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4205

  在日常工作中,当你需要编写读后感,漫谈,书生,班主任,工作相关范文时,也常常苦于没有相关的参考范文?以下这篇由文本库为你整理的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文章可作为您的参考,您可复制或收藏备用。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魏书生老师《班主任工作漫谈》的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感慨良多。在书的序言中,魏老师这样写道:“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这段话,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更清楚地认识教师的角色。

  一个人一生中的种种经历和行为,都可通过“角色”一语,来加以概括和说明。

  教育是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但是,必须看到,教育也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服务行业,它是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千百万个家庭和亿万个孩子的幸福和前途提供的服务,它的要求更高,要求我们服务者--也就是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更要有无限的爱心、耐心、有发展的眼光、有诲人不倦的情怀和能识千里马的伯乐慧眼,还要懂得心理学,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老师都应该是教育家、学者、思想家、导师、顾问、权威和园丁,有这样的前提,才可能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考虑,为他们提供最适应的教育方式,这才是真正关爱学生的最佳体现。

  在国家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在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方面需要调整,对教学的目的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调整,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侧重于“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学生因为评价制度的偏颇被视为“差生”。他们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和伤害,本来老师为了学生的前途和未来着想,出于好意和责任心对学生的教诲和评价,反而伤害了师生感情,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甚至有的学生与老师反目成仇,反过来大大地伤害了老师的工作热情。对辛勤付出的老师而言,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但是这也说明,仅仅是好意和责任还不够,为人师者,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精神需求,并且以最适当的方式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教育效果才是理想的。

  教育基础工作者应具备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和课程观,这是教育以人为本观念的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中,“教”是起着主导地位的,“学”是“教”的目的,教师和学生是“授者”和“受者”的关系,如果仅有单方面存在,教学目的就无从实现,而如果双方不能沟通,就谈不上合作,效果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因而教学的成就取决于双方的配合。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确立教师正确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格外突出。

  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端直的品格,这应是我们教育的首要目标,为此,就应春风化雨般地给他们输予道的醍醐,饮以爱的琼浆。孟子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如此。

  教师应该发自内心地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真正地感到老师是可亲可敬、平等待人的,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才会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采编:www.wenbenK.cOm

篇2:图书管理工作改进发挥图书室效益的建议

  改进图书管理工作发挥图书室效益的建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的类型与布局、规模与体制、培养目标与教学任务也不断变化调整,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空间也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在教学过程中担当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我想就现阶段图书管理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规范

  1、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图书室作为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应有其完善规章制度。如制定教职员工、学生图书借阅制度、图书借阅赔偿制度、阅览室管理制度等规章,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服务制度,从而优化图书的资源配置。

  2、保证借阅时间,借阅书籍。

  学校可安排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也可以充分利用午间、课外活动等业余时间,让学生自由借阅,保证借阅时间。搞好基本藏书的建设,象中外文学名著,名人传记,历史地理读物,政治类基本读物,科技普及读物等通用性书籍的收藏。书籍的整理尽量做到规范、有序、科学,把学生的书籍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此外还应特别注意选择介绍新科技、新方法、新思维的各类图书,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对各种文献的需要,从而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书籍放在阅览室供其他同学阅读。

  二、革新

  1、选精品、备好书。

  图书馆为教学服务的物资基础主要是书刊,学校应有选择地收藏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好书,定期购进一部分新近出版的书籍,推荐低、中、高段的书目,介绍新书及其大概内容,及时让学生知道图书室最新图书,大大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应以“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为了教育”为出发点和归宿,最大限度地方便和满足师生的需要,使“书尽其用”。

  2、开设流动读书班。

  图书室的书籍除借阅以外,为了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的功效,学校可开展“流动图书班”的活动,每天轮流让各班在午后的时间到阅览室看书,并积极鼓励学生带上笔记本,将看到的优秀作品、名言佳句都记下来,还鼓励学生带上自己的新书与同学之间交换着看,使学生感受集体看书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建立流动图书室。

  图书室不能是一潭死水,应该焕发出自身的生命力,学校可建立流动图书室,在每一学期把新书、好书发放到班级,指定小图书管理员管理,并在各组交换阅读。到期末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活动,如:读后感比赛、征文比赛、故事会、成语接龙、智力大比拼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流动图书室的建立,打破了以前学生跑图书室的惯例,让好书去找学生,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育人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孩子的阅读习惯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在后天慢慢培养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的图书管理人员在服务工作中应以礼貌的态度,亲切的举止对待每一位借阅者,创造尽量多的时间,让孩子多接触书籍,感受它的巨大魅力,认真作好图书的宣传工作,把新书好书介绍给他们,让他们与书交朋友,让他们在书中感受喜怒哀乐,鼓励他们把书中看到的好故事讲给父母听,把好书、新书介绍给好朋友,慢慢培养他们对书的感情。

