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春》的语文教学反思

2096

  社会一步步往前发展,工作中需要适用到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不断增多,怎么写作好这些文章呢?以下整理的《春》的语文教学反思文章,为您提供必要参考帮助,欢迎阅读收藏。

《春》的语文教学反思

  《春》的语文教学反思

  为更好的推进课改,更有效地实施有效教学,我校教导处在开学初组织了一轮以中青年为主的“研讨课”,我作为中年教师做了一节课改研讨课,但收效不尽如人意,显露出的弊端很多;同时也借此机会听了一些优秀、年轻老师的课,感慨也颇多。

  下面对我的一节《春》作一下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课改的思想及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了预习学案,预习学案的内容的设计虽然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学案中重视学生的有感情地阅读、阅读后分析展示、以及口语交际的展示,在展示中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检验学生的预习能力,力求做到“当堂清”。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预习学案完成不好、学生的展示不精彩、课堂气氛不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等问题。分析其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主观上:

  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了解不够,我没有进行预习指导,离开老师的辅导他们还不能做到有效或高效的预习。

  对预习的任务分配不明确,导致学生预习抓不住重点,不深入,对于问题不负任何责任,甚至不用思考,所以在汇报时也就不精彩。

  客观上:

  1、题量略大是影响课堂效果的一个因素,预习中学生有顾此失彼的迹象。

  2、学生预习时间少,预习不充分,好的一节展示课预习必须到位。

  3、学生没有掌握预习方法,有的学生甚至不会预习,重点的段落应抓住什么进行预习学生不知道。

  学生的表达能力欠佳,不能很好的说出一句动听的话、不会从心底里说话、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

  结合教学反思,我个人认为能更好的开展课程改革,提高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学生的预习能力的培养以及预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我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从一年级的现阶段起,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研讨课的个人反思,如有不同见解请指教。

文本库 www.wEnbenk.com

篇2:LT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堤龙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现作以下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新课程的背景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能力。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的新颖;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课堂气氛活跃,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活起来

  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优的佳作,其语境描述得美妙,语言应用精巧,思维表达深刻,都是引导学生的重要内容。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文的精彩之处不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印象,我在阅读教学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指出

  “课堂的外延与课内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教训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把语文教学融入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课外书;其次,注重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如举行笔下生花竞赛、书法竞赛、讲故事比赛、编写儿歌。此外,注意利用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并注重习作与活动紧密结合。三年级学生作文才刚刚起步,怎样批改才能收到实效呢?

  ⑴ 改其一点,目标明确。布置作文,让学生明确要求,可先“约法一章”。以记事为例,可要求学生抓住重点,或要求过程清晰,或要求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突出,同时我十分注重鼓励学生巧用语文书中的好词佳句。批阅时根据事先约定的“法”,只要学生承诺所约的“法”之一,即使其他方面不够理想,照样给优。这样由于目标单一、明确,让学生每次习作做好一点就行,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为以后学生写好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⑵ 重评轻改,抓典型。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把重点放在习作评导上。我觉得重指导,轻讲评收效不佳。改得满篇朱红,费时低效。我认为可针对习作特点的要求,可以在批阅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归纳共性问题上,找出典型习作抄在黑板上,或印发给学生,师生一起修改,指出优点,找出失误。互相研讨,使其变成一篇佳作;或抽好、中、差几篇抓住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边讲述边修改。如此下去,学生就会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⑶ 面批几个,拔优辅后。以吃“大锅饭”为主,抓共性是必要的,但抓个性也不可少。最好的办法是面批。但花时间更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课,在学生完成草稿后,每次辅导几个,将有些“作文事故”消灭在萌芽中,防范于未然。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篇3:《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语文教学反思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语文教学反思

  “同学们,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就是--”正当我伴着深沉的音乐边向学生娓娓动听地讲述故事,边板书课题: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崔老师,您把课题写错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而您把‘他的’两字漏掉了!”教室一阵哗然,许多学生也都“是呀”、“对呀”地附和着。

  我仔细一看,真的!由于我一时疏忽,竟犯了一个教师不该犯的错误。面对评判他人的意识不断增强的五年级学生,我是不露声色地迅速添上漏掉的两个字,还是维护师道尊严,自我辩白呢?我略一思索,突然灵机一动,真诚地对那位学生说:“我真佩服你的细心和勇气!谢谢你给我指出错误,更要感谢你打开了我的思路。我的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不妨来讨论一下:你们觉得添上这两个字后,与先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呢?”说着,我便用红笔在“大黑骡子”前,郑重其事地添上两个大大的字--“他的”。

  短暂的沉默后,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加上这两个字后,我觉得这头大黑骡子不是别人的,而是彭德怀同志的。”

  “第一个题目讲的是彭德怀与普通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而我从‘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个题目中体会到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之间的关系肯定非同一般,大黑骡子一定是他的心爱之物。”一学生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惊喜地说道。

  “发生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故事一定非常感人,我想马上阅读这篇文章!”

