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宜昌市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细则

4189

  悲催上班族,也会为编写研究性,实施细则,学习文章而苦恼,参考范文网上遍寻无果。文本库小编整理的如下宜昌市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细则文章也许正合君意,如果对您有用,收藏的同时也要分享哦。

宜昌市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细则

  一、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

  学校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开设的目标

  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规范运行,我校于2xxxx年秋季制定了《昌宜市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目标、具体内容作了界定,具体为:

  1.总体目标: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 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

  一是自主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和项目,老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中去选择课题和项目。在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取提供课题指南等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二是开放性。学生学习的时空是开放的。在空间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还可以到校外;在时间上,既可以是在学校规定的集中时间内,也可以是在其他时间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开放的,既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体的。指导教师是开放的,既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信息来源渠道是开放的,既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一切场所查阅获取资料,也可以到校外诸如三峡大学、市图书馆或因特网以及全社会采用查阅、采访、调查等形式获取资料。

  三是差异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既要尊重学生因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形成的个性差异,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年级、不同研究阶段的要求方面有层次上的差异。在研究的过程中,即使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可以各不相同。从而为学习者,同时也是为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是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三、课程运作模式

  1.课程式研究性学习

  这种模式的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紧密相关,基本以某学科内的某一内容为中心进行扩展辐射,展开研究,而较少涉及其他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如高一语文学了《论语》中篇目《季氏将伐颛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孔子研究"、"《论语》研究"等。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尝试学术研究的乐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形式具有学科课程性质,有特定的问题情境,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2xxxx年版的新教材,配合一定章节的教学内容设置有许多研究性学习专题,如数学的"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物理的"研制水火箭"、"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化学的"白酒中甲醇的检验",历史的"*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等。所以,课程式研究性学习原则上由任课教师负责,按教材和大纲规定的学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学习,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学术研究的兴趣。

  2.课题式研究性学习

  这种模式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学们在生活、社会、自然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设置专门课题,然后到身边的环境中寻找和开发利用各类学习资源,进行自主的探究,最后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并形成研究成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课题式研究性学习区别于课程式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选择的课题不受某一学科某一教师的限制,而且研究主题综合性强,与传统学科相关程度较低,课题研究的特征明显。

  四、实施原则

  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正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一个课题的研究时段原则上为一学年,活动时间固定为每周五下午二、三、四节(原第二课堂时间)。

  五、实施步骤(课题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为每个学生提供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索的机会,整个实施步骤按照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解决。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明确要求,课程实施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据此我们可以将实施流程细化为:"提出问题──设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研究──处理信息──得出结论──成果表达。"具体步骤如下:

  1.前期准备

  (1)学校遵照《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2)前期培训

  动员教师、学生,以印发资料和辅导讲座等形式对老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培训,让师生共同转变观念,熟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并作好选题准备。

  (3)以备课组为单位,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及下学期的课程内容,提供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4)发放《昌宜市一中课题选择意向调查表》,酝酿准备选题。

  2.确定课题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及社会关系交往等情况,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为研究内容,结合本地社会、人文、环境、风情和习俗,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并聘请指导老师。自定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不宜太大或空泛。无自定课题的同学应选填教师提供的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每个研究小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原则上一个小组聘请一位指导教师,学生不得一人单独组成研究小组。学生填好《课题选择意向表》后上交年级组。

  3.公布分组情况

  由学校综合考虑教师选题和学生选题情况,对研究小组成员、研究专题、指导教师进行分组公示。

  4.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小组成员与指导教师见面,交流讨论对本课题研究的构想与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和《小组活动约法》;指导教师制定《指导计划》。

  5. 评审研究方案

  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对所指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方案逐一加以评审,凡不合格者,指导教师应指导研究小组同学重新设计制定研究方案,直至合格。凡备课组评审优秀者推荐到学校(全年级不超过10个),由学校组织"专家小组"对各备课组推荐的研究方案设计优秀的课题进行复核确认,并予以表彰、展示。

  6. 研究实施

  (1)各研究小组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自主开展研究学习活动。研究活动的形式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如网上资料查询、图书资料查询、专题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实验等。

  (2)各个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研究学习从观念到方法,尤其是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提炼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并亲自参加一两次小组研究活动。

