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做最美的班主任

4554

  读后感相关素材和文章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同事也为撰写读后感文章而颇费心思。下面这篇《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做最美的班主任范文是文本库为您呈现,可作范本与参考使用。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做最美的班主任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做最美的班主任

  读完了闫学所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这本书,觉得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科书,读来感到很神圣,我不自觉地用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划出了其中的一些经典句子。同时它又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故事书,读来感到像是在聆听一位长者在向我们讲述班主任的成长故事,没有生涩难懂的纯理论,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教育实例。

  这本书共五个章节,用平实真诚的语言从《在别人的眼中看到自己》《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让家长也懂教育》等五个方面教给我们苏霍姆里斯基做班主任的方法,每每读到其中的一些教育实例都能让我产生共鸣,仿佛那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样。选取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与大家分享。

  第一、公正会使心灵变得高尚。

  一个老师该如何在学生面前维护一种教育上的公正,是教育工作中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在教师公正这个问题上,苏霍姆林斯基有着非常明确的洞察:公正使儿童的心灵变得高尚,而不公正则使他们变得粗鲁、残酷无情。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周围世界之间的协调一致,就是通过感受到公正待遇的欢乐达到的。公正具有奇异的特性,它能拨开儿童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美。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公正的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公正会在儿童的心里引起怨恨。学习我们身边成功有经验的班主任的做法,不难发现,她们不就是巧妙地把公正的教育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吗?她们把公正体现在班级工作的时时处处,在班级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奖罚分明,言必行,行必果,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给每个人提供展示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获得肯定。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应该反思:面对那些正处在成长阶段的敏感的心灵,我做到起码的公正了吗?

  第二、批评和表扬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表扬,这是每天都会发生的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对于学生来说,怎样的批评和表扬是合适的、有效的,读了这本书让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批评,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提醒教师:老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看到需要责备、毫不留情的东西。教育过程一个很大的缺点,就在于许多老师花费很多精力去同孩子的淘气、恶作剧作斗争。值得去责备的却是那种播下利己主义种子的行为以及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人精神世界的行为。由此想到了上周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一件事,上周四下午体育课上,儿子在操场上被一个高个子学生撞倒了,摔得很疼,头上起了一个大包,膝盖处也青了一块,儿子没有哭,因为他觉得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哭是很难为情的。但那个撞人的学生没有停下脚步,早已跑得不见踪影,儿子甚至没看到他的脸,只知道那是个穿黑衣服的男生。虽然当时我有些心疼,但我在思考,那个撞人的学生为什么没有停下来把人扶起来,难道他是铁石心肠

  ?我想他当时肯定是会有愧疚感的,也有能力把一个小同学扶起来,但他当时也许更多的是感到害怕,所以逃跑了。他为什么这么害怕,跟我们老师家长平时的批评教育有没有联系呢?对于闯祸学生的批评教育如果只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而不能抵达心灵,重视强调后果的严重而轻视对行为本身的关注,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震慑”,旁观学生也只会觉得闯了祸是很倒霉的,尽量离祸事远一点,万一遇上了,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如果说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的第一步,那么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个基础上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二步。比如,对于一个曾经偷窃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教育他要把偷来的东西想办法返还,更重要的是他让这个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向他人奉献自己的劳动果实,从中感受奉献的幸福和快乐,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偷盗等类似现象的发生。那么,对待那种撞人闯祸的学生,我们是不是除了批评教育,也该迈出第二步呢?比如说,可以让他在课间,到低年级去义务当好安全巡视员,专门负责提醒小朋友不追跑,扶起摔倒的小朋友,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体会作为一个高年级大哥哥肩负的责任感,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对闯祸的认识。

  对于表扬,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只有表扬才能够给儿童带来欢乐,那就潜伏着一种危险。这种危险就是引发学生的虚荣心,让他只是为了受到表扬而去做好事。我想,这种危险在我们的学生中也多多少少有存在一些吧。怎样解除这样的危险呢?苏霍姆林斯基从多年的教育经验出发,认识到这样的道理:慷慨与无私无论以什么方式来表现,都不应该去奖赏。对教师来说,真正的教育技巧是使人们做好事而不指望表扬,应该教育学生把做美好的事情看做应该的。夸奖、抚爱非常必要,但必须非常恰当地去运用,使孩子明白不应该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才去做应该做的事,更不是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当成一种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第三、阅读是孩子的精神需要。

  生活在20世纪中叶的苏霍姆林斯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教育信念的一个信条。”他向班主任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如果你被指定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那你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你要列出一张你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应当阅读的书目,并且要设法使本班的小图书馆里有这些书。”这当然不只是针对五年级的班主任提出的建议。本书也是在多个章节中花重笔墨,用大力气从不同角度讲到了这个话题。比如在第三辑中,介绍一位老师的做法是:在班里形成一条关于阅读的规定,每天早晨上第一节课前,都由几个孩子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阅读中有趣的发现、获得的快乐,以及心中的激动和迷惑,引导学生学会了讲述,学会了思考,也学会了讨论和交流,真正爱上了阅读。

