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幸福课堂教学反思:让学生在课堂中绽放活力

1162

  幸福课堂教学反思:让学生在课堂中绽放活力文章是围绕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活力内容而展开撰写的,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活力相关的文章也越来越成为日常工作中所必需,以下文章由小编精心采编,请参考使用。

幸福课堂教学反思:让学生在课堂中绽放活力

  幸福课堂教学反思:让学生在课堂中绽放活力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毋庸置疑,这是很正常好像也很合理。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延续了很久很久,也确实有它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以及学生能力等不尽人意。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既然是学习,就应该是在一种轻松、愉快、高效的环境下进行。如果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恐怕不会有几个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是快乐幸福的。那么,学生向往的幸福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以下几段学生写的心里话:

  老师讲课生动、有耐心,学生听课也要积极、会思考,两方面“配合”是我对“幸福课堂”的诠释之一。

  我所向往的幸福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生机的课堂。

  我们都知道,当学生不愿意学的时候,任何东西也教不会。

  传统课堂给学生带来了文化知识,但那是比较被动的。每天八小时,干坐着听老师讲,然后再埋头苦干,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合理健康的滋润和熏陶,学生的才情得不到培养和施展,也就不可能感到快乐幸福。我认为:“幸福课堂”应该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实现的道路非常之艰难之遥远,或许其中有这样、那样的障碍和理由,但因此而放弃或止步不前、因循守旧,那我们只能永远走老路“强迫”学生学习。

  罗z指出:理想的人应具备理想的品格,包括: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他提倡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自主,让他们快乐成长,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这些品格的途径和过程,且这个途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成长,让学生更自信,绽放他们的活力,而不是教师一方的控制和空调的说教。

  所以,我们可以也应该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权利,改变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劫听的局面,使学生在课堂中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讲:《我的母亲》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陈红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孝敬父母的感受,听完歌曲后随即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让学生来评评谁最孝敬父母,兴趣来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形成了,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几个问题展开讨论:1、胡适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回忆母亲的?请你充满感情的朗诵出来。2、文中记叙的几件事中,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事?为什么?3、本文写作手法哪一点给你启发?谈一谈。最后提议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段话,此时学生已经有了写作的愿望,唯恐自己落后,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学生有兴趣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主动地学到知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如胆量、魄力、自信、活力、探究、质疑等,使之终生受益。

  另外,要理解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的学、快乐的学、幸福的学。同时,让老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幸福的过程、快乐的过程,而不应把老师逗得天天加班加点,牺牲星期天和节假日。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由学习和发展,那么,幸福课堂离我们就不远了!

wwW.wenbEnk.com 文本库

篇2:两堂公开课中反思幸福课堂

  两堂公开课中反思“幸福课堂”

  2xxxx年,是我在三尺讲台的第二年,慢慢褪去最初的青涩懵懂,开始有了自己的些许领悟。最为庆幸的是加入了z这个睿智的团队,让我能够尝试“幸福课堂”,更让我的成长之路少走许多的弯路,真诚感谢每一位给予我帮助的良师益友。

  本学期上了两堂公开课。一堂亮相课,一堂视导课。两堂课的效果相去甚远,而每一次课后我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总结得与失,从而让我对“幸福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以后的教学思路有了更多的想法。

  亮相课上的是《春秋战国的争霸》,这一课涉及很多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内容较多,但又都是学生感兴趣、想知道的。因而备课时我一心想体现出历史的生动与精彩,准备了许多的历史小故事,甚至还编排了一小段课本剧。但一堂课下来,连我自己都颇感意外,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似在泛泛而谈,时间安排也不尽合理.....  而一转眼又迎来了市教科院教研员的视导课,这一次上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一文。文化课给人的感觉是内容比较散,似乎没什么主题思想,不易把握。备课时思忖良久,一直难于找到一个突破口。后来在师父的指点下,终于领悟,为避免这一课落于枯燥之流就应当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因而课堂上不再是单纯的讲述一千多年前的科学艺术成就,而是以今天的视角去走进它们。这就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真实,这些历史的沉淀原来离他们并不遥远,引起他们兴趣的同时,一种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情感价值观的目的也达到了。课堂是轻松愉悦而又高效的,也让我感觉到了些许“幸福课堂”的影子。

