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优秀教师建构和谐课堂的101个理念》读后感

3707

  悲催上班族,也会为编写读后感,建构,课堂,理念,和谐文章而苦恼,参考范文网上遍寻无果。文本库小编整理的如下《优秀教师建构和谐课堂的101个理念》读后感文章也许正合君意,如果对您有用,收藏的同时也要分享哦。

《优秀教师建构和谐课堂的101个理念》读后感

  《优秀教师建构和谐课堂的101个理念》读后感

  从去年暑假开学至今,我阅读了《优秀教师建构和谐课堂的101个理念》这本书,这本书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对于我这个教育理论水平比较薄弱的“半老”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剂精神食粮。

  这本书在前言中就点名了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以及教师教师实施新课程理念的趋势。《优秀教师建构和谐课堂的101个理念》共分为六大章,依次从师德开始,到课堂,到学生,到家长,到教师,可谓系统全面的把构建和谐课堂的理念介绍的淋漓尽致。

  书中列举了许多优秀教师以及教育家的教学实例,从理论以及实践两方面让我学习了构建和谐课堂的理念,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教师这个行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我并不明白为什么把师德放在第一章,慢慢读来,我才顿悟:师德是为人教师的首要前提,作为一名教师,连最起码的师德都没有的话,何谈“为人师表”。我想,身为人民教师首先就应该以师德来规范自己,无德妄为师!这也是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

  教师应该端庄大方,并要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当然,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才是最吸引学生的,这需要丰富的内涵和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在注重外在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内在形象,即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体现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这是教师内在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的积淀。

  “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这是这本书中一个小观点,它引用了 吴玲 老师的例子,虽然她是个数学老师,但是却用细腻的心思关注着每一个孩子。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剧中的小老师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不惜历尽艰辛寻找自己的学生。其实,我的教学中缺少的正是这种对每个孩子的责任感。有的时候,有些孩子不写作业或者顽皮不学习,我就放弃了他。

  事后想想,真的是很不负责任,尤其是当我看到书中“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这句话的时候,我更是自责自己。作为新教师的我竟把师德抛之脑后,竟把自己的职责放弃,深感惭愧。如果给自己的师德打个分的话肯定是不及格,所以,我会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真正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作为语文教师,从这本书中还学到不少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念。书中要求“为精彩课堂做好准备”,在实践中确实是这样的,在上每一堂课之前,必须要做好备课,不上无准备之课。在授课过程中,不应该一味照着课本讲,而应该适当穿插一些互动和娱乐环节,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课堂的渴望,活跃课堂气氛。

  作为新教师,我在这一点上还比较欠缺,在我的课堂中,气氛比较单调,我总是找不到活跃气氛的方式和方法,但是看了《优秀教师建构和谐课堂的101个理念》我悟到了一些教学上的小窍门和小方法。课堂中,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娱乐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也可以让他们去表演那声情并茂的朗诵,表达那充满个性的体验。只有他们的表演才真实精彩,才更吸引人。我们“大度的让贤”、“有意的懒惰”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舞台,创造有效学习的最佳状态,收获学生在语文领域的多元成功。

  “撑起蓝天-给学生一片精神的绿地”,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事事都围绕学生来完成。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刚刚踏入岗位的新教师,有一个开阔的胸怀很重要。开阔就是包容,包容孩子的一切,包括他的不足之处。宽以待人,把学生的缺点在正确的引导下转化为他的优点,这样可以充分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在处罚学生的时候,也要宽容为怀,能不处罚的绝不处罚。这个“惩罚”也必须带有善意,要有技巧,要在不伤害学生的基础上让其清醒。这样在日常工作中,“赋予爱心,以身作则”,学生自然而然就会配合好教师的工作,同时,也会产生由衷的尊敬。

  曾经听人这样说过:要想在你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来,就要随时保持激情!合上书,想罢,的确如此。我们每一个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都有一股拼劲,都想干出一番成绩来,急切渴望自己成为优秀的教师。于是,在教学中大家都表现出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样就必要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教师的耐性没有了,工作责任心磨灭了,结果,优秀教师的机遇与他们擦肩而过。其实,归结一个词就是--坚持!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其实并不难,有了激情,加上努力与坚持,做到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只要我们尽力去做,那我们就是最优秀的。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教育岗位的新教师,我需要磨炼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总结的地方也还有很多。人生有所追求,生命才能充实;人生有了奋斗目标,生活才会高尚。只有具备永无止境的追求和不断的自我反思,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才能创造出我精彩的人生!