  (3)每周五下午二三四节为固定的研究性学习时间,各研究小组到固定地点与指导教师见面,汇报确定活动计划,领取《活动记录表》和《外出活动批准单》。指导教师接受学生咨询,检查外出学生的各项准备工作,签发《外出活动批准单》,交待注意事项;对学生的校外活动,指导教师应不定期进行核实检查。

  (4)每个小组配备一个课题研究学习"资料包",存放于指导教师处,由各小组组长负责本课题组的资料搜集和档案管理;每个学生一个研究性学习笔记本,随时记载研究学习情况和各方面的收获,记载内容包括:临时计划、访谈提纲、活动记录、资料摘录、心得体会、书面小结、待解决的问题等。

  (5)各小组组长每周五之前向指导教师汇报上次活动情况,征求下次活动意见,并做好资料搜集整理。

  (6)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阅读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及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定期批阅学生的学习笔记。

  (7)中期检查汇报。教务处、教研处对各研究小组的资料搜集、档案管理情况(资料包)和中期研究成果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凡中期检查不合格的课题,应及时调整实施方案,改进研究计划、方法。

  7. 形成成果

  (1)各学习小组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形成研究成果。成果表达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形式不拘,可以是研究论文、科技制作、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多媒体演示、报告会、展板等,要求方式规范,内容具体,鼓励创新。

  (2)结题准备

  各学习小组在两周时间内做好结题准备。准备工作以评审材料的准备为主,需准备的评审材料包括:①研究成果(论文、报告等)1份;②结题报告1份;③小组学习总结1份;④各成员总结1份;⑤小组成员学习成绩互评、自评表每人1份;⑥所有原始资料及资料目录1份;⑦学生学习笔记每人1本;⑧指导教师总结1份。

  8. 评审答辩、报告会

  (1)初级评审:所有课题均应通过初级评审;初级评审以学科为单位,由各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对所指导的各个课题进行评审,并确定参加校级优秀课题评审的课题。

  (2)校级评审:由学校评审专家小组,对各备课组推荐的优秀课题进行复评。评审的方式可以是查看验收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其他资料,也可以是答辩会、报告会的形式。学校对经过复评而被确认的"优秀课题"予以奖励。

  9. 成果展示

  学校集中将"优秀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向全校展示,并及时向校外推荐。

  10.总结

  召开专题研究总结会,总结成绩,明确不足,完成书面总结。

  11.确定下一学年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六、课程评价

  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评价的重点:

  (1)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认真参加每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能认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收集、积累、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善于与他人合作。

  (2)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的体验情况。评价的依据是学生的研究笔记、小组讨论记录、交流和总结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3)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其他新技术的情况;研究结果的表达和交流情况。

  (4)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的情况。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的意识;相对个体的能力发展动态评价。

  (5)研究成果。

  评价的方法:采用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重视过程评价,突出学生实践体验、学习态度、探究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的考核。

文本库 www.wEnbenk.com

篇2:宜昌市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必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教育部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加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于2xxxx年4月11日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简称《指南》)。湖北省教育厅决定从2xxxx年秋季起,在全省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开始设置“研究性学习”必修课,每周三节。在三年内高中各年级开齐“研究性学习”课程。根据文件精神,我校决定从2xxxx年秋季正式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为了规范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我校的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

  学校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已不再是知识传授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指南》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总目标是: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2、具体目标是: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从我校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知识水平出发,学校三年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为:高一年级为起始和基础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愿意参与研究性学习,并产生一定的兴趣;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初步解决问题;了解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多种有效手段和途径,掌握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和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并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与人交流、分享的技巧;乐于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见解和研究成果;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关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高二年级为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达到如下目标。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并形成浓厚兴趣;形成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较好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恰当地利用信息;形成一定的合作能力,乐于与人分享;养成严谨、求实、不断进取的科学态度;养成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的习惯,自觉维护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高三年级为巩固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使学生能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独特方法,并能创造地利用各种信息;善于与人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懂得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断追求真理;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确定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开发活动课的经验和实际情况确定以课题研究为重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内容确定的原则

