭口不谈退学的原因。我知道学生此刻正处在愤怒、无助、痛苦的情绪中。我深切地用积极关注的眼神望着学生,用关心的话语告诉学生老师愿意帮助你,用共情的心理咨询技术一次次地理解学生,终于,学生的心灵与我靠近了,他终于开口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后来的咨询中,学生自动放弃了退学的念头。

  爱学生还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主要指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位置,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就是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就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在学校心理咨询室,我以尊重、平等、理解的心理教师身份辅导了一位又一位学生。理解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可以理解的。用心理咨询技术让他们不再自责、不再焦虑、不再迷茫。

  师爱无选择性,只要是学生,教师都应做到丹心一片,师爱荡漾!

篇3:《理解教育》学习心得

  《理解教育》学习心得

  本人受教育多年,教育学生多年,自认为有些教育体会,但熊川武教授的《理解教育》,还是让我感受颇深。熊川武教授所写得的内容丰富、易懂、精彩;他所举的案例深入浅出,使我受益匪浅。在几天看书的学习中,我体会最深的是理解教育的策略。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情况谈一下在教育中的一点思索。

  熊老师指出理解教育策略就是消除误解,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他们的情况,并拿出好的策略教育学生。

  第一条:情绪发泄策略。他举例说明设立发泄室,开发理解室等等。对于体育而言,也常常被用于人的情绪发泄,比如:设立皮的木桩供学生发泄情绪。同时,体育中的教材很多都可以利用。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好好的掌握这些内容。“学生通过掌握教材中的人类经验和思想,也就基本上构成了个人精神发展的内容。”这是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国教育对教材认识的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理论。

  第二条:兴趣融合策略。熊老师讲到一个“玩”字,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用到玩,怎样教学使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这里运用兴趣融合,使师生间能够更好的发展。假如碰到一个特别“厉害”的学生也不用害怕,正所谓“困难没有办法多”,我想肯定会有一个好的办法。

  第三条:亲近游戏策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做一些游戏,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使他们得到快乐,有时会使他们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本来学生是主体,现在游戏才是主体,人不是主体。这样他们的热情度也会提高,能够达到愉悦身心的作用。

  第四条:甜言蜜语策略。社会在进步,人也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化也会越来越强。作为“人”的学生的未来更是具有不确定性,任何人都无法为他们预设。以前经常听到学生被体罚,现在则很少。我想“甜言蜜语”总比处罚学生来的有效吧。

  第五条:特殊奖励策略。熊老师讲到“热情”是学生最受欢迎的一个性格,因为它最直观,又不用成本。我想我也要这样做,对学生热情,对同事也要一样,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使自己更加出色。

  第六条:委以重任策略。我想这一条对表现差一点的学生更加有用,每一位学生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平时表现差一点的学生要求更加强烈,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比如:体育准备活动时,可以派表现差一点的学生担任组长进行带队练习,同时要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

  理解教育与其他理解理论研究和教育形态有诸多不同,其中,教育策略不同。理解教育从师生理解观念的形成、学校道德场建设、课堂教学过程、师生智慧发展等多方面开发理解策略,形成卓有成效的策略体系。面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策略。现今,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使教育由知识本位向人发展本位转轨,反映在教学活动中,就是要尊重学生作为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存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意识到教育面对的是人,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后我也要更好的理解教育,从事教育!

  ****.6.22

篇4:魏书生教学思想学习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

  魏书生教学思想学习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

  当今的中国教育正在用越来越花哨的形式装扮着越来越贫弱的内容,急功近利的喧嚣,麻木的世态人情,浮躁的学术研究,狂猛的崇洋之风和乱刮的瞎指挥风,深刻的影响着人的思想认识、情感取向、价值定位,靠拍脑袋拍出来的"创新真理"、缺乏实践的"书斋定律"和邯郸学步的"效颦理论",深刻地影响着舆论导向,甚至影响着中国的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混乱的教育教学现状中,我们探寻魏书生的教学思想,不失为在喧嚣中寻找一份宁静的捷径,透过魏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更能擦亮寻求的眼光,穿透迷雾,还教育一份本真。

  笔者有幸聆听过魏书生的公开课和演讲,虽然是管中窥豹,但魏先生的教学思想和思路依然让迷茫的我找到一条思考中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让人清醒。我个人觉得魏书生的教学就是还教学和教育以本真,还语文教学以本来面目。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强调“人”的教育。

  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是人的教育,人是千差万别的,是具有能动性的。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应该是对人的培养,是对人的知识的提升,能力的发掘和素养的促成。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批判,而是建设。现时很多教师为了在学生前显示权威,对课文和社会动辄批判:这里不对,那里不行。除了显示自己的高深外,我看不能给学生以任何希望。“教育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魏先生以身体力行实践着这个基本目标。他教会学生什么是真爱。他说:“你爱事业,是为了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称得上是真爱。而只有爱到愿意自我牺牲的程度,才能够在事业上做出成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管是在普通的教师岗位,还是在教育局长的位置上,他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上课,始终坚守在课堂中,把学生求真求善的心点燃。