  记得以前,我接到了一个学习基础比较好的班级,班里有一批已经爱上阅读的孩子,我定期在班里开展读书交流会,还开展了读书方法交流会,班内形成了较浓的读书氛围。至今孩子们上台展开自己准备的稿纸,上面写满稚嫩的字迹,还有修改的痕迹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现在他们已经考入理想的大学。偶然碰到聊起,发现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印象的不是老师精心准备的教研课,不是哪次考试的分数,而是读书活动给他们的影响。我想他们的成才得益最大的应该就是大量广泛的阅读吧。他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喜欢阅读。阅读又让他们变得更优秀。阅读不仅是孩子的精神需要,也是老师的精神需要。在书中最后一辑中讲到,苏霍姆林斯基在遗嘱中这样写道:用知识哺育自己。他认为,教师只有不断地进修提高,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对教师来说,有坡度的阅读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所谓有坡度的阅读,是指书的选择必须对自己具有挑战性。教师的阅读不完全是一种享受,或者主要不是享受,教师的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提升,一种丰厚,一种转变,一种完善。书中强调,真正的优秀教师应该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说实话,看完这本书只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但我迟迟没有动笔写,不是无话可写,而是可写的话题太多,无法取舍。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我相信,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会被苏霍姆林斯基那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都说爱读书的孩子最美,我想,爱读书的老师也应该是最美的。那么,就让我们爱上阅读,用心工作,成为最美的班主任,最美的老师吧!

文本库 www.wenbenk.coM

篇2:《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批评学生的艺术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批评学生的艺术

  细细品读着《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欣赏着闫学老师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与身边的事例结合起来的优美文章,品味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引导学生的独特方式。在轻松惬意中,我学习,我反思,收获颇多。

  书中第二辑《莫让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中《怎样批评学生》一文告诉我们:面对那些犯了错的孩子,批评教育是班主任的职责。在谈到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采用适当的方法。他认为谴责的语言只有针对具体的学生时,他才能获得强大的力量,要避免对学生进行集体责备。

  是呀,当一个学生犯错时,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要他承认错误,他怎不难为情?又怎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也许不肯认错,也许只不过是应付老师,表面承认错误而已,可心里更多的却是怨恨,这样,也许他以后会有更多的犯错次数,让老师难堪。

  陶醉在苏霍姆林斯基批评学生的艺术领域中,我不禁想到了不久前教育学生的一件事,我庆幸自己选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认识到了错误。

  记得开学初,我正在上晨会课,忽然,我的余光中出现了一个小纸团,在空中一闪,很快落在第一组第一张王轩轩的课桌上,面对突然出现的纸团,面对我疑惑的目光,王轩轩急得语无伦次:“老......老师,这不是我的!”此时,我完全明白:这个纸团是从他后面这张位置的方向抛过来的,扔纸团的人就是裴小佳。我打开这个小纸团,发现上面画了一块墓碑,旁边写着一句话:此墓是王轩轩的!一看到这样的内容,我火冒三丈。我看着裴小佳,只见他带着脸微微发红的脸,非常镇定地说:“这也不是我的,我没有这样的纸,老师,这个肯定是后面的同学扔过来的。”听到他这样说,我非常惊讶,惊讶他的沉着与推卸责任。但此时,我如果直接戳穿他,他肯定不会承认,因为他的性格非常倔强。

  于是,我故意问全班学生:“谁扔的?赶紧站起来!”顿时,教室里安静极了,等了一会儿,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假如没人承认的话,咱们今天就不下课了!”我提高了嗓音,非常生起气地说。“老师,是我扔的,是我的错,您就惩罚我一个人吧。”坐在最后一排的鲍小松站了起来。同学们的目光同时盯住了他,这时,鲍小松的同桌站了起来,皱着眉头说:“老师,鲍小松刚刚坐在这里手根本没动,他一直在认真听你说话的,他刚刚告诉我想顶罪,好让其他同学下课。”面对鲍小松的冲动与无知,我又好气又好笑,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说:“孩子,能为别人着想的品质是好的,可是,别人犯了错,你为他顶错,那犯错的同学就没有机会承认错误了,甚至会纵容他反更大的错,同学们,你们同意他这样做吗?”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同意!”鲍小松低着头轻声说:“樊老师,对不起。”我再次把目光瞟向裴小佳,只见他带着微笑,一副与他毫不相干的样子。我想: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但我一定要裴小佳自己承认错误。我决定耐心地等待。于是我对着全班同学说:“其实我已知道他是谁,我想再给他一次机会,在今天放学之前向我说明情况,我会替他保密。”

