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父女共读《乌塔》读后感

5399

  文本库是专业的范文大全网站,精心编辑了大量乌塔,读后感,父女相关素材和参考范文,如果您正好编写乌塔,读后感,父女相关文章,以下的这篇父女共读《乌塔》读后感文章也许适合您的需求。

父女共读《乌塔》读后感

  父女共读《乌塔》读后感

  《乌塔》这篇课文讲了德国一个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孩子们学完了课文把文章也推荐给了父母看,孩子和家长谈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各执己见。

  张卓盈爸爸:看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想到了最近人们热议的二个话题:一是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节目,说的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二是诸暨日报的“木柁”精神大讨论,说的是如何在逆境中创造、成长的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应当深思。首先要教育孩子“循规蹈矩,有理有度”。我们希望孩子平安健康成长,不要有任何风险,做一个平凡实在之人。(略去部分)

  总之,希望总是在未来。在孩子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应当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让孩子在“圈养”中“放养”成长。“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在唐僧的“紧箍咒”下,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关的磨难,到达“天国”。孩子也只能在不断的摸、滚、打、爬中不断锤炼自己,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张卓盈: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我也想独自一个人去旅游,可爸爸妈妈怕我遇到危险,被坏人抓走......。可我也想去探索观察,发现更多的奥秘,让我在大自然中快活地生长。在《爸爸去哪儿》中,kimi、cindy都比我小,他(她)却可以独自一个人去要食物,而且很快乐。我也很想这个样子,所以我想跟他(她)们一样,把我放出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我要去很多地方旅游,当然我要去游玩时还得有充足的准备,要去问路线、警察局电话号码......。也是有些累的,但是只要是玩什么我都愿意。

  反正我只希望爸爸妈妈能让我一个人在好玩的地方,让我自己单人去触摸大自然的气息,在爸爸妈妈的眼里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所以我觉得我一个人是可以独自旅游独自一人出去。

  总之我想一个人,一个人试一试我的胆量,一个人敢不敢出去旅游,爸爸妈妈请您们把我“放养”,读大学时还不是一个人,现在“放养”我难道不好吗?我一定会实现我的目标。

  王湘宜爸爸:乌塔这对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 并且还自己赚旅费, 这对一个中国家长来说绝对是一种震撼。

  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 我们与一些欧洲国家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是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让孩子能学业优异, 而有些国家的家长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就是区别, 也是差距。虽然, 现在中国家长己经有锻炼孩子能力的意识了, 也作了一些尝试, 这是一种进步。但离放手孩子, 让孩子独立的去完成一些事情, 还有很大差距。

  乌塔给了我们启迪, 虽然因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让我们放手自己的孩子像乌塔一样学习生活还不太现实。但今后更多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生活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王湘宜:在国外, 可能未成年就有很好的成人思想, 而在中国, 也许十八岁都像一个小孩一样还依靠大人。

  乌塔很成熟, 她有大人的思想和思维, 不是大人说什么她就信什么。连游欧洲的旅费都是自己挣的, 而中国的孩子天天有电脑、电视陪伴, 有时连一些体育运动都不做, 就不要说自己挣钱了。

  中国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旅游, 可能都没出过国, 可乌塔却己经独自一人游欧洲了, 差距真是太大了!

  教师点评:在阅读节的活动中,四年级的孩子和父母的阅读活动不仅仅只是“共读”了,你看,父女之间能畅所欲言,抛出自己的观点,阅读多有趣啊!

wwW.wenbEnk.com 文本库

篇2:《窦桂梅的阅读课堂》读后感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读后感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无论诵读与细读,精读与略读,阅读教学都是主题教学研究的重要一环,是主题教学课堂实践的必要呈现。《窦桂梅的阅读课堂》的主题教学旨在通过语文实现儿童阅读视野、阅读审美的提升。近几年来,语文主题教学在风雨兼程的自我超越中向纵深发展。现将其问的实践与思考加以呈现,期待获得更多的启示。窦桂梅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感受颇深。原想自己只井底一蛙,抬头唯见井口般大小的天地。所思所想只是纸上谈兵,见解狭隘。听罢此课,如当头棒喝般感受到,原来语文课该如此这般,实为大快人心。虽然听课时间离今已远,但那情那景早已深入人心。当即立断,在脑中浮现如来佛的五指山一词来形容窦老师的课真乃切题入微,于是便做窦式五指山一文。但愿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窦式第一指:气场