  一是自主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进取和爱好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和项目,老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中去选择课题和项目。在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取提供课题指南等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二是开放性。学生学习的时空是开放的。在空间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还可以到校外;在时间上,既可以是在学校规定的集中时间内,也可以是在其它时间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开放的,既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体的。指导教师是开放的,既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信息来源渠道是开放的。

  三是差异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既要尊重学生因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形成的个性差异,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年级、不同研究阶段的要求上有层次上的差异。在研究的过程中,即使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可以各不相同。从而为学习者,同时也是为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和确定的总体方向:内容选择最基本的依据是学生的生活。一是以“人与自然”为线索的内容。它主要以昌宜以及三峡地区与人生存发展有关的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如气候、水资源、植被状况、能源等。二是以“人与社会”为线索的内容。它可以是昌宜的历史变迁、社会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也可以是社会经济问题、社会政治问题。三是以“人与自我”为主要研究对象。它主要涉及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问题。如青春期生理与心理、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养成、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所引起的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探究。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实施

  (一)课程安排

  秋季起,在我校高一、高二年级正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每周星期五下午安排的3课时为基本单位时间,以校本课程为基本载体,同时加强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和研究,促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向学生校内外生活中渗透。

  (二)教学安排

  每学期按20周计,每周3课时,共约60课时。分五个阶段:集中学习,确定课题,开题;开展研究,教师跟踪指导;期中交流,进行阶段性小结;再进行研究,教师实施跟踪指导;期末结题,交流,评价和总结。

  (三)研究类型

  课题研究类: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类: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

  (四)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研究。这种形式是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基本形式。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五)保障条件

  学校尽量给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各种条件:开放学校图书馆、科教馆、电子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学校根据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在校外联系的有关部门和资源。

  (六)课程实施的一般程序

  按照教育部的《指南》要求,课程实施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形式开展。此阶段的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讲座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

  实践体验阶段,在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调查研究;初步交流。

  表达和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表达方式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活动方案、科技作品以外,还可以采取辩论会、研讨会、展板、墙报、编刊物、音像资料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在学期末分别举行班级和年级交流报告会,年级编辑优秀成果集。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和评价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

  1、学校成立课程领导小组

  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教科研的副校长

  组员:教务处主任、教研处主任、各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

  2、成立“研究性学习”实施小组

  在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研究性学习”实施小组,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成员包括:

  组长:分管教科研的副校长;

  副组长:教务处主任、教研处主任、各年级主任

  成员:教研组长、所有专职和兼职指导教师、班主任

  3、课程档案管理及相关部门的工作

  学生活动档案资料:研究方案,含名称、目标、意义、内容、方法、所需资源、小组人员分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计划、成果形式、指导教师等内容,开题时上交由教研处备存。学生研究活动情况记载,含时间、地点、研究内容(具体)、收获、体会、问题等内容,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期末进行总结,每篇总结要求在1000字以上,研究情况记载根据研究内容,按照要求上交给指导教师批阅,并由组长签名。研究成果,每一个学生每一学年(或学期)完成一至二个课题或项目。每小组或个人至少有一项成果(较大的问题可以是阶段性成果)在期末上交给指导教师。其成果可以是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活动方案设计、科技作品、录像资料等。

  指导教师活动档案资料:指导笔记,含对全班或小组(个人)指导的详细记录,有时间、地点、对象、主要内容、效果、体会等内容,每月底交教务处检查。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项目要进行评估,写出结论性评语,要求指出项目的意义、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每篇不少于800字。所有指导教师在期末要对工作做出全面总结,或以论文形式总结经验。

  教研处工作:牵头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并负责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与管理;每学年开学时向全校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包括校外兼职教师)名单,参考项目总表;将学生所选择的所有研究项目进行汇总,包括名称、项目成员、指导教师单位和电话、进度及所需资源等,形成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统计资料,完善学生研究性学习档案资料管理;负责检查指导教师的指导笔记并进行等级评定;每学期以学校研究性学习为课题进行研究,并写一篇科研论文,每学期编辑一本优秀研究成果集。每学期负责组织一次研究性学习研讨会。