  可是,到放学时,裴小佳一直没来找我。

  第二天(星期五),我在晨会课上继续说:“看来这个同学还没想清楚自己该怎么做,我还在等,希望这个同学在今天放学前能和我说清楚。”但等来的依然是失望。

  这个双休日我在忐忑不安中度过,我准备星期一进学校后就找裴小佳谈话。

  星期一早上,我到教室转了一圈,就走出了教室,向办公室走去。忽然,我听到背后有人喊:“樊老师,等等我。”我停下了脚步,回头一看,原来是裴小佳。他快速递给我一张纸条,低着头轻声说:“老师,对不起,那天的纸条是我画的。”看到他终于战胜了自己,站到我面前承认错误,我的内心一阵喜悦。纸条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老师,我要向您认错。那天,我撕下一小块纸,画了一块墓碑,写上“此墓是王轩轩”的那句话,再弹给王轩轩,心想,一定很好玩!没想到事情越闹越大,我怕在同学面前丢脸,不得已撒了谎。后来,鲍小松竟然说是他干的。

  我回家后,两天没有睡好觉,良心一直在训诫我......老师,我希望您能原谅我,希望同学们能原谅我。请务必保密!”于是,我把他带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教育了一番。同时,我也答应他绝不在同学面前说。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告诉全班学生,:“那个写纸条的学生已经向我承认了错误,但我已答应他不能告诉你们他是谁。这位同学希望得到你们的谅解,你们能原谅他吗?”其他学生都乐意原谅他,并希望他以后不要再在课堂上做无聊的事情。此时,我的余光中发现裴小佳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

  从此,他学会了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变得爱学习了.....  是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惩罚、批评的存在是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惩罚、批评不应该成为一种结果,而应该是一种手段,是一个过程。如果惩罚和批评不能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惩罚和批评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和价值,更谈不上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批评教育学生是一个非常敏感而细腻的领域,它是一门艺术。

篇3:《滴水石穿的启事》读后感

  《滴水石穿的启事》读后感

  多么可敬的水滴呀!我读完((滴水穿石)),对文中的水滴深感敬佩  文章一开头就告诉我们,''安微广场太极洞内有滴水穿石奇观''.读到这里我很吃惊,一滴水能够穿透顽石?真是不可思议!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终于,滴水它把顽石滴穿了.滴水它把顽石滴穿.滴水的力量的微不足道的,可它朝着顽石一直滴,最终将石块滴穿.滴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品质实在令我佩服!文中还举例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一代画家齐白石老人,也象滴水撮石那样,一生孜孜不倦,契而不舍,成为对社会回有奉献的人。

  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起了一件往事。去年6月份,班里要选出一位同学去参加写字比赛,老师布置给我们一个作业,就是回家练习写字,两星期后进选挑选。一开始我觉得很新鲜的。可2天下来。就觉得枯操无味了。但有的同学呢?一有空就练习。结果他们赢定了。

  《滴水穿石》这篇课文和我的亲身经历,让我懂得了这个深刻的道理;目标专一步二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美好理想。

  为了孩子的幸福

篇4:读后感写法与格式范文

  读后感写法与格式范文

  一、什么叫读后感?

  1、读后感,也叫读书笔记。包括读后感,观后感。

  2、读和观的内容:可以是读书、看报、看电影、看电视、看新闻、看展览、看绘画等。

  二、怎样写读后感或观后感?

  1、要准确理解读或看的内容。也就是要读懂看懂。

  2、要简单地概括读到看到的内容和思想。

  3、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体会,也就是说读到看到的什么情况,自己是什么情况,读了看了自己有些什么感想,也就是想法。感想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从读到看到的东西,谈到自己的实际情况;第二种是谈对所读和看的内容的想法和认识。

  4、可以运用两种格式写。一种是先读后谈:就是概括读、观的内容和思想,再结合实际谈感想。另一种是边读边谈:就是一边概括书中的内容和思想,一边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想。

  三、读(观)后感到底怎样写?

  1、概括所读书或所看东西的内容和思想。

  2、正文结合实际写一件事或几件事。

  3、结尾时抓住读、观的内容和思想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四、例文:例文:《百家作文指导》2xxxx年11月P28《〈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2xxxx年3月P27《为了孩子的幸福》。

篇5:《六岁的美丽》读后感

  《六岁的美丽》读后感

  在“五一”劳动节放假期间,我读了一片散文,名字叫做《六岁的美丽》。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个六岁男孩与他三岁的弟弟,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男孩爬上窗户对弟弟说“弟弟,你相信哥哥会飞吗?”说着,跳出了窗户......。当弟弟反应过来,叫醒熟睡的妈妈时,男孩已经飞向湛蓝的天空,自由的世界......。

  我不禁想起我六岁时,也曾经做过这么一个梦幻的梦。我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小鸟那样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一天长大,不知从何时起放弃了这样幼稚的梦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回到从前,我宁愿去飞。我为男孩的举动感到赞叹。因为他的确拥有美丽、梦幻的六岁童年。

  可是,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只有一次,谁也不可能从头再来。我们已经无法再选择了,大家都不会飞。不过,我总还是会想:我们应该学会凌空飞翔,为了生命的美丽,我们为什么不能去飞一回呢?即使黯淡却也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