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心灵的指南针

8557

  悲催上班族,也会为编写论语,读后感,指南针,心得文章而苦恼,参考范文网上遍寻无果。文本库小编整理的如下《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心灵的指南针文章也许正合君意,如果对您有用,收藏的同时也要分享哦。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心灵的指南针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心灵的指南针

  如今,在每年新出版的成千上万种图书中,真正称得上好书的,并不算太多,而自己尤其排斥排行榜上的畅销书。因了某个偶然的机缘,拜读了一度炙手可热的《于丹<论语>心得》,读罢,感慨便也油然而起:好书在此。

  在人们公认的好书中,有这样两类:一类以其认真给人以知识,把读者带入尚未涉足的领域并终生受益。另一类以其智慧给人以启迪,仿佛不经意的几句话,便使人茅塞顿开,难以忘怀。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之于我,便属于后一类。读过这本书,一向对《论语》敬而远之的自己,对孔圣贤博大的思想和胸怀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就形成了后来的《论语》。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古代社会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那么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于丹在书中写道:《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直白地说,《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在《论语》中,天地人并称为“三才”,人的意义跟天和地是一样的。所以,在孔子看来,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应该自重的。《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此而无比强大。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们今天也常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论语》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

  好书离不开好的作者,而这本书的作者于丹,对中国古代文学卓有研究,功底深厚,下笔斐然成章,那行云流水般的遣词造句,读来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她的功力与魅力,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真是未曾展卷,便已心仪。

  让我们在于丹的引领下走进《论语》,也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跨越这千古的沧桑,在今天看一看他那淡定的容颜,想一想他让我们回到自然中的缘由。在我们每一天忙碌的间歇里,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鼓励。

  读这本书,叫人知道了许多,又思索起许多,让人不由地感慨:好书在此!

文本库-www.wenBenk.com

篇2:《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拒绝平庸

  《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拒绝平庸

  平庸是一种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平庸是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平庸是原地踏步缺少创新。作为教师如果只剩平庸,那么我们的教育生活将了无生气,习惯平庸则让我们失去追求梦想的激情。拜读了彭兴顺老师《做卓越的教师》一书,犹如在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我追求卓越的梦想。本书从教师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研修组织、家庭教育、魅力师训这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所写内容贴近教师的生活,语言真挚,说理透彻,尤其是书中一个个的小故事让各块内容不再以教条的说教呈现,而能使阅读者更好的理解文中内容。

  细读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的第一辑做卓越的教师,在开篇絮语中,作者谈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而“学校教育不能让自己的学生胸中充满雄心和壮志,那么,这将是最失败的教育!”真是语出惊人!原来我一直以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做人。作者高瞻远瞩看教育,给我们指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是啊!作为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仅仅局限于上好我们的四十分钟,那就很难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要培养卓越的学生就要做卓越的教师。如何做卓越的教师?首先就要调整心态,“爱我所选”,矢志不渝,终生不悔!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在积极的教师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要想时刻保持工作的积极性,时刻拥有追求卓越的激情还必须善于调整心态,本书第二辑做幸福的教师从“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工作”、“学会开心生活”四个方面阐释了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充满阳光。”美国学者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中说过:“一个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教师积极阳光的健康心理直接决定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工作,备课、上课、作业、考试,甚至还要应对各种检查,职称评聘,难免有些枯燥乏味无奈。如果过分纠结于这些负面情绪,何来快乐可言?正如作者所言,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成功者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也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不要总是纠缠工作压力的消极方面,要学会尝试发掘工作的意义和乐趣。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历经磨难,学会创新工作,我们就能体会“工作着是快乐的!”的内涵。

  追求卓越的教师还必须是善于完善自己教育能力专业技能的教师。作者从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作为教师,传道授业方为根本。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因你的魅力而喜欢你的课堂,因你的课堂而爱上你的风采。这就需要教师静心阅读文本、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一堂好课,是用‘心’上出来的”。在平时,我们要虚心学习,借助学校组织的各种听评课和教研活动,欣赏名师课堂,研究教学艺术,打造自己独特的魅力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完善还必须重视教研善于反思,教研活动是卓越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作为教师,要把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让实践帮助理论的提升,让理论检验实践的正确。我校要求每星期都要有固定的教研时间,我们要抓住每一次教研机会切实解决教学中困惑和问题,不应将教研流域形式。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养成记录自己平时思想火花的习惯,善于反思,勤于协作,将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那又何愁不卓越?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从拒绝平庸做起,启动自己全部的激情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我们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的爱就如朝阳一样喷薄而出,冉冉升起在我们生命的天空中,我们就会蔑视失败,渴望成功,拥抱胜利!