  这是窦老师的课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

  窦老师上的是《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我们知道这是《水浒传》里的一个章节。何谓《水浒》?通俗点说就是一帮男人打群架的场面。作为女人来说的窦老师,却用自己北方女人的气势阵住了这篇课文这帮学生,也同时震住了底下那千千百百的老师。撇开别的不说,单说其导入。一开头便播放了水浒传十八好汉的录像,那歌唱得本就激动人心。同时,窦老师用其故作浑厚的女声单刀直入语:今就单表一人,林冲。这么多英雄里头,单表林冲一人,何故?不仅是学生,连听课的我都忍不住心生奇异。而又情不自禁为窦老师这气势凌人的声音抚掌叫好。用不着以水浒的背景做资料,单就这么一听,就听出了其中的分量。

  我见过许多老师的导入,有煽情的,有轻松的,有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也有废话不说直接开场的。但像窦老师这般一语定乾坤,一语便稳住学生心的,还真是不多见。

  另外这课原本是一篇古文,其字句读来令人费解,而梁山好汉的背景离现在的学生又相去甚远。所以这导便正是给学生下了一个套,将学生至于这样一个大的气场之下,于是接下来的课也就在这样的气场下洋洋洒洒接踵而至了。从开头朗读林冲的外貌: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这一句,学生便也将这英雄的气势读得坦坦荡荡,胸有成竹。到最后体会林冲人性特点时的侃侃,无一不都是在这一气场中乾坤大挪移着。这就好比一开始就把学生致于了高山之巅,于是学生所望见得便是天之苍穹,而绝非脚底之鸟兽虫鱼。如若没有这样的场面,就绝没有后来的经典。而窦老师更是将这样的气场一直摆放于课堂之中。无论是在点拨之时:何故怎样?厚待什么?一个犯人?天下之大,无事不有啊等的粗狂语调。还是在评价之余:昔日东京的头头,一朝落难沧州,佐借梁王三巡酒......中以古文而解说之。哪怕就是课堂结束后的:欲知后文如何,请听下文分解,都无不契合了文本背景这一气场。资料是文字,以眼观之皆为表面。而气场是在无形之中将学生置于其中的,这比文字资料更深入人心啊。

  窦式第二指:投入

  窦老师的魅力也就在于这投入二词之中。

  有人说老师就是演员。好的演员该哭时则哭,该笑时便笑。至于笑几寸,哭几声都无不是恰到好处。而窦老师这演员功底实在令人敬服。站在讲台上,她的眼中便只有学生了。也只有将自己置于文本之中了,才能顺其自然得将学生引入胜。从开课时那一句:单表一人--林冲,开始,窦老师便将自己置身于文本当中了,甚至于是《水浒传》这么一个大的文本之中了。那时她是说书的,其目的是把学生带进那个气场之中。这是架势上的投入。在教授:洪教头冷笑了两声,这一句时,窦老师让孩子们先是冷笑一声,接而把这冷笑带进段落中再读。窦老师以己范之,冷笑数声,这笑无不是活脱脱的那个当时的洪教头。这是角色的投入。另外在指导学生朗读之时,窦老师的声调抑扬顿挫,语气时而如狂涛巨浪,时而又温柔可亲。时而嘶声力竭时而又低沉压抑。这一招一式无不将学生的情绪带动其中,让学生感受着这文本里的跌宕起伏,这是感情得投入。

  于是在老师这样的投入的教学之中,学生自然而然进入角色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也只有这样的感悟才能让学生真正受到启发和点拨,真正到做到和文本水乳交融。

  窦式第三指:朗读

  这是窦老师这堂课最大的特点。

  这朗读不是讲读,也不是解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内由心生,有感而发的释放地读。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朗读是理解,更是发现。而这读又需要通过无数个方式来呈现。

  (一)点拨式朗读

  “洪教头不但不听,而且跳起来说”。

  学生读这句话时,带了感情,但不激动。于是窦老师点拨:注意这里是跳起来。学生读完,窦老师再点拨:你是站起来,请跳起来。学生再读,情绪激动。读完窦老师还不满足紧接着再次点拨:请窜起来读。学生至此,想不激动想不窜起来都难啊。

  (二)重复式朗读

  “面对洪教头的无礼,林冲只说了两个字:不敢。只是把这两个字重复了一遍,林冲连声说:不敢不敢。”

  学生读罢,窦老师评价:好啊,我们读到了谦虚。再读。窦老师评价:声音大啊,吃得很饱。然后读。窦老师评价:如此忍让知礼。接着读。

  有言说重复就是强调,强调是为了更好的体会。读中再读,层层递进。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评价,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朗读中。这不敢不敢四字从林冲嘴里说出来的含义就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了。

  (三)花样朗读

  “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来!”

  运动会比赛中,有个花样游泳。比的不是速度也不是力量,而是花样。而窦老师便把这样的花样带进了这仅有三个字内容的朗读中,却创造出了别样的光芒,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原来朗读还可以如此这般,连我们在座的老师都觉得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首先学生是做了脱了衣裳的动作,读。读出了洪教头的爽气。

  再次窦老师指导学生注意喝道的朗读,读出了洪教头的霸气。

  接着因学生读出了自己的味道,于是窦老师话锋一转,转而以一句:我发现你很有创造。鼓励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读。

  于是可以由高到低,读:来!来!来!

