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9663

  工作中很多场合都离不开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生成,课堂,正常的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生成,课堂内容与格式怎样呢?以下是文本库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课堂因生成而美丽文章,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12月3日,听了刘松老师的课《乘法的分配律》以及他的报告《有效教学的策略》,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与思考。

  刚刚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那一段时间里,每次都是在上课前都做好精心的准备,上课时也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动手实践,自由的说说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唯恐学生的思维跑出之前的预设,唯恐控制不了课堂秩序......。那个时候,总是着急的怕学生说不出预设的内容而着急把一切正确无误的知识告诉学生,虽然那样的教案设计滴水不漏,虽然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的顺畅无比,但现在来看,那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

  叶澜教授曾说过:“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于是,开始慢慢的学着开放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思维活动与思维碰撞的场所;于是,开始期待孩子们新奇的想法,多元的思维方式,甚至美丽的错误.....  在执教一年级上册《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以下图作为情境图引入。

  图1

  当做好一切铺垫,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后,我选择了几个孩子的作品投影展示,其中一个孩子是这样填写的表格:

  盒子

  一个盒子一个盒子

  娃娃

  一个娃娃一个娃娃

  汽车

  一个汽车

  魔方

  一个魔方一个魔方

  当我在投影仪上投出这个孩子的作品时,孩子们都笑了。于是我和其中的一个孩子有了以下的对话:

  教师:请问你为什么笑呢?

  学生:他没统计完。

  教师:哦,还真是,不错!那你统计完了吗?你用的什么方法呢?

  学生:我统计完了,我用的画圆圈的方法来统计的。一个圆圈就代表上面的一个玩具。

  教师:真棒!那你能说说这个同学的问题在哪吗?是时间不够吗?

  学生:是他这种方法太麻烦了,用圆圈表示比较简单。

  如果针对这种情况仅仅到此为止,就有点浅尝辄止。这两个学生的方法恰恰反映了数学的语文这两门学科的不同以及数学这门学科中符号语言的优越性与应用的广泛性。对于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讲,这不是培养与强化孩子的符号意识的大好时机吗?

  曾经有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可有两个学生折出了四分之一,这时老师就问学生:“对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大多同学都持反对意见,可这位老师却评价说:“你们真有创造力。”简单的一句点评,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接着,这位老师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折出自己想到并喜欢的几分之一。到了课的最后,老师又说:“老师教出了一个二分之一,你们却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首先该感谢谁呀?”自然而然,两个看似“不听话”的孩子就成了这节课上的英雄,这个教学环节就成了亮点。

  生成的课堂是美丽的。新课程倡导建立“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结构,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和多元感受。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依照课改精神,还要具有教育机智和学科智慧,能极时地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引导,来借“机”施教,使朴实的数学课堂因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而彰显无穷的教学魅力。

编辑:www.wenbeNk.Com

篇2: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魅力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魅力教师、经典课堂

  这个周末有幸聆听了刘松、张冬梅、钱守旺、王彦伟和杨秀清几位特级教师的精彩纷呈数学课,再一次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精湛的技艺,迷人的魅力,一次一次令我折服,一次一次让我感到自己对教学理解的不足,也一次一次让我感叹这样的学习太少。下面就和大家谈一谈自己两天的感受。

  名师就是名师,每堂课都各具特色,每堂课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每堂课都立意深刻。

  1、风趣中蕴含智慧,平实中体现深刻。

  刘松老师的课堂轻松风趣,看似搞笑,其实风趣中蕴含智慧,平实中体现深刻。课堂中妙语连珠,幽默诙谐,笑声连连气氛轻松,不经意间就将数学知识和方法沁入学生心间。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刘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一节课的只是在延伸,快乐在持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

  整堂课,刘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者,并时刻体验着成功的快乐。数学单纯的数字与字母是苍白的、乏味的。可刘老师的“小李老师”、“您要坚持住”、“您好厉害吆”这些愉悦的话语常常让学生会心的微笑,所以融合了快乐和兴趣的数字与字母也就变苍白为鲜活。难怪下课后,学生还依依不舍,不愿离去。

  2、朴实中充满智慧,平和中蕴含睿智

  张冬梅老师的一堂《米的认识》紧紧抓住了我,让我听得身临其境,不忍错过一个细节。

  应该说,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张冬梅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而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这堂课最显著的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纵观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她的课没有感人的情境,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热闹的课堂,有的只是朴实的语言,朴实的素材,朴实的课堂,但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那么贴近,真是润物细无声!