  二、强调“本”的教育

  教学应该以“书本”和“大纲”这个本为出发点,而不是花里胡哨的这个材料,哪个资料。当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让很多老师查资料行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一个弊病:教师从网上下载过多资料和材料,对书本知识进行补充,有时甚至到了忘记课本的程度。在魏书生的教学和教育思想中,则在行动中抵制了这种做法。笔者在听魏书生讲课中看到的是始终紧扣住课本和大纲的要求。我想一堂课学生能学懂课本知识就是成功。如果脱离学生实际,去引导学生求知更广阔的领域,这无异于揠苗助长,其结果不言而喻。教育是实事求是的,任何好高骛远只能与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2xxxx年8月27日笔者还听过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魏书生就是从作者、作品、字词、引导分析课文这些传统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这些恰恰被很多所谓的教育改革闯将抛弃了。当我们抛弃课本和大纲而去寻求更新颖的教学内容时,当我们把课外补充知识大量带入课堂时,我们可能就把本应掌握的知识丢掉了,学生本应学会的字词,本应掌握的技能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削弱了。

  作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方式,上网或查找资料未免不可,但这应是建立在充分掌握了“本”的基础上,而不是课一开始上就进行资料“轰炸”,更不是教师越俎代疱,这些都应是学生自己去寻求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否则就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三、强调以创新和能力为核心的“偷懒”教育。

  魏书生在教学中充满教育智慧即所谓的“偷懒”教育。教师在课堂中“偷懒”,但懒而不惰。我想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情景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魂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和他人的心灵对话的魅力。能做到这样的“偷懒”,恰是教育者所追求的。因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发展学生能力,更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发现美、思考美、完善美、创造美。教师应根据课堂情景和学生的突发思维去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良性的思考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境界。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更不能用语言,动作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向。而这恰恰是现在教学中常见的弊病。为了使学生的回答,在自己设定的范围内,教师不敢、不愿、不能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必然僵化,也必然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魏书生的教学中,总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他总把问题交给学生,甚至问题都由学生提,然后由学生来解决。不断地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因而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敢问、善问,往往学生的回答让老师受益非浅。因而,我们可以说,这种“懒”是平时扎实的“勤”的结果。

  在教学方法上,魏书生也认为应该做一个“懒”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找方法。合几十个学生的力量往往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的记忆规律和科学的辨证的看待问题的方法。至于具体的方法,对不起,学生自己想。我想这就是魏书生可以几个月不在,而学生也能学好的主要原因。他教给了学生是“捕鱼之技”,而不是“鱼”。这就是对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的纠正,是教学方法的回归。

  看似“懒”,实则不“惰”。正所谓,有思想、有文化、有感情、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课堂就会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创造。为师者,孜孜以求的不正是这种境界吗?

篇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xxxx年版)》学习心得

  2xxxx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xxxx年版)》,这部凝聚着无数专家学者和一线广大教师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本,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1、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3、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在寒假期间对该标准进行了仔细的研读,通过与实验稿比较、分析,我收获良多。

  总体感觉上新课标有以下几个变化:一是内容更加充实。新课标变厚了,由原来的29页变为80页,内容有了大篇幅增加,显得更加厚实。特别是在附录中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使得课标文本结构显得更加完善,化随意为规范,增强了课标的科学感。二是同中有异。虽然总体结构没有变化,仍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四个部分组成,但在每部分中内容都有变化,或是增删,或是修改,或是顺序调整,全篇修改点多达200余处。虽然课程标准体现的基本理念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与处理上,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与操作上都有明显调整,从内容到形式变得更加合理、科学。三是文字表述更加简明准确。文本中对概念的阐释更加准确全面具体,减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总之,通过吸收十余年来课改和教材实验的成果经验,吸取方方面面好的意见建议,修订后的课标更加逼近语文课程的本真、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因而更加有利于指导语文课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入实验,更好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与实验稿相比较,我认为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一、课程性质明确定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长期以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这一概念,没有科学、明晰、统一的阐释,从而衍生出许多自说自话的、无谓的争论,最终导致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陷入了混乱。现在,理论研究者普遍认同将“言语性”作为语文课程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言语习得”,因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包括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两个方面)。新课标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并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新课标从“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

  二、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

  在前言部分,新课标将原来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究竟有哪些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呢?具体言之,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此外,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是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感悟、以统一的解读取代多元的思考以及集体讨论多、个人阅读少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三、高度重视识字写字--识字减数量、写字提质量

  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日常大量使用键盘输入文字,使人们对汉字的读写和识记长期处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状态中,久而久之,错别字随处可见、全社会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也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语文教学而言,有的教师认为指导学生写字是软任务,不但每周上一节写字课形同虚设,就是识字课中的写字指导环节也常常是指导多、练写少,学生真正写字的时间少得可怜!有的教师教学中习惯用播放课件指导写字,即使有教师板书范写,其书写水平也难如人意。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识字、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过程,同时也是体认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理解的过程。写字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相应,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惟有汉字的书写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一--书法。”

  新课标,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予了我许多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