  可以由低到高,读:来!来!来!

  可以前面相连,读:来来!来!

  可以后面相连,读:来!来来!

  可以连珠炮似的,读:来来来!

  .....  无论哪一种读法都有属于自己不同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体会,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读出了自己的宽度和厚度,更读出了语文味啊。

  (四)发现式朗读

  边读边悟,边读边发现,边发现边感悟。这就是窦老师所推崇的朗读观。在朗读时,窦老师特别注重文本中的用字的体会。如洪教头冷笑两声中的“冷笑’。发现了一个冷嘲热讽的洪教头。洪教头不但不听,而且跳起来说的“跳起来”中发现了一个狂妄,骄横,更是如此无礼的洪教头。“不敢,不敢”四字中读出了谦虚忍让,息事宁人的林冲。林冲的“一扫”,扫出了林冲的镇静和洪教头的措手不及......结果就在这样的朗读感悟中,不仅发现了洪教头这样的歹人也不乏可爱之处,还发现了林冲这样的好汉也不乏人性的弱点。这发现可谓是驾临在了文本之上了,回到了人性的本真。这是只有悟熟了,读透了,才能够抛出来的问题啊。可就是这么一个问题,学生也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可见窦老师这读的指导真是如火纯青,胜造七级浮屠啊。

  窦式第四指:以点盖面

  这是画画和写作的时候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以山水画为例,画山水画的时候,常常以墨点之,然后以墨点为中心,用水在其周边抹开去。而窦老师在教授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抓得特别细。比如在朗读指导中,抓住了一个又一个的字进行感悟。哪怕就是那两个字的“不敢”和三个字的“来”都让窦老师拿来大做文章。

  另外在林冲接受洪教头挑战时有一个静和动的对比。面对洪教头的狂妄骄横甚至是无礼,林冲都是以息事宁人的静来忍让。但当最后忍无可忍,一场打斗在所难免,那就打开声音读一读打斗的动作时。立马将这静转而向动。一般在看文本的时候,这一点是很难被注意到的,但窦老师又紧紧地将它抓在了手心中。但看似抓得紧紧的收式,在课的最后一环节就如泼墨般散将开来,单体会到一个片面的洪教头和林冲还远远不够窦老师的眼。于是话锋一转,说道林冲在《水浒》第六回见到官吏调戏良家妇女时,先自手软,体会不敢不敢。此时的不敢不敢体会得不再是细微,而是被投掷在无限的空间中。于是这不敢不敢到底是怎样的话呀?你对林冲又有了怎样的看法?由这两个问题抛出之后,也就将这墨点发散开来,投放到林冲人性和时代性的思考了:是什么把人变得那么懦弱,很轻易地就放掉了自尊?

  这面所涉及得已不是文本所能承受之重,而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了。

  窦式第五指:语言

  窦老师的语言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一针见血。不仅干净而且简洁。不仅过渡语链接语如此,评价语也如此这般得恰到好处。真正应了她的那句:课堂之中绝无废话。

  话说导入的,单表一人--林冲。简洁至极却字字千斤。

  在历历数出课文人物之后,窦老师以一句:数位相逢,却道出下面这段......链接出下面的段落,真可谓巧妙。

  在读完洪教头跳起来这一句之后,窦老师引导说: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多点联想空间就会读得更好。于是仅这一句胜过千言万语,把学生带入了无尽的联想之中,那浩瀚的空间,已不是语言所能及之。另外诸如,说完上段,要说下段时,一句:让我们快快往下看。在说完一句要读时,一句:把这感受送进去。在教授打斗时,看完第一场想说第二场时,引入:第一回合未分胜负,且看第二回合。俨然一说书人,如此引人入胜。再如有这么几个评价语时隔多日仍然深入我心。在指导朗读: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这一句时,窦老师用的评价语如是:现在我这一听,不像先前 的挖苦,还有点叮嘱哦。我听出了语重心长哦。这样的语言不仅鼓励了朗读的学生,而且还点名了朗读的目的和方向。真可谓评到恰好处,价值即连城。

  当然窦老师的课绝非仅仅这五指。其所到之处可谓秋风扫落叶,春风吹又生。但是仰慕归仰慕,赞叹归赞叹。窦老师终究是人,而人无完人。所以这五指山虽好,如来佛本事再大,也不免有不尽人意之处。这就是当我们关注到窦式五指山下的学生时所应该涉及到的层面。同样是名著的《西游记》中有这么一幕是,孙悟空一个跟头落入了如来佛的五指山中,却道是五根铁柱子,还在里面嬉戏玩耍,甚至撒一泡尿注明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真是其乐无穷啊。但是五指山毕竟不是真正游戏的山,它是如来佛的五根手指头。但当孙悟空幡然醒悟时,终究是使出浑身解数,翻尽了筋斗云也逃不出如来佛的五指山,结果就被压在了此山之下数百年。