  教务处工作:负责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总体安排,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各种资源(包括提供校内各种资源,对校外资源的联系);每学期抽查学生研究笔记两次,将其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一起同学校活动课程的考核成绩一并记入学校素质教育学分。每学年召开一次研究性学习表彰大会。每年举办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或经验交流会。

  年级组工作:各年级组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根据本年级的特点具体组织本年级的研究性学习,协助教务处、教研处做好相关的检查考核工作,以及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搞好本年级研究学习活动的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展示成果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评比)。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活动的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和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评价的重点:

  (1)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认真参加每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能认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收集、积累、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设;善于与他人合作。

  (2)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的体验情况。评价的依据是学生的研究笔记、小组讨论记录、期末个人总结;期中、期末交流和平时交流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3)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其他新技术的情况;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情况。

  (4)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的情况。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的意识;相对个体的发展动态评价。

  (5)研究成果。

  评价的方法:采用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评价、突出学生实践体验、学习态度、探究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的考核。

  学校要求所有教师都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并将教师是否有效指导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考核、奖励和晋级的重要指标,有关报酬问题另有其它方案决定。

  此方案根据学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发展的情况,以及学校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发展情况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完善。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绩同学校素质教育学分方案统一起来。

篇3:学习《廉政准则》心得体会

  中央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是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举措。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对于进一步规范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从政从业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认真学习《廉政准则》的八条禁止五十二个不准,使我们认识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我们党关心干部的成长,爱护干部的根本利益。学习《廉政准则》要真学,做到全面完整学、结合实际学、认真刻苦学、突出重点学,注重在思想上筑牢“防火墙”、行为上拉起“高压线”。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自己处处要做 勤廉的模范,而且要为下一代做好表率。

  一、牢记宗旨意识

  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权从何而来?权为何而用?真正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深怀爱教之心,恪守为教之责的表率。树立良好形象上率先垂范,以 勤政赢得大家的尊重,以廉洁赢得大家的信赖。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人。

  二、争做勤廉表率

  一定要时刻牢记上级的教诲,铭记人民的期盼。在工作中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做人,做事,做品牌。坚持早出晚归,坚持深入教学一线,坚持有学生在校活动人必到场的务实风格,树立“勤能补拙”的反思作风,时刻记住学校赋予的重托,真心实意为加快发展、进一步打造学校教育品牌,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

  三、强化廉洁从教意识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扬正气,促和谐。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也不能随波逐流,力争做一名中流砥柱。二要耐得住清贫。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引导教师安贫乐教,不收家长谢礼,谢绝有偿家教,并且特别注意处理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四、进一步严格工作纪律

  一定要以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为契机,把《廉政准则》的学习贯彻情况纳入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进行考核,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责任追究。全体干部职工要模范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职责范围内《廉政准则》的贯彻实施,做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进一步深化“阳光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五、自觉接受监督

  为坚决杜绝违反《廉政准则》行为的发生,自觉接受服务对象、职工群众以及上级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坚持校务公开,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处理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切实推动《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

  总之,《廉政准则》是防腐保鲜的灵丹妙药,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航标灯,是行为准则活动的了望塔,也是悬崖旁的防护栏。我们要大胆做事,小心做人。通过逐步学习,提高自己的党性,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篇4:泾县中学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学习计划

  根据县委《关于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泾发〔2xxxx〕27号)、县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组办〔2xxxx〕17号)和县教体工委《关于在教体系统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通知》(泾教体工委〔2xxxx〕10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校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活动。现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一、目标要求

  通过组织全校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促使我校党员干部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工作习惯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为重点,以实现“强校梦”为奋斗目标,为我校培养一支敢于担当、乐于服务、甘于奉献、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范围对象

  学习的主体是全校党员干部,重点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各处室负责人。

  三、方法措施

  学习经典著作要以研读原文为主,通过党员干部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入心入脑见实效。

  1、干部个人自学。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要精读3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记入工作日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半年要撰写1篇心得体会文章,由校党委择优向上级组织部门推荐,并在《县泾党建》、《县泾报》《县泾先锋网》《县泾新闻网》等媒体择优刊发。

  2、单位集中领学。利用学校理论中心组学习、各党支部集中学习等载体,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通过精选代表性篇目研读、邀请专家辅导、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与理解。