  “你们的审题能力真强!那好,现在就请你们带着两个问题去读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你们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心爱之物呢?”我顺势把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提前了。学生立即专注地阅读起文本来.....  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我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到他们已被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真挚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道:“读到这儿,你有问题要提吗?”

  “既然彭德怀这么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呢?”

  又是一番深入地阅读......从学生发自肺腑的表达中,我感觉彭总的精神已融进了他们的血脉之中!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篇文章还可以定什么题呢?”

  “《痛苦的抉择》。”

  “《爱兵如子的彭德怀》。”

  “《大黑骡子,委屈你了!》。”

  “《别样的爱》。”

  .....  一个个绝妙的题目,从学生头脑中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了!

  真没想到,一次小小的疏忽,竟促使我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的课堂教学,审视我的学生,使新课堂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喜人场面。真的,这次疏忽完全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到的,但由它生成出的许多新问题却与我的预设不谋而合。我不禁想到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的一句话:“好的课堂应是预设与生成相融的对话场。”在这里,师生平等对话,生本自由“交谈”,预设和生成并存。这堂课中,我充分利用这次小小的疏忽,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文本,使他们在与同学、老师、文本的多次对话中,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不断生成许多有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从而走进作者的心里,走进彭总的心灵世界。此时,阅读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课堂反馈来看,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全方位的满足和发展,而我也与学生一样,时常感到智慧的闪现,生命活力的涌动。

  我真的要好好感谢这次美丽的“疏忽”,感谢学生带给我灵动的智慧,带给我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篇4:《短歌行》语文教学反思

  《短歌行》语文教学反思

  《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名篇之一。我按照诗歌的传统教法来讲授,主要从朗读、品赏、分析等方面入手解读本诗,并且在此基础上请教组内多位老师,力争做到严谨。

  一、激起学生兴趣,带入诗歌情境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导入环节。为了营造历史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诗歌情境,在课前三分钟,我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这慷慨、雄壮、悲凉的歌声中,学生们听得很认真,甚至有的同学还小声地跟着哼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迅速的进入了情境。接下来我便根据一代伟人*《沁园春·雪》里的诗句,回首历史,纵览古今,引出课题,引出曹操,用导语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较为具体的介绍曹操其人其事,让学生更全面和具体的了解曹操,正确看待曹操,同时积累文学常识,并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走入了那个群雄逐鹿、诸侯激战的时代,走入了那个“乱世出英雄”的***岁月,也走近了我们这节课的主题《短歌行》。

  二、多次诵读,环环相扣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把握诗歌的意境,以达到牢记和背诵的目的。一节课,多次朗诵,次次深入,环环相扣。一读,老师范读,学生正音正字,并注意体会诗中情感和诗人当时的情怀。二读,学生自由朗读,在自读中自主体会诗歌情感。三读,请个别学生感情饱满、抑扬顿挫地朗读全诗,朗读时尽可能地展现诗人曹操的胸襟、情怀和魅力。四读,全班同学齐读。五读,划分了诗文层次,分析了各层次所表达的诗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之后,全班同学再次齐读,目的主要是体会和理解诗人真实、细腻、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六诵,请个别学生站起来背诵全诗。

  六次诵读,由浅入深,由内到外,由点到面,一步一步地使学生从学习到接受,到领悟,再到吸收,循序渐进地掌握了这首诗。

  三、品读赏析全诗,挖掘文本内容

  语文课上,讲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语文,所以,我把我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挖掘上。我希望能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地开掘,让学生在全面把握文本内容的同时,学会用探究的思维去学习语文。在对《短歌行》层次的划分上,我把每八句诗划分为一节,全诗共分为四节,注重分析各个层次之间的层递关系;在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时,我按节讲解,帮助学生理顺全诗的线索,全诗前三节诗人一直在抒发自身的忧思,最后一节中方才吐露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诗歌内容及情感层层递进,使全诗具有了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效果。在课堂上,我采用问答式交流,逐步引导,让学生有方向的思考,使思想活跃,思维发散,能力提高。在最后,情感升华,劝勉学生自主努力拼搏。

  四、缺点不足之反思总结

  古文重在累积,而最好的方法便是熟读以及背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堂上,虽多次诵读了全诗,但具体操作上,还是有欠缺和不足,应以学生为主体,可是上课时自己唱主角的时间太长,没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消化吸收的时间。或许,我的分析如果点到为止,那么,学生在这堂课上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既能活跃课堂,又能体现其主体性。在这一点上,我还需努力改进。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在时间上我没有做好整体安排,在前面环节中,有些赶,导致在授课结束时,还有一些剩余时间,在预设时没有想到时间会有剩余,所以这时有些慌乱,没有处理好这一节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