篇3:《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

  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是一部阐述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令人心悦诚服。他在教学上有自己独特魅力,并把 “要教书先育人” 这句话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要融入激情,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应该以积极心态认真对待,这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教学工作好坏的差别有时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看当时身心所处的状态。如果你一直使自己的身心处在低落的状态,就永远别想能发挥潜能,创造奇迹。若你总是以积极的状态去面对你的工作,那么就可以发挥出潜能,作出成绩。选择积极的态度,相信脸上会多一份笑容,工作会多一份快乐,少一份埋怨。

  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只有严谨治学,有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才能为人师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问题,解决疑难,发展自身内在的能力。要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和“快乐”使学生能主动,活泼、愉快地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即传受知识,有开发智力。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是一种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魏书生崇高的人格,高尚的师德成为我学习的楷模。

篇4:《海蒂》读后感

  《海蒂》读后感

  电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最近有机会又读了原着,初看《海蒂》,感觉就像被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风拂过脸庞。再看《海蒂》,又像是品味了一杯甘醇的葡萄酒。正如人们常说:好书,越读越有味。

  《海蒂》是瑞士的著名女作家约翰娜 .斯必丽的世界名著。这本书十分经典的描绘了“海蒂”这位年纪幼小的小姑娘在阿尔卑斯山上居住的经历以及在富兰克托的一段经历。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主题鲜明、严肃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心地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热爱生活,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在她真挚情感的感化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郁、性格孤僻的爷爷重新燃起了生活之光。后来,蒂提姨妈把她送到了富兰克托的一个有钱的亲戚家,因为他们的女儿克拉拉一只腿瘫痪了,总得坐着轮椅,连上课也只是一个人,特别寂寞,想找个孩子和她一起玩。也正是在海蒂的爱心帮助下,使克拉拉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们成了一对知心的朋友。当克拉拉来到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受到了海蒂的鼓励,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而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呀!

  看完《海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海蒂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灰心,也从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海蒂的玩伴克拉拉也是如此,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却从未对生活产生怨恨或是自暴自弃。当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使人感觉到人间的温暖,友情的滋润。可现在有许多孩子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过着许多山村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可当他们遇到一点事就灰心,比如:作业稍稍多了点便叫苦连天,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更有甚者不停地喊着要自杀。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乐观一点,像海蒂和克拉拉一样,笑着去面对磨难。

  其实,人生在世,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人都像海蒂一样,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摔倒了不能永远趴在地上,要站起来,重新面对新的人生!就说在云南金摘金寨上学的孩子们吧!那里的生活条件差的简直无法形容,学校的桌子,都是坑坑洼洼,连字都没法写。宿舍里的床就是两块木板,地上的老鼠‘吱吱’的叫。书的页面非常薄,书都是灰白的。有的人就穿着拖鞋,有些人连拖鞋都没有,就光着脚,走到学校。但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兴趣,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必定是受不了的,然而他们却生活了下来,是多么坚强!

篇5:《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

  今年“五一”假期,我读完了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爱的教育》,通过十来岁的孩子的眼光观察他所在的班级、学校、家庭,所处的学生、老师、家长,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深深地被书中的一个个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质而感动。这本书没有任何的高谈阔论,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却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爱的教育》通过一件件平凡、细腻的事情娓娓动听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爱的教育》的特色就在于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与思想。《爱的教育》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讲究修辞和结构,语言朴实、晓畅,但由于饱含了作者对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的大众的深沉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忱赞颂,融爱于每一细节之中,使整部作品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

  目前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青少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教给他们知识,还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育他们首先要爱自己。“做我,做最好的我”。爱周围的人。父母、长辈、同学、老师。滨江小学每年举办的“10岁成长仪式”,就是爱教育很需要的实施,举行10岁成长仪式的场面,深深打动了许多学生、家长的心灵,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爱的种子,在心灵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展枝、开花、结果。爱周围的环境。家庭、班级、学校。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再教育他们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假如一个人,自己和周围的人都不要爱,能爱人民吗?假如一个人,不关心集体,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吗?

  其实“爱国”“爱人民”都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作为小学生可以举出很多爱国的例子,但他们不一定能完全体会到对祖国那种热爱的感情。祖国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名字。书中恩利科的父亲在信中用声情并茂的例子,而非言辞说教,历数什么是爱国,激发孩子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加强历史责任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抽象事物。尤其是在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小学生不喜欢说教式的、缺乏生动和吸引力的喋喋不休式的教育方法,因此要使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方法更要求生动、活泼、多样化、入情入理。

  《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鞭挞。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