篇3:《中外探险奇观》读后感:小议探险精神

  《中外探险奇观》读后感:小议探险精神

  今天,人类在地球上的足迹几乎无所不及,人们对地球的了解也日益加深,就连十几岁的少年也知道七大洲和四大洋。然而,有谁曾知道,在遥远的过去,人类只生活在极其狭小的空间内,人们过着井底之蛙般的生活,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环境的限制使人们产生了许多幻想;种种传说又使地球蒙上了一层面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人打破了这种僵局,勇敢而坚定地迈开了人类探险的第一步,从而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如同打开了闸门的洪水,频繁的探险活动接连不断地进行着。在危险与死亡面前,许多人畏惧了,退却了。然而有一些人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怀着坚定的信心继续前进着,为了找到未知的地域,为了发现人类的力量和智慧,为了了解自身的价值,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能力,他们探险、发现、开拓、求索,去开“天下之先”,去创“天下第一”, 把危险与死亡置之脑后而不顾。在这些探险家的努力下,人类渐渐揭开了遮盖地球的面纱。人类的足迹在一步步延伸,由海上发展到太空,实现了飞天的梦想。“神舟9号”和“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就是探险精神的最好证明。可以说,历史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前人不断探险,反复摸索取得的。

  那么,是什么促使探险家们做出这一切的呢?是一种精神,探险精神。什么是探险精神?探险精神就是在探险中所表现出来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以及敢于向大自然,向自己的生命和能力挑战的精神。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皮尔里征服北极,布鲁克横渡大西洋,人类成功地登上月球......无论是危险的海上漂流,还是险象环生的太空之旅,都是这种精神在鼓舞推动着他们前进。作为一种精神是人类愿望的寄托,也是生命的支柱。在它的支持下,无数探险家怀着为人类创造美好明天的信念,为之奋斗终生。虽然有许多人长眠地下,但更多的人继续奋勇前进,为取得人类的不断进步而拼搏。探险精神的意义在于:作为探险家的生命支柱,它仿佛是大海中的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道路,激励人们不断探索。可以说,探险精神是一个民族所不可缺的力求上进的精神。

  鲁迅先生曾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要踏出新路来,我们需要无数个杨利伟,无数个探险家,更需要探险精神。

篇4:读书心得:快乐的读书生活

  读书心得:快乐的读书生活

  书是一个终身都陪伴你的好朋友,是一位育人老师,更是一座启迪人类智慧的宝库。读书在我的生活里是不可缺少的,在书海中遨游,我会得到无限的快乐。

  我早早的就与书结下了朋友。爸爸是客籍教师,家在县城,离他工作的学校有几十公里。我一出生到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都随爸妈住在校园的宿舍里。宿舍的隔壁就是校园商店,商店的好大一块空间都堆满了各种图书。从我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我就在图书堆里跌打滚爬。开始只是好奇,看一些花花绿绿的图画,根本看不懂,只是觉得可爱。后来爸爸给我订阅《中国儿童画报》《幼儿画报》等图画书,每天睡觉前,雷打不动的讲故事给我听。慢慢地,我认识了拼音,也认识了少数的汉字。宿舍隔壁的图书商店里有的是图书,爸爸给我找了带拼音的书,让我自己读。一开始,我读的并不顺利,哭着闹着让爸妈给我读,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儿子,爸爸不是给你讲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吗?你不要灰心,只要功夫到家了,自然就能读得顺利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自己一遍遍地读了,不过,我到以后慢慢的觉得越读越有趣,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故事的世界”。从那时起,从幼儿园、小学一回来,我就扎在隔壁的图书堆里,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三毛流浪记》《小猪唏哩呼噜》等,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并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读好多书来丰富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酷爱读书了。不过,已不是以前的童话故事般梦幻。现在,我喜欢看一些《昆虫记》、《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三国演义》等文学书了。现在,书就是我的好朋友了,书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快乐。爸妈和我一起逛“建湖大润发超市”,我很少跟着他们跑,总是喜欢蹲在超市二楼的图书角看书,要不了半天,几万字的图书我就能装下肚。省得老爸买回家了。告诉你,这就是我给老爸省钱的窍门。今年放暑假前,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10本图书,加之在网上购买的,我胜利完成了阅读20本书的“任务”。

  我相信书中有一个大世界,只要与书为伴,我就能获得快乐,就能让生命变得精彩,就能让自己的大脑变得充实。

篇5:读书心得:我的读书故事

  读书心得:我的读书故事

  我的读书故事是从认识拼音开始的。

  那时我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对书的兴趣也是倍儿足,总是喜欢一个拼音一个拼音的念下去,然后连成一句话,再看看下面的插图,那种感觉一点儿也不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喜悦少几分。后来家里屈指可数的含有拼音的书被我没日没夜的看完了,依旧回味无穷,于是又一遍遍的反复阅读,时间久了,我便也认识了些汉字。由于看的次数多了,基本都可以叙述出故事的经过,没有了好奇心,渐渐地失去了兴趣。于是又缠着妈妈给我讲其他的故事。在妈妈绘声绘色的讲述中,记忆里那时的夜晚是恬静而美好的。后来日积月累中,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至今仍记得我第一次独自看完一本没有拼音的书的心情,一点儿也不比现在的我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而略觉平淡。

  现在认字读书不是问题,而五花八门的学科,让我们背上沉重的包袱,平时没有多少时间阅读课外书,只有在暑假我才会快乐地阅读课外书,当我读到一些精彩的片段,我也会停下手中的事,全神贯注的看完。常常在我渐入佳境时,爸爸妈妈总会敲敲桌子:“还不快吃,饭都凉了。”我才会极不情愿的把书合上。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这话十分有道理。在读一本书时读者自身会耳濡目染的受到一些好的影响,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比试自然的事了。

  人生最美读书时,我的读书故事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