  3、革命传统践学。组织党员干部到我县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学习培训,弘扬铁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事业提供思想保证。

  4、交流研讨促学。学校各党支部每季度召开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交流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专题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结合“领导干部上讲台”和“学员上讲台”活动,安排学习典型代表讲授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学以致用情况。

  四、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党员干部学经典著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计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党员干部学经典著作得以深入开展。

  2、提升学习效果。要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服务于学校发展为出发点,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真正把握马克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基本方法,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

  3、强化督促检查。校党委要及时总结学习经典著作情况,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及学习心得等资料整理归档。每半年向教体工委报告一次,同时把学习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年度述职的范围,把干部理论素养的高低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在今后的考察谈话、交流谈心中询问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方面的知识。县委组织部将随机抽取部分党员干部参加理论测试,测试成绩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

  4、广泛宣传引导。要创新宣传方式,采取工作简报、宣传栏、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活动中要注意挖掘典型,及时反映学习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和学习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有序有效,持续深入开展。

  附:经典著作参考书目

  2xxxx年4月20日

  附件:

  经典著作参考书目:

  《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章程程》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列宁专题文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

  《*选集一至四卷》

  《*著作专题摘编》

  《*著作选编》

  《论共产党员修养》

  《***文选一至三卷》

  《***文选一至三卷》

  《*******论科学发展》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要论述摘编》

  《****学习纲要》

  《深入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

  《谈治国理政》

  《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摘编》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摆脱贫困》

  《之江新语》

  《学习同志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

篇5:贵阳一中师德学习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南,本着师德培训为主,校本培训、教研培训等业务培训为辅的原则,注重培训的质量与实效,全面提高教职工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二、 学习培训目标

  面向全体教职工进行全员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有更大提高,更全面提高教职工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使广大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

  三、 学习培训内容

  ***总书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讲话,***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总理关于教育、教职工问题的讲话,以及《中小学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等文献,做到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落实整改相结合。

  同时注重对教职工业务技能的学习培训,在校本研修中深入研究《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研修》、《有效技能》,积极研究新课程改革,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评课》、《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以及各学科新课程教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分析等书籍。使师德学习与业务发展更有效地结合,从而把师德学习落到教育教学工作实处。

  四、 培训形式

  采取以集中学习培训(含教研组、备课组培训)为主,个人学习培训为辅,通过教职工“自修--反思--交流”的模式进行培训。

  1、集中培训的方式:以教研组、学年组为主阵地,在学校统一组织下, 教职工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通过“教师沙龙”等方式进行交流,促进教职工教育观念的转变及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集中培训中的主要内容:围绕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优化教学过程,实放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职工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来确定专题,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集中培训要同学校的教育及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如教学设计、说课、评课交流,新教职工的汇报课、骨干教职工的示范课、研讨课,主题班队会、研讨,竞赛等活动。

  2、 个人学习培训: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先进教职工的经验,并指导教职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收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改动态、教学信息等。并将自己在学习中的认识进行加工、整理成随感或学习体会,对新教师、青年教职工、骨干教师的学习与反思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提高教职工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如教学设计、说课、评课、集体备课等专题研究。开展“开放课”活动,全体教师都要上至少一节开放课,包括新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名优教师研讨课等。

  五、具体措施

  1、 引入激励机制,将教职工参加培训的成绩与教职工的考核、评职、聘用、评优、奖励等挂钩。

  2、 规范学籍管理,认真填写中小学教职工继续教育登记手册及档案

  六、 职责分工

  (一)校级领导

  负责制定教职工培训规划、方案,制定每个学期的各种培训工作计划各种培训制度,学期末写好工作总结,负责培训经费的落实,并组织成员定期召开各种培训会议,落实各个时期的培训内容,并负责对成员的二级培训。

  (二)处室领导

  教学处、教务处:负责具体落实每个学期的培训内容,协调各教研组的培训进度,组织并督导检查各种教研培训、集中培训的安排,教学活动的安排;组织教职工的业务学习。

  教育处:负责教职工的师德培训考核。

  办公室:负责组织教职工的政治学习。

  信息科研处:负责教职工的培训、考核,开展各种培训活动、科研活动。负责教职工的学时学分的统计,

  阳贵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