  年轻教师就是要在磨砺中才能成长。通过这两堂公开课也确确实实是给我自己上了深刻的一课。过程固然是艰辛的,结果确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真正收获了许多,对于如何让历史课堂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课堂”也有了自己几点不尽成熟的思考。

  第一,上一堂好课的基本前提是先备好课。

  而之前一直忽视或者说认识不够的是:备课不只是备教材,其实更关键的还在于备学生。上课不是老师的独角戏,那么备课自然也不应该完全按照老师自己的臆断,而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所以平常应尽可能地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尝试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备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上课时学生自然会感同身受,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积极配合、热情参与,老师也就避免了自问自答的尴尬。学生真正参与了,有主人翁的感觉,我想这应该也是构建“幸福课堂”所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亮相课时我正是忽视了这一点,没有更多地去思考学生想知道什么,因而在课堂上想要引起学生的共鸣当然就不太实际了。而到亮相课时我首先在备学生方面多下了功夫,效果自然就不同了。

  第二、要上一堂好课,教师必然要全身心投入课堂。

  老师就是课堂上的一面旗帜,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当老师神采奕奕、满怀激情地出现在教室门口,学生便开始对这一堂课充满了期待与好奇。然后老师跟随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或悲或喜、或惊或叹,而不是乏味地照本宣科,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自然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对比自己的两堂公开课,亮相课时由于压力较大,没能放松心态,亦没能做到全身心投入,从整体上就使课堂缺少了些活力。而视导课时首先就给自己树立了信心,也放松了心态,而后与课堂融为一体,娓娓道来。一堂课下来自己心情舒畅,学生也因学到了新知识而深感满足。这大概就是我所希望的我的课堂所应该达到的幸福效果吧!

  第三、把握好历史学科的特殊性。

  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和事,学生往往容易产生疑惑--这与我的现实生活有关系吗?长此以往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因而教师的任务绝不是单纯地把过去的历史告诉学生,而应该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去借鉴,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可触性。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让学生感觉原来学历史是有用的。例如视导课时,讲到《水经注》这部地理著作,我摘取了其中记载湘江和浏阳河的段落,通过多媒体课件放映出来,一下就把一千多年前的历史带到了学生面前。学生既兴奋又惊讶,继而是一种信服,原来历史就在就他们身边,并不是离他们几千上万年。

  第四、历史课堂的形式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更立体、更丰满、更鲜活!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鲜活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生动精彩的。传统的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的形式根本不足以表现这种鲜活与生动。或许可以尝试由学生来描述、表演,亦或是猜谜、辩论赛、演讲赛、故事会等多种形式,让历史课堂活起来!当然这一点在我平时的课堂及两堂公开课中都还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更是我前进的方向。这也应该是在目前“幸福课堂”大讨论下最应该尝试的!

篇3:三问课堂教学课堂模式的探索反思

  “三问课堂”教学课堂模式的探索反思

  本学期初,我依照学校下发的通知,贯彻学校的教学理念--幸福课堂,提出一种新的课堂模式,并按照其课堂模式,叫做“三问课堂”。其实施的过程是没堂新课设置三个贯穿主要内容的三个问题,通过三个新颖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求知,然后老师在后半节课进行简单的知识梳理,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下面我以《大洲与大洋》这节课的内容为例具体的介绍。

  这节课我设置了三个问题,第一问,我们所生活的星球为什么叫做地球?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找到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面积的29%;第二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让学生了解世界上七大洲的分布,通过拼图游戏掌握七大洲在世界上的位置及其轮廓;第三问,我们国家是否与大洋相连?临什么洋?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了解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在学生自学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鼓励与讲解。最后,设置一些趣味性的练习题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例如:小明说我生活的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露西说她的国家独占一块大陆,吉姆说他生活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你知道他们都生活在哪个大洲吗?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第一,通过三个有趣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并不像以前的课堂那样枯燥无味,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完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二,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能够独立去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会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第三,课堂上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加强对具体知识的落实情况,使学生在微笑中掌握本节课的所有知识。这种课堂模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课堂不在是教师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种课堂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几个问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引起高度的重视:一是教师问题的设置,不必按照三问的模式,有些章节可以多些,有些章节课一少些,但总体上不能超过五个。还有就是问题设置的,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增加趣味性,使学生一看到问题就能不知不觉的去寻找答案,而且要注意概括主要内容,不能有遗漏。二是要能够控制课堂,做到收放自如,使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的走,达到教师指出“一个目的”,学生争先恐后的从不同的路径到达,地反之就有可能使课堂变成市场事与愿违。三是要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求知欲,经常介绍一些地理上的知识,让学生对此着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吸引学生,你就成功了百分之八十。这就要求老师要有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综上所述,该课堂模式在地理课堂上还是有可能坚持下去的,我会再下个学期的教学中继续推进地理课堂的改革使该课堂模式更加的完善。