  2、培养班级小图书管理员。

  为了提高学生借阅图书的积极性,每班可选出四位小图书管理员,不定期开展班级小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在培训当中,有意识地培养喜欢书、爱惜书、勤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教给他们科学管理书籍的办法。引导他们懂得读书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求的精神。让他们有自己的看法与思考,培养小图书管理员文学感受的能力,让他们主动发现、赏析、琢磨语言材料所蕴含的丰富含义,包含的情感与趣味。引导他们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竞赛活动,使他们能带动一大批学生参与到学好书、读好书的活动中来。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列宁曾说:“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图书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最能代表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甚至标志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从书籍中吸取知识的精华,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创新意识,对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图书室必将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学校图书室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和知识宝库,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发挥着更加重要作用。使学生从过分依赖课堂教育的灌输,转而向包括图书室在内的第二课堂寻求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知识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室的效益,努力为教育改革服务,使学校图书室成为学生汲取知识、实现理想之阶梯。

篇3:读后感《如何上好每一堂课》

  《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读后感

  暑假我阅读了“教师走向卓越的换进培训课程”中《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这本书,读完之后感触良多。青羊区中小学正在开展“实施教学改进,构建现代课堂”活动,而《如何上好每一堂课》中的许多观点都与这次活动相关。现在我就结合此次活动谈谈我的读后体会。

  成为卓越教师是每位教师的不懈追求!教师走向卓越也是当今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走向卓越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钻研精深的专业知识,领略前瞻的教学思想,还要涉猎社会自然百科,不自封,不自傲,终生学习,变有限的“一桶水”为不尽的“长流水”;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行动上,而应以研究的态度去做,去实践;研究教学课程,研究教学策略,更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心理、现状、个性及转化矫正的方法。

  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们年轻教师奋斗的方向,《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这本书就从课前准备、创设环境、有效管理等八个章节进行了阐述,为我们实际进行教学做了指导。其中,第一章《上课前,你做好准备了吗》我感受最深。

  上课是一件神圣而伟大的事情,因此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就是必要而且必须的。上课前不仅要钻研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准备教案,而且还要修饰仪表,调整情绪,这样才能确保课堂上自如的发挥。要想上好课,课前准备就绝不可少。自从我们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备课上课就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教师的任务呢?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两个字:备课。说到备课,可能有的人会不屑一顾,因为这差不多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了,可是真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真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相应的能力,就不能不重视备课这个环节。青羊区中小学“实施教学改进,构建现代课堂”工作方案也写到: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一个“化”字。教师备课要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有选择地参考相关资料,独立设计教案,杜绝照抄别人的教案的现象发生。备课要由重备“教”转变到重备“学”,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很感动。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许多人第一次阅读这个故事时,都被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想想我们自己也是一名教师,每天都要备课,每天都要拿了教科书去课堂上课,可是我们为备课花了多少时间呢?课堂进度老是赶不上去,学生的成绩不见提高......所有这些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在备课上的原因呢? 我们都上过很多节课,有时会感到一堂课上得很轻松很愉快,教师教的愉快,学生也学得高兴,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备好课了,心中有数了。曾经有一位资深老师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每天都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地去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一定会证明这样做是值得的。

  那么怎么做,才能备好课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吃透教材是关键。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凭借材料,是教学信息沟通的中介媒体。钻研好教材是备课、上课,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和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

  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的基本要求:

  (1)理解。确保把教材中的每一句都弄懂,充分掌握论点、论据。

  (2)精通。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包括层次、关系(内在关系、外在联系);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

  (3)转化。把教材上的内容化为自己的东西,在讲课过程中有感情地进行自我表述。

  2、分析教学目标。一堂好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课不是好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深入分析。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至少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不应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体现的方式。另外,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能过于笼统、含糊。

  第二,从教学目标本身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要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另外,教学目标要体现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渐进性,即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又反映当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等的研究成果,各个单元或章节以及整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之间既自成体系,又前后联系,逐渐递进。

  3、准备好教案

  教师要上好课,真正尽到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首先就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认真备好课。而编写教案则是备好课的重要方面,编写教案的过程,是进一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它可以使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青羊区中小学“实施教学改进,构建现代课堂”就对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整体化的教学目标设计;(2)结构化的教学内容设计;(3)动态化的教学过程设计;(4)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只要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按要求备好课,我想每位教师都能上好每一堂课。

篇4: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体会

  闲暇时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称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篇5:区十佳班主任先进事迹简介

  区十佳班主任先进事迹

  个人简介

  任老师作为一名为孩子们服务的普普通通的班主任,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从中体会到了教育的快乐,与学生真诚相处的快乐。在快乐中她找到了自我,也从中悟出了很多。用一句她与学生们常说的话就是:“师生之间就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爱。”这句话伴随她与学生们亲密地相处了一年又一年。

  她深知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教师的言行对孩子的感召力是巨大的。她始终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一种博大宽厚的胸怀,来关注着班级中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工作上执着不懈地努力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爱戴,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称赞。她用爱心温暖孩子,用真情感染家长。

  热情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孩子,带头为家境贫困、父亲患病的孩子捐款;曾经为一个个特殊孩子的教育问题走访家长,不辞辛苦。她利用休息时间,坚持为学困生补习功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班级开展丰富多样的班队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她总是努力在班集体中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保持一课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良好心态。因此,她所带的班也多次获得区“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辅导教师”奖,长沙市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芙蓉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她认识到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魂的教育过程。她由衷地感受到为师的欣慰,自己也在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创造了为人师的幸福。

  教育格言: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