  3、领学生步入数学殿堂,用数学的眼光审视世界

  钱守旺老师上的《24时计时法》,在节目播报中学24时计时法,一天的时间里,你都在干什么?让学生做动作,发表看法,这样很好的诠释了数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不得不让学生们把时间和生活结合起来,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数学眼光从中猛然而生。是啊,数学本性数。从长远的利益看,它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要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种语言,学生在利用它的符号语言时会感觉它是如此简约、精确、美妙。所以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是我们数学教师教学的使命,而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观念是长此久往要做的事!

  4、独辟蹊径,水到渠成

  王老师的课朴实无华,就像一杯西湖龙井茶朴实淡雅,细细品味清香甘甜,又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设计从小处入手,细微至致,教学方法独特,课堂平实、精辟、易懂,将知识难点细化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一突破,一节课让听课老师和学生体会到水到渠成的感觉。

  课还是老课,可是每堂承载的内涵却是不同的,名师的课百听不厌,那是因为你感受到的不是它的内容,不是它的流程,也不是它的结果,而是它的立意,它的导向,它带给学生的影响。

  短短两天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带给我理念上的冲击却一直在持续......正如专家所言:“教师应该静静地思考,如何真正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从最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是的,教育需要等待,让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静待花开,倾听花开的声音......

篇3: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感悟幸福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感悟收获幸福

  第一场雪后天气也越来越冷,尤其是到了周六周日。但是天气虽然冷,我们过的却十分有意义。非常荣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和我一样的还有许多来自县城的同事们,一起观看聆听了小学数学界有名的大师们--刘松、张冬梅、钱守旺、王彦伟、杨秀清。但因为身体的缘故我没有见识到王彦伟老师的风采,有些遗憾,但是通过这一天半的活动我仍然收获颇丰,脑海中还不断盘旋着大师们的极其精彩的课堂。于是,思绪仿佛又回到了昨天上午、、、、、、  “你对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您说话。”“都是我的错,你们辛苦了!”接着是一遍又一遍的鞠躬,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对孩子们引导,与孩子们亲切交谈。刘松老师就这样开始上课了,他深深的吸引了我,我想不仅仅是我。我的心中却在想:他可是大师级重量级的人物啊!的确,在接下来的学习教学中,他不断的引导学生在这样的交谈中自然而然的开始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建构、探索、揭示、巩固、应用等一系列的过程。直到课结束与学生们说再见时,学生们却仍然依依不舍,说:“刘老师,您是我们见过最亲切的老师,就算我回答错了,我也一点也不紧张。”就在这样不舍的气氛中一节课结束了,我不想从刘老师的课上的环节多说什么,因为他的课是非常精彩的,他的设计是环环相扣的。可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的幽默、亲切,试想在这样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有谁会不想去学习呢?不仅孩子们不舍,我们听课观课的老师们也是不舍的,我想这种人格魅力也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吧!

  下午第一节课是张冬梅老师执教的《米》。可以说这节课真正做到了放手让学生去做,量一量,小组合作分工有序,最后让学生动手剪丝带时,不用量,学生们能较准确的剪出1米长的丝带,我不禁感叹,太厉害了,这一节课是非常成功的。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让学生五次动手进行操作。若换成了我,就会担心场面太乱怎么办呢?驾驭不了会怎么样?可是细看学生们的表现都合作的快而有序。我终于明白了,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当你放手时一定要目标的要求准确而到位,可以先示范,并且操作后要及时进行交流、追问或思考。于是在这一刹那,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上的统计课会如此的失败,除了身体不适的客观原因以外,就是设计时不周全、不到位,要求也不明确。与大师的距离是这么远,努力是不用说的。