篇4: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在生活中学习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在生活中学习

  时间如捧在手中的沙,在不知不觉中已悄然逝去。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今年九月,我正式踏上了教学岗位,成为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实践,在学校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我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认识有了新的认识。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原本以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理论化、抽象化的,经过实践和反思发现,真正幸福的思想品德课堂是生活化的。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和规范。如何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如果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们的授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通过教学我发现,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让课堂导入生活化。在上录像课《走进老师》这一课时,上课前让学生讲述是否发现过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犯过错误?发现老师犯了错误之后你又是怎样做的?等学生讲述完毕之后,再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错误。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之中,学生带着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思想品德是历史的、现实的,不同历史时代、从事不同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的思想品德都有所不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是在现实生活中自主构成的。因此,要做到联系生活,而非全盘灌输。如何联系生活呢?首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讲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为他人开一朵花》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哪些人的行为没有做到“心中有他人”?你是怎样看待这样的行为的?自己生活的哪些行为考虑到了他人的感受?通过这样的生活经验交流,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做到心中有他人。

  其次,要关注时事,吸收现实社会的信息。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要求学生来说最近国内外发生的新闻事件,通过这些新闻你会有什么收获。通过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来共同讨论,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教育源,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品德、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地球的叹息》这一课中,通过坎昆国际气候大会这则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舟曲特大泥石流、北美恶劣天气等引导学生体会人类的一些行为对全球环境、气候的影响,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知道了!这句话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与体会,不能让他们成为观众。在《我的自律宣言》这一课中,我组织学生对“要不要穿校服”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不仅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约束的重要性,学校的公共生活离不开约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辩证分析能力,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在《第一次“握手”》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好朋友的名字,结果发现许多学生把好朋友的名字都写错了。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准确记住他人的姓名的重要性,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在《走进老师》这一课中,我组织学生对老师进行采访,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了解老师、理解老师,走近老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源自于生活,幸福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向生活开放的,向现实开放的。如何让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5:地理教学反思:随着幸福奔跑

  地理教学反思:随着幸福奔跑

  幸福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泛滥,而真正幸福的时刻却是很少的。不是生活中没有幸福,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对我来说,幸福的感觉是不完整的,因为年轻,经历有限,痛苦的贫乏间接导致幸福感的流失。

  刚刚踏上教师这条路时,对很多名师所说的幸福不甚理解,那时有种遥不可及的感觉。直到有了自己的学生,才丢掉虚无感。工作四个月的我,对学生对教材的把握都不甚准确,不过,那些与孩子们一起磕磕绊绊走过的路早已成为我最美的回忆之一。感谢他们和我一起成长。也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尽情地展现自己。感谢身边所有不断给我指导和帮助的同事们、朋友们、家人们!

  下面我想谈一下2xxxx年下半年工作的体会。

  一、素质教育与幸福教育

  素质教育是实现幸福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注重培养人的能力,为生活服务,而这正是实现幸福生活的途径。我认为,发现幸福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要靠素质教育培养的。但并不是说让孩子幸福了,他们就一定会有幸福感。一方面,很多时候,他们的幸福是成人加诸在他们身上的,以为给了他们最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就是他们的幸福,从某种程度说是这样的。更重要的,幸福是一种心里体验。物质的极大丰富未必能够与幸福指数成正比。另一方面,幸福感是需要比较的,经历过不幸的人往往更容易体验到幸福,因此,我觉得挫折教育是有重要意义的。孩子的心不应只看到美好的一面,而是应该学会正视不美好。现在的孩子大多在家长的羽翼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生活学习,丝毫没有危机感,看不见别人的痛苦,堵塞住倾听的耳朵和心灵,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可以说,他们是麻木的,无法成长为热血男儿。让他们体会到幸福是要靠努力争取来的,是不易获得的,才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以更积极地姿态生活。