采编:www.wenbenK.cOm

篇2:《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读后感

  学而不思则罔

  -----《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要思考,不要死记!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明确说过:学而不思则罔。的确,要思考,不要死记!多年的教学使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

  作为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如何面对问题,如何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学会思考的目的。

  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是的,只有当学生经过自己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他才会面对问题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参与课堂,才是真正的学习。

  在教学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孩子们要记住学过的教材这么困难呢?在不断的观察与思考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没有充分思考过的知识进行死记,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表面的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的。不懂的东西像雪球一样,一节课接着一节课,越滚越大。是啊!如果我们没有让学生自主的探索,真正的理解知识,学生就会很快的把我们教过的知识“还给我们”。因此,让学生经历思考,教会学生一些思考的方法,能促使学生会学、会思、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有人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以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也会重视把思考方法渗透在自己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思考,逐渐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篇3:《给教师的建议》第20条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第20条读后感

  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从阅读开始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20条有感

  今天,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20条,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其中再一次谈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后进生的问题不是在知识上,而是在能力上存在着问题,说到家,就是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这种建立在没有理解基础上的知识就自然成了空中楼阁,自然也不会转化为应用的能力,要想学以致用,得先从阅读开始。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了呢?苏氏说:所谓流利地阅读,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做到 “有理解的阅读”。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系列练习。我们语文课,“读”行天下, “读”占鳌头,“读”是理解的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书声琅琅的。

  很惭愧,我的语文课有时被要考核的知识点占去了一大半,课堂上的朗读有时也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功利性太强,今后,还是我会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有理解地阅读”,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阅读才是一把最实用的“金钥匙”,让我们铭记“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从阅读开始”。

篇4:《给教师的建议》21条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21条读后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21条有感

  今天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第21条《兴趣的秘密何在》,他说:“所谓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看到这,使我想到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效率自然会非常高。那么兴趣的秘密何在呢?简单地说,便是学生喜欢。因为喜欢所以学生情趣盎然,因为喜欢所以课堂效率高。

  所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才是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之间枢纽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兴趣还要保持住学生兴趣,才能使一堂课深深吸引学生,学生感兴趣了,就可以投入无限的热情,而这些热情便是他们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

  让我们不断充实、锤炼自己,关注学情,使学生对我们所任的学科充满兴趣,让我们的教与学变得更快乐更高效。

篇5:《给教师的建议》22条读后感500字

  《给教师的建议》22条读后感

  把学生的思想同自尊感合而为一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23条

  这条建议说的是激发学生为自己好好学习,成绩进步而感到自豪。教学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每次发试卷的时候,学生们的神情各不相同。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带着自豪和放松,抿着嘴,却不住想笑,在班上,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更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选“三好学生”的时候,学生无一不是从成绩好的学生开始选的。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学生。如何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自尊感?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通过开展一些全员参加的活动来达到目的。比如,让孩子集体创作手抄报,自编故事和童话,举行“读书交流会”,此外,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师生共写日记,背诵古诗文,背诵经典诗歌等活动。

  通往这一目标的途径,就在于要使知识、智力的丰富性成为学生个性的自我表现。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智力生活是他的一种道德尊严。造成一种风气,使他们感到不学无术、对书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

  总之这条建议提醒我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自尊感,并在班上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以热爱学习为荣,以不爱阅读为耻。只有不断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们才有可能快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