  杨秀清老师的课--《鸡兔同笼》,我已经听了三四遍了。杨老师的激情,声音洪亮并且有弹性,肢体语言丰富,时不时与孩子们拥抱一下,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她的表现中可以看出来她对数学的钻研与热爱。说实话记得我刚听这一节课时,是去年一位老师的讲的,中间有些都没有听懂,但是听了杨老师的课后感觉一切都了然于胸,非常清楚、透彻。她的课很真实也很具体,由形慢慢过渡到数,由具体到抽象,一切都很自然,水到渠成。

  听的最后一堂课是钱守旺老师的《24时计时法》。对于钱守旺这个名字早就如雷贯耳了。今日终于有幸一睹其庐山真面目。钱老师的课很庄重,很沉稳,也很大气。他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认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如何转化。精彩之处是他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时俱进,也联系实际,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新知,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的韵味。真的是受益匪浅。

  我一直在思考:这些老师为什么会成为名师呢?我想他们的特点各不相同,但是有些东西都是具有的。

  首先,他们都热爱数学,喜欢数学。正是因为有爱才会有梦想,才会有激情,才会有动力。

  其次,他们都会课程标准了如指掌,熟记于心。有了这样的导向,他们才会越走越宽阔。

  再次,他们都博览群书。不仅研读教材,而且喜欢读关于数学方面的著作,做到了学而不厌,孜孜不倦。

  还有他们都善于研究,做的扎扎实实而不是流于形式。

  他们还善于反思,不断地否定自己,吐故纳新。

  还有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的积累经验等。

  总而言之,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闪光的地方,正是因为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着、前进着,才有了他们今日的辉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将以他们为目标,在他们的指引下,不断前行。

篇4: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体会

  2xxxx年12月3-4日,德州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松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刘松老师现任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刘松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习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刘松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篇5: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1)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二)

  名师课堂带来的思考

  2xxxx年12月3、4日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课的培训活动,虽然天气很冷,可是感受到了专家授课的热情,听课老师们的投入,此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许多,学到了很多,同时也思考了许多。专家就是专家,名师就是名师,他们的课没有丝毫的华丽外表,没有过多的作秀,让人感觉很亲切,很顺畅,很自然,回味无穷,就像学生所说的:“老师,我们不想下课,您的课很幽默,我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专家的课优点真的很多我不想一一赘述,我想谈谈在听课过程中对我触动最大,带来深刻的思考的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前测:对于这个词只是听说过,在自己的课堂中,根本从来都没有实施过,或者说根本没有想过这样做,再或者说根本没有想到过这样做,今天通过刘松老师,钱守望老师还有王彦伟老师的报告,让我有了思考,课堂前测,多好的教学策略。通过前测能使自己的课更优效,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多样,能找到课堂中的难点,能直接的告诉我们哪些内容可以多讲,哪些内容可以少讲,哪些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的很好了,哪些知识点学生还不能掌握。只有对学生对症下药,才不会是庸师。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不仅要做课堂前测,还要做好课堂后测,两者齐抓,效果高效。

  二、课堂中不能只朝前看,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回头看路:比如在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这节课中,当学生发现了分配律的规律后,没有继续进行练习,而是回顾以前的知识,在以前的学习8的乘法口诀时,三八二十四加五八四十就是3个8加5个8等于8个8就是64,即八八六十四;再有在口算12×3时,用10×3+2×3=36,长方形的周长公式(a+b)×2=a×2+b×2中都渗透了乘法分配律,当刘老师点拨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是茅塞顿开呀!更让自己惭愧的是这几个地方都教过但是在教学时没有很好的把握教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多想想知识的前后联系。这里借用钱守望老师的一句话就是:开车的怕路不熟,路不熟要走好多冤枉路;教学怕教材不熟,教材不熟要做好多无用功。

  三、倍感自己知识的匮乏:作为一名教师,不多读书,不多学习是不行的,不及时修补漏洞就会缓慢,不及时升级就会效率低,不及时充电就会死机,不及时的跟进就会掉队,真的希望能常有机会听到专家上课,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再教育的大道上能让我们欣赏到更美的景色!