  幸福教育理念的推进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我们学校在谭校长提出的幸福理念的指导下,使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句口号。去江声学习回来后,对我们学校的教育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最深的感触是课堂活动的开展,我们的课堂是活的,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动。江声某位经验丰富的地理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很好,课程设计五到六个活动,但没有一个活动是真正放手让学生做的。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习的不只是书本知识,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学会思考问题,学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这个层面说,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的活动是没有意义的。

  幸福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无论是挫折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根本目的都是想让学生以后能够幸福的生活。因此,幸福教育不应只局限于某一节课堂,不应只关注课堂上学生是否幸福,要放长眼光,教师应在教的过程中教给他们对以后生活有用的真本事,为以后的幸福生活打下基础。当然,让学生目前以最少的痛苦学习,仍然是教师应不屑追求的。在快乐中学习书本知识,在融洽的气氛下教会他们做人,是我为之努力的目标。

  二、追求有效课堂

  在《教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一书中提到,教学效率=同学们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教学花费的时间,在分子中,关注的对象首先指向学生,它充分体现了“学习是学生主体的自我构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应该将效率集中在学生的智力活动时间上,在学生的智力活动前加上“紧张”予以限制是为了保障智力活动的质量。

  为实现有效教学应做到:一、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

  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对我来说,是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面对,压力比学生大。在做完前两年的期末试卷后,大抵了解到题的难易程度,但是没有完整系统的复习方法。文伟老师对我说:“提出一个问题,以这个问题为中心展开复习,这样是有效的。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把书翻到第几页,哪里是重点,这种复习是无效的。”听后我立刻整理出几道综合题,保证每一章一道,在课堂上,我先叫学生回答问题,尤其是平时上课听课效果不好,作业完成较差的同学,他们回答不出没关系,我的目的在于提醒他们要注意听,然后找学习好的学生回答,最后由我总结。虽然这样一节课只能讲五到六个题,但是保证了整节课的操作是有效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课堂上要用问题不停地驱赶学生思考,他们思考的越多,课堂效果越好,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

  地理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与政史相比,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多,与数语外相比,需要识记的内容多。我心目中的最佳状态是,学生课堂上听懂,尽最大努力记最多的内容,课后及时复习,做作业巩固,但是我不想占用过多的课外时间。现在有一部分学生的状态是,上课不认真听课,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后不复习不做作业,考试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背老师总结出的重点。这样做,不仅是浪费时间精力,而且不能做到活学活用,使“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成为空话。这种现状和目前对地理的评价机制以及部分老师、家长对地理的看法有密切关系,不能否认的是,现在地理的学科地位还是无法与数语外相比,很多班主任把精力放在数语外上,临近考试,又不想本班的总体成绩落后,这时开始要求学生背地理,家长更是倾向数语外,那么学生呢,他们最怕的是班主任和家长。这也成为地理课堂的有效性的一个障碍。我们z在平衡各学科方面已经非常好,但是社会大环境如此,我们无法靠个人力量改变。我首先追求自己的课堂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我期盼有一天地理会在初中阶段增加初三这一年。希望地理这样实用的学科可以真正为学生所用。

  三、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开展课堂活动。

  在讲天气时,我让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为大家播一次天气预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播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及时指出,要求下一名同学注意,在这个时候我讲的话学生听得非常认真,真正实现了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而且,天气预报本身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它意义重大。但令我无奈的是课堂时间有限,举手的学生太多,没有被叫到的学生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因此,小额班级对课堂的有效性起到推动作用。小额班级有利于学生发表见解,这是学生幸福的一个方面。

  四、分层次复习。

  在期末考试备考阶段,我花费中午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辅导。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希望我能帮助他们掌握更高层次的知识,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连目前所学的最基本知识还不能掌握。我的精力有限,无奈的情况下,只能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学习,自己将主要精力投放在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我觉得,在准备期末复习资料时,可以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基础层次,一个是提高层次,做到因材施教。

  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也比刚开学时成熟了很多,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在这里对所有帮助我的人说声谢谢。我自身还存在很多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我相信,谦虚好问,勤奋踏实之后一定会硕果累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边工作边思考,多请教,加紧脚步,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地理老师。最后感谢z这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