  通过这次汇报课,我深刻的认识到,单纯的“预设”不应该是我们教师备课和应对课堂所出现情况的全部,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只有通过这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才能使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表现在教师能否敏锐地捕捉到教学细节,并科学地处理这些教学细节上。

  我的第一堂公开课就这么结束了,锻炼了自身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如何敏锐地捕捉教学细节,巧妙地把握教学契机,适度地开拓教学范围,都是我应该继续下大力气钻研的问题。“学生要有一碗水,教师应先有一桶水。”以此自勉。

篇5:围绕重点自学语文教学反思

  “围绕重点自学”语文教学反思

  自从我校开展“引导自学”课堂结构改革以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我反而不知道如何进行语文教学了,面对课堂,我常常是不知所措,一会儿引导自学,一会儿传统教学,总是完成不了“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的五个环节。暑假期间,我再一次阅读了何炳章的《从教育原点出发》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这两本书,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的必要性和长远性,它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基本吻合的。

  “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有五环节构成:明确自学重点、围绕重点自学、交流自学情况、点拨自学得失、巩固自学成果,其中的“围绕重点自学”包括“个人自学”和“小组讨论”,它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集中表现,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但在实践初期,运用“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时,感觉是相当痛苦的。教师出示完自学重点后,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围绕重点自学,但小组还没讨论完就已经下课了,后面几个环节根本没时间进行,感到围绕重点自学太花时间了,哪有那么多时间让孩子来自学和讨论,几节课下来,就再也舍不得拿出时间让孩子来自学。

  比如语文教学的第一课时,我的自学重点通常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方法是“读、圈、标、划、写”,把课文读三遍,圈出生字词后读三遍,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子等,写出课文大意。结果,有的孩子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有的孩子为了赶时间,省去某些环节,敷衍了事。看到学生这样自学,我的心里很是着急,更感到无法控制的环节是小组讨论。首先是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有的吵吵闹闹,有的像开茶话会;其次是小组长没有发挥其领导作用,往往在分配朗读课文或者读词语时需要好几分钟时间,语言不简练,思路混乱;再次,组内其他成员不服从分配,过于自我,还有个别学生说些与讨论无关的话,整个课堂一片混乱。像这样的课堂教学持续了两个星期,经常是先让学生个人自学,自学以后,又回到了老师讲解为主,我觉得这种教学在本质上与传统教学是没有区别的,反而耽误了更多的教学时间。

  10月份,我校开展了“引导自学”型课例研讨,我在思索,在问自己,教师到底怎样教?学生到底怎样学?我的教学出路在哪里?于是静下心来,决定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扎扎实实进行训练,不能急于求成。于是,我首先训练学生的个人自学,在自学之前,我强调如何自学,自学的方法是什么,然后请同桌之间互相监督,不允许偷懒,对于自学好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对个人自学能力弱的,喜欢偷懒的同学,我也不断加强巡视,进行指导。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15分钟不够,给20分钟,20分钟不够,给25分钟,我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自学当中,认认真真学会个人自学。当学生看到老师态度这样认真,学生自然也不敢马虎,都默默拿起书本,开始自学,连平时上课爱讲悄悄话的几个孩子也都忙活起来。经过半个多月的训练,学生渐渐能快速投入到个人自学当中,所用时间也由原来的25分钟提前到15分钟,这样,个人自学这一环节基本训练到位。

  小组讨论是最让老师头疼的,也是最难训练的一个环节。首先,我从声音上进行控制,每次小组讨论之前,我首先申明,对于讨论声音小的小组可以加一颗星,让组员之间互相提醒,学会控制自己小组的声音。然后,选择能力棒的孩子当小组长,给小组长单独开会,教他们怎样安排一个步骤接一个步骤进行,使用哪些常规语言。

  同时,教育班级所有同学在小组讨论时要听组长安排。每次上课,我都要亲自坐到一个小组里,观察他们小组讨论的整个过程。对于发现的问题,当场解决。就这样,一连8节课下来,我把8个小组的讨论完全听了一遍,对于每个组长、汇报员、组员的表现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经过不断地训练,小组讨论的时间也由以前的15分钟变成了10分钟左右,对于提前完成并在完成之后保持安静的的小组,我当堂给予加星。只要小组达到5颗星,这个小组就能集体获得奖励。教师的严格要求与不断的表扬相结合,使得小组讨论开展得有条不紊。

  经过2个多月的训练,孩子们基本上学会了“围绕重点自学”,每个同学都能快速投入到学习当中,按照老师给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虽然,学生在“围绕重点自学”这一块花了将近25分钟,但是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因为我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这才是真正地将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以学生为主体。

  作为教师一定要舍得这个时间,不要以为你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愈多,你讲得越精彩,学生就记得愈深入,只有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让每个孩子都进行脑力劳动,那才是真正的学会学习,提高孩子的自育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